伊苏尔火山是我们这个星球上能近距离观看其喷发的仅有的火山之一。火山高约米,火山口外沿直径约米,坑口深约米。底部三个喷火口成三角排列,轮番喷发。有时岩浆能喷出多米,并伴随如雷击般巨大声响,惊心动魄。
喷发多年来,熔岩多直起直落,很少斜向逸出,一般不会伤及游客,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可亲近的活火山”。
从停车场沿台阶上行10几分钟,我们到了第一个观景点。向导说过,体力欠佳或胆量欠大的,就在这里观看。只是这里底部遮挡很多。
没有人在此停留,大家都左转弯继续前进。
第二观景点既可以拍摄火山口全景还可以拍到南太平洋海面,但底部遮挡还是较多。
从第二观景点到第三观景点有10米左右下坡路很难走,没有台阶、护栏不说,地上全是滑溜溜的火山灰,寸步难行啊!大家手牵着手,象螃蟹一样横着走,战战兢兢挪10米足足用了5分钟。
这是此行又一次拍摄日落,可我拍了一张就转移视线了,今天的重点不在日落,我在寻找最佳拍摄点。
斜向的光溜溜的山脊都是观景点,哪处底部遮挡少且能支三脚架就行。
约摸到第三观景点了,因路难走,风又大,有几个不想再走了。恰好此时火山又一次喷发,大家全部停下了脚步,就地下蹲,开始了拍摄。
虽然这还属于低吟浅唱,但谁也不能肯定下一秒会否直冲云霄。既然在此安营扎寨了,就什么也不管了,手持相机紧盯吧!
带了口罩来不及戴口上,帽子吹到右肩没空戴回头上,支了小三脚架没安上手机(风太大,支不稳),大三脚架压根儿没打开,防风镜也不要了反正眼睛贴在取景器上,刺鼻的硫磺味算什么?!火山灰吹到脸上又有啥关系?!拍到照片才是硬道理!陈月莲手机摄
王海红手机摄
陈月莲手机摄
陈丽丽手机摄
热浪袭来了,你有没有感觉?
吴政手机摄
今晚风真大。三脚架干脆不支了。为了更稳,我干脆趴在地上了!
此时,隆隆的低吟不绝于耳,火红的岩浆翻滚涌动,地动山摇,火光冲天。
同伴中的两个被这次剧烈喷发吓着了,请求向导带她俩撤退。能往哪里撤?到处无遮挡,到处无护拦啊!只能撤到第二观景点,待会下山时近一些而已。
看!沸腾的岩浆像不像咆哮的野兽?
突然,一阵震耳的轰鸣声,迅速从脚底传到耳鼓,巨大的岩浆流划过浓浓的烟雾喷涌而出,形成一道绚丽夺目的绝妙风景!
满眼红霞,金星四射
几乎每一分钟,火山坑内都是熔岩翻滚,而每隔十来分钟,会有一次剧烈的喷涌,象巨大熔炉里的钢水四溅,又象万千烟花划过夜空。
一个小时内,我们目睹了四、五次岩浆四射的大爆发,在一轮又一轮震耳欲聋的轰鸣中,悬崖边的每一个人,都从惊喜赞叹到目瞪口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怎么会这样?!
18时,天已黑,向导催我们下山了。我的视线离开了火山转向苍穹,蓦然发现已是繁星满天。
头顶是银河,脚下是熔岩,今生如何能再见此绝世美景?我支起三脚架拍下了既有预案又觉意外的火山上的银河。
返程的敞篷车上,同伴们才有机会交流观后感。
有的以梦幻来形容这趟旅程;有人说哪怕只看一眼,也是值得的;有人说还想再看一次;也有人说,好危险啊!万一熔岩斜向喷发,没地方躲避,来不及逃避,不是玩完了?有人还突发奇想:组织国内一批人,到这里投资建设钢筋水泥钢花玻璃的观景台。
我是同伴中功课做得最足的人,想过许多种拍摄方式,想过许多种赞美方式,可真的面对大地的颤抖和壮观的喷发,却让我手足无措,却让我哑口无言。
回到酒店,我把火山图片给已去过60几趟火山的蕾蕾看,问她:我想明天再去一趟,有必要吗?
蕾蕾告诉我,最近一直都是这个级别、这个程度的喷发,你已经拍得很好了。遇到级别再高一些的喷发,景区是要关闭的。
够了!一次目睹,终生难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