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智人
一万年,或许是结为连理的誓言,或许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岁月,但对于晚期智人来说不过是征服全世界的些许时间罢了。
在这段些许时间中,地球上演的不仅仅只是人类的进化史,还有着波澜壮阔的迁徙史。
作为中国乃至整个东亚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晚期智人——柳江人,居然一度在美国学者研究下,成为了澳大利亚最早的智人。
举世惊叹之余,不由令人遐想,在这跨越茫茫大海之中,究竟隐藏着怎么的历史?
澳大利亚的最早智人如今的大陆板块已是分崩离析,倘若说有人能从我国徒步迁徙到澳大利亚,无疑是天方夜谭。
单论我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最近的航线,也需要横渡相隔公里的汪洋大海,这宛若天堑一般的距离岂是人力能够跨越的。
广西柳江
但这前提是建立在大陆板块移动之下,若是几万年前,大陆板块还没有此刻这般分离,人种迁移的结果自然有所不同。
在这种假设下,考古学家和生物学家纷纷上阵,探寻那些深埋在土壤的化石。
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了现存的大部分人类的祖先是几万年前的晚期智人衍生而来。
面对结果,学术界的种种疑问接踵而来,智人如何在这广袤的地球遍地留下族群?
非洲起源说便在众多学说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学术界乃至普通人都能够接受的一类学说。
非洲起源说认为大约6万-5.5万年前,严酷的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了非洲智人的生存,迫于生存,他们走出非洲,决定寻找新的大陆。历尽数万年的迁徙,智人终于抵达了最后一块大陆美洲。
然而,一个学说在没有能够成为世界公认的学说之前,必将经历无数的质疑。
智人化石
首当其冲的便是部分学者在澳大利亚所发现的一些头骨化石和残留工具,与生活在非洲沿海附近的智人所使用的工具大相径庭。
除此之外,当地土著居民别具一格的外貌也成为了否认这类说法的证据。
因此,作为孤立海岛的澳大利亚也成为了各类学说的“必争之地”。
非洲起源论率先提出澳大利亚的土著民正是非洲的智人。从这些智人可能拥有航海工具来推断,他们认为这些智人在机遇巧合之后,乘坐着木舟,顺着海风,漂流到了澳大利亚。
这般毫无根据的说法自然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否定。
根据后来的研究得知,虽然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可以制造和使用原始的航海工具,但他们充其量只是用一块树干来当作航海的工具,后来才开始运用树皮,用来加固所谓的“船”。
即便是这样的航海工具,想要航行这数公里的海洋无疑是天方夜谭。因此,面对澳大利亚土著民的问题,“非洲起源论”逐渐出现了纰漏。
智人画像
在“非洲来源说”被证伪后,学者们很快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澳洲土著起源于东南亚。
剑桥大学和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的研究人员立马组成研究小组,针对澳大利亚周边地区发现的人类化石进行形态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起源。
虽然他们早就猜测澳大利亚土著人与新几内亚人有着共同的祖先,但还是秉持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分析了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和来自新几内亚的美拉尼西亚人的DNA基因,追溯出了人类起源的分歧时间,并计算出人类祖先迁徙至世界各地的时间节点。
研究显示,澳大利亚土著基因中没有其他种族的遗传特性,说明早期澳大利亚移民没有与其他种族繁衍,他们与欧亚大陆的人有着共同的祖先。
因此,可以印证澳大利亚的土著人是由其他地区的早期人类迁入的。
澳大利亚土著人
但对他们究竟来自何方这个问题,学者却有着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便是土著起源的“一元论”,称土著起源于同一人种,其体质特征基本相似。根据他们使用相同的武器和相似的文化习惯,可以得出结论,整个澳大利亚大陆的土著人都是同一类型的人。
第二种则是土著起源的“二元论”。
根据美国学者所说,澳大利亚现代土著是两个不同人种的后裔,一种称作“粗状种”,头骨厚,骨骼粗,体型短小;另一种称作“瘦长人”,头骨薄,骨骼细,体型修长。
从这两大种群说明,至少有两批原始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在六万多年前分别踏上了澳洲大陆。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粗状种”接近于印度的爪哇人,“瘦长种”的头骨则很像一些东南亚的古人类,例如中国南方的“柳江人”。
智人化石
至于如何得出瘦长种类似“柳江人”说法,那些学者则是通过吴汝康教授发表的《广西柳江发现的人类化石》从中窥得一二。
此文章中详细的描述了“柳江人”的头骨和体骨特征,其头骨略薄,体骨细长,这与在澳大利亚发现的瘦长人有着相似之处。
而在后续的对比之下,也进一步肯定了两个人种之间的相似度。
既然澳大利亚不存在原住民,则有可能是“柳江人”来到的澳大利亚,也就是澳大利亚最早的智人。
如果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大体上可以假设外来者是沿着两条路线来到澳大利亚,一条是从中国华南出发,穿越新几内亚,最后抵达澳大利亚的;另一条是由爪哇向南渡海登上澳大利亚的。
智人演变图
波澜壮阔的大迁徙问题随之而来,这些人类究竟是以何形式、何种规模抵达澳大利亚的?究竟是大规模有组织地从东南亚向澳洲迁移,还是偶然迷航而漂流至此?
有相当一部分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尝试解决这个疑问,他们综合分析了第四纪地质变化等情况后认为是极有通过伐木舟来到澳大利亚的。
他们提出在第四纪更新世晚期,全球曾进入冰期气候。
当冰期达到高峰时,地表堆积大量冰雪,导致海面下降,加上激烈的造山运动,引起一些岛屿暂时的连接和分离。
可以猜想,在当时的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之间,出现了一个陆桥,它贯通现今的马来半岛,经过苏门答腊、爪哇,一直延伸到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地区。
这般便捷的通道为远古时的亚洲居民向澳大利亚迁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澳大利亚土著人
大约万年前,亚洲人驾着木筏,趁西北季风,陆陆续续地从东南亚来到了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大陆沿岸。
以后又沿着东西海滨地区和河道,从北至南辗转流浪,逐渐扩散到了整个澳大利亚大陆,直到塔斯马尼亚岛。
但也有学者认为,塔斯马尼亚人在人种类型上更接近于大洋洲的美拉尼西亚人,因而塔斯马尼亚人可能不是经由澳大利亚大陆而是从美拉尼西亚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岛上漂流到塔斯马尼亚岛上去的。
冰河时代过后,海平面再次上升,澳大利亚人就同其他人类断绝了联系,独立发展。
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定居后,虽然经历了数万年的漫长岁月,但其社会生产和社会制度都变化甚微,仍处于原始社会的野蛮状态。
澳洲土著人
同世界上其他文明民族相比,落后很多。
这主要是由于澳大利亚孤悬于大洋之中,同具有较高文明的诸民族和周围世界完全隔绝,较难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
同时,澳大利亚的气候较为温暖稳定,动植物资源丰富,又无猛兽侵袭之虞,依靠简单的狩猎采集活动就能维持生存,这也限制了他们发展生产力的迫切性。
但他们在生产斗争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还是开拓了这块幅员辽阔的疆土,形成了自己的种族类型和语言,创造了独特的文化。
尽管现在并没有找到任何有关于那个时代的航海工具,但美国学者提出的“澳大利亚最早的智人可能是6万年前的中国广西柳江人”这个说法是能够得到肯定。
澳大利亚的智人
放下偏见,友善对待身边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在说明各地的人类并非独立起源,各自发展,而是通过漫长的岁月才形成如今的繁荣。
倘若按照非洲起源论,世界的三大人种究其本源都是非洲的智人,黑种人无非是迁徙过程逼近赤道,长年的光照才促使身体的黑色素沉淀。
因为黑色素有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的能力,这可使皮肤不受到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而遭受损害。
而白种人是因寻到气候宜人的欧洲大陆,那里阳光不像赤道附近那么强烈,才使得身上的黑色素逐渐褪去,变成如今白皙的模样。
至于黄种人则介于中纬度之中,气候既不似赤道那般炎热,也不似高纬度那般怡人,肤色也就自然介于黑白之间。
我认为,面对全球文化的逐步融合,肤色之别将不再重要。人们将跟随时代的洪流,不再摒弃自己的缺陷,不再仰望别人的高贵,友好地对待身旁的每一个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