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发布的一段名为《他们为什么热泪盈眶
新疆“扶贫书记”的驻村最后一天》的视频引起了广大网友热议,视频中的“扶贫书记”就是吉首大学中文系级校友——彭季。他在大学毕业后便赴新疆工作,现任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驻村期间,驻莎车县第一书记总领队的彭季同志,被自治区党委授予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称号,被《中国发展观察》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现在,跟着官微君一起走入他的故事吧!
初春的南疆,巴旦木花烂漫绽放。当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即将告别他生活工作了三载寒暑的村落时,众多维吾尔族村民前来挥泪送别。
年以来,中国向广大农村选派多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推动扶贫。从年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信厅一级巡视员彭季就在莎车县伊什库力乡克什拉克村驻村任第一书记,主抓脱贫攻坚。今年3月底,在即将结束任期离开前,他最后一次探访这个让他牵挂的村庄。
彭季来探望41岁的吾加艾合麦提·喀迪尔,他因肾功能不全于年开始接受透析治疗。
在彭季的帮助下,阿力木·阿卜力米提和热孜宛古丽·麦麦提尼亚孜夫妇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这天一大早,彭季就要离开克什拉克村,回乌鲁木齐了。许多维吾尔族村民前来送行。
三年间,他带领党员群众大力发展养鸡和蔬菜大棚等产业,以就业助脱贫,以脱贫聚人心,获得老百姓的亲近和爱戴。在他离开之际,不舍的泪水饱含了村民们对基层扶贫干部的真挚情谊和浓浓感激。
彭季三年驻村工作结束,莎车县十七个村实现高质量脱贫。中央及自治区各级媒体先后报道了克什拉克村产业脱贫的典型案例。集团化扶贫模式先后被头条、学习强国、中国观察等转发,也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
“扶贫先扶志,只有帮助乡亲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大家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才能实现整村脱贫的目标。”彭季说。他认为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带领着17名驻村第一书记和17名高校教师积极探索“集团化作战”的扶贫模式,他们舍“小家”、顾大局,将大家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合力,增强了团队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全面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END
吉首大学新媒体中心制
素材来源:新华社中国发展观察
编辑:王耀辉
责编:苟才益贾金蓉
初审:孙立青
终审: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