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给我买了一辆兰博基尼,后续该怎么接?
A、 要多万呢。
B、 放在我家豪宅里可真漂亮!
C、 可是颜色好丑哦,直男真的土。
如果你选择了C,那么恭喜你,你深谙凡尔赛文学的精髓了。
凡尔赛文学并不是中法文学友好交流的衍生产品,而是网友们自创的一种文体,由一位情感作家在微博上发扬光大,继而引发了全民的狂欢。
来源:微博截图。
这种文学的主要阵地在社交网络,特别是朋友圈,最大的特点在于不经意间地露富、拐弯抹角地炫耀、润物细无声地展示一种高端品质生活,那些看似朴实无华且枯燥的朋友圈背后,都有一个隐约的主旨:
“哎呀人家也不想这样啦,可我就是这么富/帅/美/厉害怎么办?”
来源:微博截图。
来源:微博截图。
连上三个微博热搜
看来是不能再私藏最近的快乐源泉了
01
“凡”学出圈,“打工人”语录靠边
有没有看懂重点是什么?
明贬暗褒+不经意的炫耀
网友们抓住凡学精髓后纷纷模仿,在#凡尔赛文学模仿大赛#这个话题下大开脑洞,玩得不亦乐乎。
凡尔赛文学火得很突然!一时之间,“万物皆可凡尔赛”成为了网友的快乐源泉。凡尔赛文学指的是不经意间地炫耀出优越感,也有网友总结“凡学三要素是先抑后扬、自问自答或第三人称视角”。新一代年轻人经历过佛文化、丧文化之后,自嘲意识愈发浓厚,细品之下,“凡文化”也不例外。
“凡尔赛文学”主题时评精选
“凡尔赛文学”登上热搜,是大众审丑
来源:钱江晚报评论员:陈江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万万没想到,哭的等级提升得这么给力:十年前,“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还是一些人的生活目标,如今必须飞去维多利亚港哭才值得一说。否则,就是不够高级,不够“凡尔赛”。
凡尔赛,什么意思?法国巴黎的卫星城,还是法兰西王朝的行宫?都不是,这是指新近兴起在微博和朋友圈等社交网络平台的一种小作文。11月9日,“凡尔赛文学”登上热搜,这借助于微博博主“
蒙淇淇77”的日常生活分享。她使一个半年前在“豆瓣”创立的小众文学品类真正出圈,这种低调中带着自夸的文体,一夜之间席卷全网。所谓的“凡尔赛文学”,其实是一种高级话术,通常致力于社交平台表演高贵人生。通过特别反向描述,在看似不经意的自嘲中,展示出个人的优越感。而最早将这个网络现象归纳成“学”的是一位微博博主“
小奶球”。根据她的定义,凡尔赛是一种精神,跟金钱、地位都无关,人人都可以凡尔赛。而“凡尔赛文学”写作,一般具有三要素: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问自答;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故而,凡尔赛文学,简称“凡学”,精通此道之人,被称为“凡人”“凡学家”或是“凡学大师”。如何做到不动声色地炫耀而不让人过于反感,这是一门学问。比如“
蒙淇淇77”是这样写的:“去年有阵子难过得要死,特别想哭,给他打电话,他说哭吧,我说一个人在家哭太惨了,要去维多利亚港哭。他说好,于是订了最早的机票。当晚我们就到了香港。维港夜景闪耀又温暖,他从后面抱着我,我从没哭得那么痛快过。那时就发誓,要赚很多很多钱,在他难过时也陪他去巴黎哭,去纽约哭,去伦敦哭。”你品,你细品,似乎有点不对劲,仔细想想又挑不出毛病。小作文没有一句话是在直接炫耀,但连起来就是让人读出了高级感,让大家看到了一个生活优渥、享有丈夫宠爱的小妇人。不得不感慨,中国的语文教育质量过硬啊,“先抑后扬”的修辞手法,简直被用出了“大师”的水准。
“凡学”的文风,简言之就是用“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刻意装点社交网络生活的“凡人”和“凡学家”越来越多。炫耀智商,学霸说,“考前打了一宿游戏,就知道考不好,果然,才96分”;炫耀关系,女同事说,“老公给我买了一个Gucci包,好丑哦,直男选颜色真土!”……这样发言的人得到了什么?他们以低调、自嘲的方式收获了虚荣心的满足和 这种看似谦卑实则自夸的手法,在娱乐至死的双重推动下,登上了热搜。一些网民通过模仿这种句式,构建虚拟人设来展示戏剧化的生活碎片,来表演子虚乌有的高级感。如是,你难道不想翻个白眼吗?
欲拒还迎的“凡尔赛文学”,社交媒体里的“富贵瞬间”
来源:南方都市报作者:果冻
一种在不经意间炫耀高端物质生活的“凡尔赛文学”如今正在社交网络中流行。什么是“凡尔赛文学”?一位网友举了一个“高级凡”的例子颇能说明问题:因为找不到钱包身份证,于是把所有的包包行李都翻了个遍,意外找到了以为已经丢下的拼图,还有非洲带回来却忘记了的钥匙扣,于是高兴地自拍——这套流程自然地露出非洲旅行、奢侈品包等元素。
据说,豆瓣的“凡尔赛学学习小组”有超过两万名成员共同致力于“凡学”研究,其中的佼佼者又被称为“凡学家”。如网友所言,“凡尔赛文学最好看的部分是他们竭尽全力拐弯抹角地去描述高贵。”应该说,炫富自古以来就有,并不稀奇。即便同属网络时代的文化现象,郭敬明《小时代》等作品里早就充斥着矫揉造作的显摆文字,如今的“凡尔赛文学”只是在卖弄的技法和套路上更上一层楼;它的出现,不过是自恋这一古老人性的新瓶旧酒而已。
说实话,但凡有朋友圈者,或多或少会间歇性炫耀一下,比如拍个美食、定位个豪华酒店、撒个亲情爱情狗粮等等。为什么要炫?因为普通人的生活实在太平常了,庸常到乏善可陈。炫耀是一种心理补偿。就好比为什么家庭主妇喜欢看八点档狗血电视剧——里面充斥着偷情出轨和打“小三”,这与她们的真实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洗衣服做饭看孩子——没有一点相似之处。正是狗血的电视剧情节,让她们可以暂时抽离生活的乏味和平庸,关上电视,还得系上围裙给老公煲汤。
而这个电商和拼团崛起的年代,为人们打造自己的“富贵瞬间”创造了条件。过去那些传说中的贵族生活,你想点办法,找多几个人来拼团,也不是不可以实现的。尤其今年疫情发生后,几百块一晚的五星级酒店,千把块飞到吐的“随心飞”套餐,加上淘宝助力各种便宜的道具人设场景配置,打开自带美颜的手机镜头,若干年前只有摄影棚能拍出的时尚大片效果,如今唾手可得。庸常又不甘心庸常的你我,谁又能拒绝摆拍里的华美人生?尽管发圈显摆完之后,还是要面对每月的水电房租,还有双11加班之苦。
“凡尔赛文学”,在炫富的本质之上又掺入了一点小心思,通过一套拒绝和否认的办法来实现炫耀的目的,从而希望与通常的显摆拉开距离。可是,它的精神底色并没有不同,依然是一种流俗——在众人认可艳羡的眼光里,继续沿着主流给你安排好的生活套路行进,只不过勒紧你人生想象力的项圈,由粗麻的变成了真丝的而已。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人因为“凡尔赛文学”所创造的美好生活幻想,激发起巨大的工作热情,通过个人奋斗,也走上了小康之路,甚至变成富贵阶层的一员。可是,一旦你太介意他人的眼光,正如凡尔赛文学爱好者欲拒还迎的文字陷阱所揭示的那样,花时间心思琢磨如何炫耀,却没时间思考有关美、财富、趣味的真问题,你还是无法在个人品位上走出一条自我解放之途。
当然,假如你本就不是“凡尔赛文学”的期待读者,无法从它那里获得共鸣,“凡尔赛化”只是网络上一部分人的活法,用不着那么较真。只是,假如你想变得心智成熟,是不是要注意自己说话做事,尽量不要让别人感觉不好,说话前自问一句“这么说会不会让别人觉得我在炫耀”并没什么坏处。含蓄又处心积虑地伤害他人之感情,引发妒忌和反感,总归是一种不太有“贵族教养”的行为。
凡尔赛式炫耀,刷的其实是存在感
来源:红网作者:岳佳欣编辑:化定兴
近日,“凡尔赛文学”爆红网络,“凡尔赛文学是什么”“凡尔赛人怎么过双十一”“凡尔赛文学模仿大赛”等词条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凡尔赛原指法国贵族宫殿,现指一种精神,感觉自己是个优雅贵族,现常用来指那些朋友圈贵族。他们的文案往往先抑后扬,自问自答,要不经意地炫耀自己的优越生活,然后文字还要显得自己很苦恼很不高兴的样子。例如:虽然家里有帝都的几套房子保障,但是我真的不想当啃老族!或者学霸说今天考了98分太难过了。
这种看似“谦虚”式分享的背后其实暗藏心机,虚伪又矫揉造作的本质被网友放大。凡尔赛文学的爆红源于网红蒙淇淇的微博内容,而在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有意无意中创作“凡尔赛文学”,而主要炫耀的方向包括财富,颜值,学识等,并且这种炫耀一定要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来。如:“又买第三十套房子啦,下个月要吃土啦!”看似抱怨,实则炫耀。这类人群更多的是在社交平台上为自己塑造人设,自抬身价,以一种“得了便宜还卖乖”地方式怒刷存在感。
而此次凡尔赛文学中暴露出“堆砌的名牌”“人上人的生活”的现象实际上是他们的虚荣心作祟,以财富作为人生唯一的价值尺度。和前段时间引发讨论的“名媛拼单群”一样,展示出的是向“钱”看的单一价值。追求所谓的上流社会,名媛圈子,这种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的阶级意识是让人不适的。戈夫曼提出的拟剧理论表示,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要努力展示自己,以各种方式在他人心目中塑造自己的形象。其核心概念是“印象管理”。我们也会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有意无意地筛选分享内容,但是凡尔赛式炫耀显示的是部分人群过度地博眼球、博关注,引发社交圈子的认同感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过是伪装出来的矫情。
凡尔赛式炫耀以“先抑后扬”“看似抱怨”的方式折射的是假装谦虚的虚伪。正如《傲慢与偏见》中所言:“假装谦虚是再虚伪不过了的,它们往往是信口开河,有时只是拐弯抹角的自夸。”假装谦虚实际上是一种低级而又令人厌恶的自我吹捧方式。这更是反映了这类人群的精神空虚。受物质支配的人,过度重视“物欲”的人,也是在生活中极为可悲的人。没有“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也没有真正的实力,只能用拙劣的自我呈现来期待别人的赞美。
社会平台上的炫耀式内容不在少数,网红们的精致生活,小红书上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类分享,好在网友们也逐渐认清生活的本质,摆脱消费主义陷阱,认清炫耀式分享的滑稽,明白这次“凡尔赛式炫耀”不过是伪装出来的矫情,“凡尔赛文学”狂欢的背后不过是网友的戏谑。
“凡尔赛文学”:精心包装背后是可悲的虚荣
来源:红网作者:李青潞编辑:陈乘
“凡尔赛文学”突然兴盛于微博等各大网络评论,引发网友们的热议与模仿。
其中的“凡尔赛”,来自于讲述法国大革命大女主的日本少女漫画《凡尔赛玫瑰》,“凡尔赛”也成为浪漫优雅贵族的代表。
在对“凡尔赛”不断地戏谑中,“凡尔赛”现在成为一种用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富的代称。
其实“凡尔赛文学”已在互联网了一段时间,突然翻红主要是因为一位博主的“凡尔赛文学”微博内容突然受到网友的在该博主的描述中,自己是一位生活滋润,爱情甜蜜的浪漫女主,日常的生活就是秀秀恩爱收到男友的宠溺顺便炫耀自己一些不符合实际的物质生活等。
在该博主普通偶像剧般的微博内容下,“凡尔赛文学”也进一步进入大众的视野。
“凡尔赛文学”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关注,极大的成分在于其描述的荒谬和背后显示出来的炫耀的可笑。随着该博主的爆红,其也被网友们扒出盗图等问题,进一步做实其荒谬可笑的言论下其实与现实生活并不相符。
“凡尔赛文学”下的创作者们,费力精心为自己描绘出一个与现实有落差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形象和生活,自己进行浪漫戏剧化地“加工”,或许只是为了在互联网上进行虚荣的展示和分享,却因为用力过猛最终贻笑大方。努力装扮下的自己并未给自己带来关注认可或是羡慕,反而让感情上空虚和物质上求而不得的自己一览无遗,被人调侃取笑丑态百出而不自知,依然沉醉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美梦中。
在“凡尔赛文学”试图遮挡看似光鲜亮丽的羽毛的行为背后,笔者看见的却是一副虚荣可怜的躯壳和空虚的精神世界。这些“凡尔赛文学”的创作者们,沉浸在自己构想的浪漫粉色世界中,却忽略了在真实世界中努力奋斗的价值,也缺乏面对现实和真实的自己的勇气,又或者说,其努力的目标,也许只是塑造出互联网上看似幸福的生活。但关掉手机,看看真实的自己和眼前的生活,不知他们心里会否生出巨大的落差感,感到更大的可悲和空虚?
互联网时代,我们都过多地把精力放在塑造自己的互联网形象,经营展示自己的网络平台上。各种社交软件上的头像和资料,发送展示的文案和图片,或许都与真实的自己有所差距。大家都想展示自己的光鲜积极,这无可厚非,但也要记住,唯有自己眼前抓得住的,自己体会到的生活,才应该成为我们满足与幸福的源泉。
声明:本文转自“一溪水语文”。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选●“由头”者,“优作”之始也
●名家经典:杨绛人生实苦
●盐城中学高一期中作文讲评:李雪琴走红原因分析
●“文姐小树洞”来啦!
●时文素材‖“博士后当辅警”时评素材
●常用敬辞与谦辞(建议打印)
扫码关注“晓文的小天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