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精准施策助推教育均衡发展——来自脱贫攻坚一线蹲点采访系列报道(四)

教育关乎每个家庭和国家未来,肩负着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代际传递穷根的重任。近年来,地区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一个不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义务教育“一个不少”的原则,精准施策,持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保障教育公平化、均衡化,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教育机会

“比拉力江在家吗?”7月25日,柯坪县盖孜力克镇中心小学教师吾拉木·热合曼和热比古丽·阿不都热依木来到学生比拉力江·艾尼玩家中送教,作为比拉力江·艾尼玩的“家庭教师”,两位老师每周都会来。

比拉力江·艾尼玩今年12岁,家住盖孜力克镇喀拉玛村,因肢体二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不能到学校读书。“现在我在家里也可以学习,两位老师非常用心地教我学知识,我非常感谢他们,一定会好好学习。”比拉力江·艾尼玩说。

柯坪县教育局干部王禄介绍,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像比拉力江·艾尼玩这样,7至15岁丧失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能力的少年儿童有27名。年以来,该县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让这些少年儿童学习知识。

年3月以来,吾拉木·热合曼和热比古丽·阿不都热依木承担起“送教上门”的任务,看到那些特殊的少年儿童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生的变化,也看到了这种变化影响着一个个家庭。“有些家庭因为给孩子看病等原因生活困难,我们通过‘送教上门’的方式教孩子们学知识,他们的改变给家人增添了信心。”吾拉木·热合曼说。

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教育机会的同时,这些年,地区各地中小学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备,一座座崭新的校舍拔地而起,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以盖孜力克镇中心小学为例,从前学校校舍由几间平房组成,设施设备老旧。近年来,柯坪县、盖孜力克镇先后投资万元,建成占地面积.97平方米的新学校。“新学校建成后,办学条件明显得到改善,优化了教育资源,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盖孜力克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管红卫说。

为做好教育扶贫工作,近年来,地区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教学环境的同时,分县(市)、学校、学段建立建档立卡学龄人口工作台账,对具备接受义务教育能力的适龄儿童安排就近入学,对不具备接受义务教育能力的重大残疾少年儿童就近建立学籍,由学籍所在学校安排教师送教,保证困难家庭子女有学上、上好学。

多举措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新和县丽水小学和浙江省丽水市青田江南实验学校通过网络课堂同上一堂课。(资料图)

6月23日,丽疆“同步课堂”综合实践成果展示活动在新和县丽水小学和浙江省丽水市青田江南实验学校同步进行,相距公里的两地学生同上一堂课。这样的方式,不仅增进了浙阿两地师生友谊,更让地区各地中小学享受到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强大的云端技术优势,大力推进了城乡间“云端教研”“空中课堂”“同步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教学活动。

今年,浙江省选派名援疆教师,覆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的全链式“大组团”,深化与本地教师队伍的“传帮带”机制,努力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良性互动,让援疆教师用好后方资源,培养更多本地青年教师骨干。”浙江省援疆指挥部人才组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教育均衡发展,地区各县(市)进行了集团化或者捆绑式发展。今年5月,阿克苏市教科局教研中心牵头,地区初中数学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承担的“结对帮扶”仪式在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中学举行,地区初中数学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7名教师和拜什吐格曼乡中学7名教师签订目标责任书,结为“师徒”。拜什吐格曼乡中学教研室主任吴晓萍说:“这样的结对就是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必将加快教师成长的步伐,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库车市推行联盟校捆绑发展,库车市第八小学作为联盟校的核心校,辐射乌恰镇萨喀古小学、柯坪县湖州双语小学、柯坪县玉尔其乡库日斯村小学。

库车市第八小学校长方凤介绍,作为联盟校,四所学校同管理、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学校把副校长派到每所联盟校当校长,同时为每所学校派出5名骨干教师支教,并借助“空中课堂”等方式进行日常教学交流。通过各种方式,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近年来,地区教育系统推行以强校带弱校,以教育信息化助推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广普及集团化办学、捆绑式支教、城乡携同发展的模式,城区重点中小学分别与乡镇农村学校、城区薄弱学校建立捆绑协同发展教育集团,集团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共同教研、统一监测,保证城乡教学规范运行、同步提升,也为学生提供均衡化的教育资源。

培养本地人才助力脱贫攻坚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程系毕业生麦麦提·托合旦木尼亚孜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找到了工作,每月工资元左右。他说:“能够学得一门技术,并且成为自己的谋生技能,多亏了当年学校对我的支持和培养,我心中充满感激之情。”

由于当初麦麦提·托合旦木尼亚孜家中贫困,入校时学校为他开辟“绿色通道”,让他顺利入学。“在校期间,我享受到了助学金、奖学金,感谢党的好政策。”麦麦提·托合旦木尼亚孜说。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马云军介绍,一直以来,该校党委高度重视贫困学生入学难问题,通过开辟“绿色通道”,为他们办理学费缓交手续、提供国家资助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同时,学院通过自筹资金设立“爱心一元餐”、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学院厚德圆梦助学金等措施。“今年上半年,学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万余元,余名贫困学生享受‘爱心一元餐’补助金额30万余元。同时,给名贫困学生发放厚德圆梦奖学金、助学金共.4万元,争取爱心企业奖助学金13万余元,受益学生80余人,切实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马云军说。

在疫情防控期间,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还积极落实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政策,为就业困难和有创业意愿的0名学生举办创业培训班,为名家庭困难毕业生发放创业补贴33.44万元。针对余名家庭困难毕业生采取一对一帮扶指导推荐就业,截至7月25日,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率达79%。

除了职业教育,近年来地区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从学前教育开始直至高等教育,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减免学费、发放补助及贷款帮助政策,实现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

教育在脱贫攻坚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是拔掉穷根、稳定脱贫的前提。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用教育为扶贫助力,才能更好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地区将教育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多措并举加快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教育扶贫“落子”有声,在促进地区扶贫工作大局中的基础性、可持续性作用不断释放,各种资助政策让困难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用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

来源:阿克苏日报记者张路

编辑:李琴

审稿:张铁玲

投稿邮箱:tougao.aksrb.cn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meiaa.com/csfz/5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