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爱德森山脊的三天只有死人才能休息

9月11日,爱德森派出的第一支巡逻队在灌木丛中小心侦察,试探前行,没有任何发现。9月12日,爱德森再次派出巡逻队,这次,他们与敌人遭遇了。

战斗并不激烈,只是和一小队碰巧出现的日军发生了短时间交火。然而爱德森确信,他得赶快采取行动了。他命令手下保持高度警惕,并要求他们当天晚上建立一道坚固的防线。

“把防线尽可能地往远伸。”爱德森对手下讲。

这是个非常好的防御地带。任何想要靠近这道山脊的进攻者都不得不先穿过两边深邃的山谷,山谷有些地方树木浓密,日军不得不一边砍伐树木一边向前推进。在山脊一些崎岖突出的地方,可以清楚看到山下的情况,非常有利于防守者建立机枪阵地。

爱德森没有足够的人手在山脊下构筑一道连续防线,因此,他下令在那里建立一些小据点,希望他们的猛烈火力加上复杂的地形能阻止日军的大规模渗透。

有些人对新命令产生怨言,他们虽然愿意跟着“红色迈克”赴汤蹈火,但现在执行的任务太多了,非常疲惫。他们想打开从家里寄来的包裹,读读家信,而且上级也已经同意他们进行短暂休息了——享有此种待遇,他们当之无愧。

但事实上,不但他们没能得到休息,而且连陆战队空降1营的人也没休息。爱德森把自己的担心向上级汇报后,空降1营便被师部派来填补防线上的空缺。9月12日晚上他们没有休息,13日晚上没有休息,14日晚上也没有。

在这3个日夜,爱德森山脊上只有死人才能休息一下。

9月12日晚9点,日军水上飞机打出的照明弹将夜空照亮。半小时后,他们的巡洋舰来到“铁底湾”,用8英寸口径的大炮向山脊猛烈轰击了20分钟。

炮击一结束,日军地面部队便马上发起进攻。他们将主要突击点放在海军突击队右翼C连。C连防线在山脊右侧,从山坡一路延伸到隆加河岸边,长约码。

幸运的是,C连指挥官肯尼斯·贝利中尉那天早上刚刚归队。C连的人都非常崇拜贝利,他在图拉吉岛的战斗中身负重伤,被送到新喀医院待了两三周。

实际上,贝利出院并没有得到医生允许,他是偷偷溜回来的,同时给全连人带回来几大袋子信件,大家为此更爱他了。那晚,士兵们是在为贝利而战。

C连一个排被迫沿河边后退,他们身后的B连也不得不撤退,但日军依然没有突破防线。丛林中地形混乱复杂,日军在里面胡乱兜圈子,但要从厚厚的灌木丛中开辟出一条路来十分困难。到中午时分,突击队已将一些丢失阵地收复,日本人基本上又退回到他们一开始发起进攻的地方。

爱德森很有信心自己的人能守住防线,但师部却对此持悲观态度,他们也完全有理由这样认为。经过前夜的损失,突击队员已减员至人,尽管直到今天也没人知道日军的确切人数,但据一些可靠估计,应该有0人。换句话说,日军人数是爱德森部队的10倍。

师部想要派陆战第5团2营前去支援,但2营远在防线最西边,不仅行军距离长,而且要到达爱德森那里还得穿过机场。这是很困难的,因为机场正被日军不间断地猛烈轰炸着。但最终2营还是出发了,他们倾尽全力,直到9月14日才赶到爱德森山脊。

9月13日下午,爱德森把能召集的人都召集起来,向他们发表了一番演讲。他的声音柔弱而沙哑,离得稍远一点很可能就听不清了。

“情况是这样的,”他说,“在日军和机场之间,除了我们就没有别人了。如果我们不坚持,机场就会丢失,整个瓜岛战役也会彻底失败。我想,我们能守住防线,因为你们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战士——但一切还是由你们做决定。”

爱德森演讲时所面对的人并不多,但他声音中那种安静而诚恳的情感深深打动了他们。“大家纷纷表示支持,”其中一人回忆,“再也没人发牢骚抱怨了。”

突击队员们为第2晚的战斗安静而认真地做着准备。爱德森选择山脊中间的高地作为主要防御阵地,并将防线收缩了码,但对这支只有人的部队来说,这条防线仍然很长。

天色渐渐暗去,日军的说话声也越来越大,有些突击队员后来发誓,说他们听到日本人在大声喊着“放毒气!”“放毒气!”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毒气,而只是一些烟幕弹。

大约下午6点30分,日本人发起进攻。他们对防线右翼突击队B连的阵地冲击最猛烈,B连被迫退向山顶,防线由此出现一个巨大缺口。

万不得已,爱德森亲自接管了B连的指挥权,这时的情况已十分危急了。黄昏时分,爱德森将指挥所移到山脊突出部,离前线机枪阵地不到10码远。他四周不断遭到敌人猛烈炮火的袭击,爱德森不得不趴在地上,用对讲机指挥机枪手回击。

战斗中,有些人因为过度害怕而陷入混乱,根本没法反击。这时爱德森就会从地上跳起,猫着腰跑到他们身边给他们鼓劲儿。

“大伙听着,”爱德森大声喊道,这次,对方应该在码开外听到了他的声音,“那些日本人有而你们所没有的唯一东西就是勇气!现在振作起来,让我们开始还击!”

说完他上前一把抓住懵头乱转的士兵,把他们拖回阵地。

与此同时,因负伤而仍然脸色苍白的C连连长贝利中尉也给了爱德森很大支持。

“他仿佛无处不在,”一名陆战队员说,“那天晚上他四处奔跑,抓着士兵们的袖子,冲他们大声吼叫,‘你们他妈的想干什么?’他说,‘永世长存?’”

曾经有一度,山上的突击队员弹药告罄,手榴弹只剩一箱了。是贝利连长解决了这个困难。他往山脚下的一个补给小仓库跑了12趟,弄了一些手榴弹并把它们拖了上来。

爱德森对空降营副营长哈里·托格森上尉充满感激,因为当时哈里的部队已损耗严重,有些连只有三四十人能坚持战斗。即便如此,哈里还是让这支部队重回防线,他一个个地点着名,激发他们的斗志向前进,并坚守阵地。

“他将战斗的意志灌输进很多不再想战斗的士兵心中,”爱德森战后说,“他是靠他的话语办到的。只三言两语,人们的斗志便起来了。”

13日晚上10点,爱德森向师里报告,山脊上他的人只有人完好无损,但仍能守住阵地。师部可没这么有信心,日军狙击手的火力已经偶尔能打到师指挥所了。

30分钟后,日军后续部队向已经遭受重创的空降营发起新一轮进攻,空降营终于招架不住放弃了阵地。

不过此举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陆战第11团的炮兵们已经守着他们的火炮空待了几个小时,因为日军和突击队的防线离得实在太近,他们不敢发射一发炮弹。

现在,空降营后移,并在山脊更高处重新建立起一道防线,炮兵们终于得到了苦等的机会。他们的毫米口径炮弹以一种瓜岛上的人所从未见过的密集程度倾泻而下。每次冲锋前,日军都会非常愚蠢地发射红色信号弹,这样一来,第11团的炮手们能很容易地找到他们在哪里。

这是一场屠杀。大多数日军被炮弹炸死,只有很少人能爬上山脊。但他们上来后又非常愚蠢地大量发射照明弹。这真是个大错误,我们的机枪趁着这些光亮把他们全部消灭。

9月14日凌晨大约2点30分,日军最强一波进攻被击退,爱德森告诉师部,他确定自己能守住阵地。到了白天,日军的进攻以失败而告终。

据可靠估计,日本人那支0人的部队中,至少有一半死伤。仅在山脊的斜坡上就丢下多具尸体,又有几百人在我们接下来的清理扫荡中被消灭。我所在的陆战第5团3营也遇到过一些撤退的日军。还有一些日军在穿过浓密的灌木丛,费力前往海边的途中,死于伤势或疾病。

9月12~14日,我方的全部伤亡人数惊人的低——31人阵亡,人受伤,9人失踪。

“红色迈克”爱德森和贝利中尉均获得荣誉勋章。在我看来,没有哪个美国军官比他俩更配得到这枚勋章了。

在乔治·麦克米伦的《老猎犬》一书中,他称爱德森山脊是整个瓜岛战役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孤注一掷的战役。

我想是这样的。那是日军迄今为止在瓜岛组织的最大规模进攻,但以失败告终。不过我们很清楚,他们还会再次发起进攻,没人会傻到以为日本人就会这样离开。他们肯定还会再来的,只是没人知道还会再来多少次。

今天,当我回顾年8月20~21日和9月12~14日这段时间在瓜岛所发生的一切时不禁会想,整个太平洋战争最重要的转折点可能就发生在这24天中。

日后,在太平洋地区还会有规模更大的战役,我们会歼灭更多敌人。但我们这些身处瓜岛的人明白,爱德森山脊之战和泰纳鲁河战役的重大意义,远非杀死多少日本人可比。

这两场战役之前,我们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也很没有自信。但在泰纳鲁河和爱德森山脊发生的一切给了我们极大自信——即便是像我这样未参与核心战斗的人也深受鼓舞。

经历过这些战役,日本人知道了,他们无法靠在夜里发起自杀式冲锋就让我们溃败逃跑。起初,这些傲慢的畜生还以为我们很好征服,以为我们不会坚守阵地、进行战斗。

现在,他们比之前更了解我们了——我们也更了解他们了。

█关于本书

《浴血太平洋》

作者:(美)斯朗,麦克埃内里

一名九十多岁美国陆战队老兵的口述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meiaa.com/csfz/68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