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玉溪》
走进玉溪,就会爱上玉溪;离开玉溪,就会想念玉溪。由玉溪市委宣传部精心组织编辑撰写的文化图书《爱上玉溪》近期出版发行,该书力求把玉溪文化内涵的深厚与旅游资源的多样结合起来,以感性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呈现玉溪旅游文化的厚重、优雅与闲适,实为读者了解玉溪、体验玉溪、分享玉溪的伴游精品。
小编将分期向读者朋友呈现该书的精彩篇章和精美图片,邀您“剪得秋光入卷来”,享受诗情骀荡的秋光盈怀。
梯
TITIAN
田
.02.26
“
那诺万亩梯田,一山接一山,依山形地势而层层叠叠、连绵不绝,气势震撼:极目远眺,逶迤磅礴,错落有致。
入冬,万物休憩,山静水宁,一切浪漫的情怀都在蕴温的暖茶里升腾。不由会想起一个熟悉亲切的名字:那诺。在那里,梯田层层,依然山静水清、盎然生机。那诺只是元江南岸的一个哈尼族小山乡,深藏大山,却因梯田云海、哈尼文化闻名于滇中。
《云上梯田》徐志摄
出元江县城,在哀牢山中不断盘旋而上66公里,从海拔米直攀至米,那诺梯田就落落大方地呈现于眼前。那诺是一个哈尼族民族乡,属红河哈尼文化走廊的上游地段,以哈尼梯田文化名噪滇中。明代的徐光启就曾在《农政全书》中将哈尼梯田列入全国七大田制之一,称为“世外梯田”。
梯田晨曦张本聪摄
哈尼族源于古代的氐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哈尼族勤劳善良、能歌善舞,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把一座座大山开垦成了直入云海的梯田,并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梯田文化。在梯田文化中,不仅有浩如烟海的生产歌、祭祀歌、习俗歌、情歌,还用很多古朴雄浑的舞蹈,体现了哈尼人民的智慧和才艺。
“绣”在山梁上的那诺梯田,是哈尼族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的集中体现。万亩梯田沿着高耸入云的哀牢山从山脚一直修到山顶,层层叠叠、埂回沟转、鳞次栉比,把一块块梯田连成一级级让人叹为观止的“天梯”。村庄则嵌在梯田中。它在每个季节都呈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致,一年四季,变化无穷,美不胜收:
春天,栽秧之前的梯田田埂轮廓清晰,色彩明丽;
夏日,梯田里稻谷绿油油、生机盎然;
秋日稻谷成熟,一派丰收景象;
而到了冬天,梯田云雾缭绕、变幻莫测。
《樱花盛开的山寨》徐志摄
李林摄
那诺梯田鳞次栉比,循坡面布局连片,从山脚至山顶,埂回沟转,层层叠叠,犹如登天的云梯。山谷溪流潺潺、山腰白云缭绕,环抱山林。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6世纪—前3世纪,哈尼族的先民们就从遥远的北方一条江边上的“努美阿玛”平原经“谷哈”南迁至元江这块美丽富饶的沃土上繁衍生息,他们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梯田农耕景观是哈尼族的人文历史遗产,是哈尼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哈尼文化的象征和代表,是哈尼族千百年战胜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缩影,它集中体现了哈尼人民勤劳、勇敢、善良和淳朴的民风,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金丹丹摄
梯田是勤劳的象征,大山深处的哈尼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梯田里耕作,也在耕作中娱乐着生活。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是围绕农耕稻作来举行,有庆祝丰收的“哈尼十月年”(农历十月),有预示春耕开始的“黄饭节”(农历三月),有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苦扎扎节”(农历六月)等,每年哈尼人民都会在那诺梯田边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活动。其中“哈尼十月年”最为隆重,最具传统色彩。十月年,哈尼语称“美首扎勒特”或“米索扎”。历时五六天,是哈尼族一年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节日,类似汉族的春节。按照哈尼族历法,哈尼族以十月为岁首,所以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要过“十月年”。节日期间,各家各户杀猪杀鸡、舂糯米粑粑等,祭祀天地、祖先。
元江梯田人家“喍奢扎”活动杨红艳摄
《梯田人家》原生态大型实景演出师廷明摄
每逢十月年,正值入冬,梯田闲下来了,蓄满了水,倒映着蓝天白云。此时,哈尼族也给自己来了个长长的农闲。所有的哈尼山寨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家户户忙着舂粑粑,做团籽面。男人们忙着杀猪宰牛,烹制各种美味食品。男女老少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姑娘们头上、新衣上缀满了闪闪发光的银泡、银链、银牌,走起路来叮当作响,既好看又好听。
节日期间,人们会在寨子广场上架起高大的秋千,举行荡秋千活动。年轻人则聚集在一起举行陀螺比赛和摔跤游戏。晚上,草坪上燃起熊熊篝火,人们围火而歌,围火而舞,敲响铓锣大鼓,弹起三弦、四弦,男女老少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歌声、鼓声飘荡在山寨的夜空。
罗涵摄
哈尼族素来好客,过年期间要请附近的其他民族到家里做客。年节期间要举行“资乌都”活动,即欢乐幸福的酒会。各家各户将烹制好的各种美味佳肴用小簸箕端到街心,顺序摆在长长的篾垫上,菜做得越香越多越好,自己就觉得越体面、越自豪。所以,家家户户的菜都做得特别丰盛、特别好。全寨人同饮共食,通街宴长达百十米,远远望去像一条长龙,特别热闹壮观,也称为“街心宴”“长街宴”。
那诺哈尼云海梯田最佳的观景季节是每年的十一月至次年的三月,这期间,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海拔和冷热空气交融,山谷里云雾升腾,随风变幻出莫测的云海,缠绵在梯田间,形成云海梯田奇观。那诺万亩梯田,一山接一山,依山形地势而层层叠叠、连绵不绝,气势震撼:极目远眺,逶迤磅礴,错落有致;用望远镜、相机镜头拉近再看,或有村子枕在梯田一侧,袅袅炊烟升腾而起,或有一两间小茅屋立于山顶,在梯田环绕中,安详而温暖。
罗涵摄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真是个传说吗?难以想象,延伸这么高的梯田,它的水从哪里来?听当地人说,山中水系丰富,有多条水沟分布于不同的海拔等高线,横贯全境。自古以来,各村各户都是通过小沟小渠用刻木刻、雕石格的方法分配水源,以田为渠,上流下淌,成为一体。原始的刻石分水,避免了由水而生的纠纷,才有不断开垦和攀升的梯田。
看来,并不是所有的流水都以远行为目标,眼前梯田里的高山流水,流不远也流不长,每年细水长流,无声无息,在田地之间徜徉了数百年,静静滋养着稻谷、生长着丰收、满足着温饱,也酝酿着一方的安宁。随着劳作的人而在大地上雕塑出的杰作,从此有了稻花千亩、鱼米之乡。
张存良摄
梯田云海梯田田埂上,或有女人背着背篓走过,鲜亮的服饰很跳跃。突然间,有种冲动:我也想从田埂走过,踏着哈尼族女人的脚印,一步步丈量梯田的曲线,耕耘这片土地的女人们,对这些盘延而上的水田有着怎样的敬畏与喜爱:土地养活了她们的家人,土地让她们劳累一生,土地给了她们如镜的水面,里面倒映着天光流云,倒映着她们流逝的生命与美丽。她们的一生,就围绕着梯田里的浅浅一汪水,走着田埂,走过一年,走过一生。
甸自林摄
小贴士:行摄之旅棕扇舞
哈尼族棕扇舞是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流行于羊街乡、那诺乡哈尼族聚居地。舞蹈的起源与古老的狩猎采集生活和祭祀活动有关。最初主要用于祭祀活动,舞姿不求统一,但每个动作均有象征性,男性模拟动物或鸟类,女性手持棕扇模拟白鹇鸟动作,各自起舞,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和怀念,既庄重肃穆又感情真挚。随着社会发展,棕扇舞逐渐淡化祭祀成分,发展为今天既可用于祭祀仪式更是自娱活动的舞蹈,不仅在祭祀、丧葬时歌舞,逢年过节、农事休闲时亦歌亦舞。
那诺梯田云海
位于元江县东南方向,全程66公里。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梯田最美时节。位于那诺乡的梯田,绵延70公里,是哈尼族雕刻大地的杰作,是云南古代农耕文明的代表。宛若层层天梯入云端,村寨出没在翻滚的云海中,难辨天上人间。沿途有多处观景台,可俯瞰梯田全貌。
路线:元江—者嘎村—羊街乡—那诺,全程66公里。上那诺的山路路面良好,但弯多路窄。
作者:杨雪
编辑:韩娅娇审核:杨雪
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作者。
玉溪人都在看
好消息!2月26日起网上就可办理驾驶证审验业务!干货|关于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那些事都在这里了↓看百花齐放!3月2日,记得来通海赶迎春花街长按下方我们哦~
玉溪日报新闻客户端
在玉溪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还能治疗白癜风吗白癜风有什么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