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因角度看,谁是最古老的中国人祖先基

最古老的中国人是谁?我们从基因的角度去重新复原一下,注意:这里的“中国”是指地理概念。我们讲证据,不瞎猜。小编结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付巧妹的数据去解答。付巧妹在美国《科学》(Science)发表了一篇论文“AncientDNAindicateshumanpopulationshiftsandadmixtureinnorthernandsouthernChina”,文中揭秘了学术上的一些谜团,其结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小编通过付巧妹的论文以及分子人类学的观点,为大家简明扼要的讲解一下——最古老的中国人群是怎样的?他们是怎么演化的呢?

一、古老的中国人群分成南北两支

“最早的中国人直系祖先”,可以说是二三万年前出现在中国的新亚洲人,他们主要Y染色体类型是N、O,他们就是现代中国人的主要祖先。付巧妹通过11个遗址的古DNA,发现了下面这个特点,新亚洲人(最早中国人)分成南北两支。原来中国人分成南北两支不是近现代的事,在史前就已经有这个分化的迹象了。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北人群在年前开始分化,分化痕迹很明显。小编按:天啊,在接近一万年前的中国就分成南方人群、北方人群,“南北朝”比人们想象中要早多了。“北朝”这边,从黄河流域到西比利亚东部,都有一支类山东人在活动,类山东人是一些新石器时代的古东夷人,他们和现代山东人区别不大。而“南朝”这边呢,在福建周边形成了一支独特的人群,古福建人不是现代中国人的主要祖先,而是南岛语系人群的祖先。此时南北的相貌、体质都完全不同。

南北人群在年前开始分化,分化痕迹很明显。

之后,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南北对峙,两大人群开始逐渐融合。年前南北人群的文化交流增加,不同部族的血缘开始产生交融。

有好奇的读者会问,那么在二三万年前的中国又是怎样的?那个时候已经有少量的新亚洲人在此居住了,而在新亚洲之前还有一批老亚洲人,老亚洲人四五万年前就出现在中国大陆,他们为了繁衍后代,和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发生了基因交流。后来,老亚洲人在竞争之中,落败于新亚洲人,此为后话。

二、与尼人、丹人的基因交流

老亚洲人可以说是在中国最早的土著,他们主要Y染色体类型是C、D,虽然他们不是中国人的主要祖先,但却是次要祖先。在四万年前中东、欧洲不断有人群向东迁徙,这些人群加入到了中国这个大家庭,导致当时的部分中国人和欧洲人比较相似。所以老亚洲人的长相也分成多种,西北部、正北部的是接近高加索人,南部的是类安达曼、澳美土著,等等。

当时中国境内除了这些近东新移民,还有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这些古人类,他们是现代智人的分支。话说在五万年前左右,老亚洲人曾经和尼人、丹人发生基因交流,后来尼人、丹人虽然灭绝了,但他们的一些常染色体片段还保留在现代人身上。

现代中国人身上还有1%-2%的尼人基因,以及少量的丹人基因。中国人的尼人基因甚至比西方要高,很多人患有II型糖尿病、忧郁症等,就是尼人基因的杰作。丹人基因在西藏人身上占比比较高,而其他地区很低,几乎没有。丹人基因使得西藏人适应了高原反应,有非常大的好处。尼人基因也会有他的历史好处,只是在现代看来并不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尼人、丹人并不是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我们提一下就好了。老亚洲人并没有灭绝,他们是现代人类的祖先之一,但不是现代中国人的主要祖先。

三、发生在夏朝之前的大融合

传说中的夏朝诞生于-年前。也就是说,刚好在夏朝诞生的前夜,南北经历了一场大融合。这个时间段是文献中的五帝时期,难道五帝使南北发生融合?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先放一放。因为五帝人物还是属于传说,没有确切的证据。按照付巧妹的说法,南方在距今-年前的时间段内,与北方发生了双向的基因联系,简单来说就是有南方的基因到了北方,北方的到了南方。当然,北方的基因会稍微强势一些。

最有价值的基因组,要数福建奇和洞居民的。基因实证了古福建人是南岛语系人群的祖先,南岛语系人群包括了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原来早在数千年前就在进行中了。两岸的交流很频繁,一批古福建人渡海南下,到了台湾居住。之后和翁奇人融合的古福建人后裔,又重新回到大陆。古福建人南渡台湾,也是发生在夏朝诞生之前。台湾汉本遗址的居民身上,发现了14%的Onge基因。Onge即翁奇人,代表着一种类安达曼人的常染色体基因,又被通俗文学名为“矮黑人”,他们高频分布在现代的安达曼岛土著身上。古福建人南渡后和台湾翁奇人发生了友好的融合,而不是驱逐翁奇人。

科普一下:在四万年前,东南亚、东亚都是这些翁奇人(Onge)的天下,他们浩浩荡荡的从东南亚走到了西伯利亚,规模庞大,而且他们的轨迹和老亚洲人部分重合。早期的新亚洲人也会带有一些Onge常染色体片段。

类安达曼人Onge血统

四、古福建人不是狩猎采集人群

付巧妹团队通过DNA研究得出,福建奇和洞居民并不是狩猎采集人群,学界一直猜想南方土著是狩猎采集人群,付巧妹的基因结论打破了这个观点。狩猎采集人群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带澳美人种(Australo-Papuan)基因的人,澳美人种和现在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比较接近,是一种奇特的棕色人种。这些狩猎采集人群并没有固定的场所,也不搞农耕,喜欢四处迁徙。死后的风俗以屈肢葬为主,至今西部还是有一些少数民族采取屈肢葬。

和现在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比较接近

付巧妹提出,奇和洞人和亮岛人都不属于澳美人种(Australo-Papuan),也不是翁奇人(Onge)。他们已经带有南岛人的特征,是现代南岛人的主要祖先。当然,不排除奇和洞人、亮岛人带有一些澳美人种的元素,他们不完全属于澳美,但会带有少量类巴布新几内亚基因。当时南方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推测既有一些澳美人群,也会有一些翁奇人群。

这些古福建人(奇和洞人)最早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他们不单南下印尼,有一支在四千年前到了越南,进行了基因交流。另一支则在二千多年前到了日本,与日本岛上的绳纹人发生融合。这些是目前有证据的,未发现的航海路线、事件估计还更多。古福建人长什么样的?看看下面的亮岛人复原图就知道了,尤其是右边这个亮岛一号男性,左边为二号女性。

亮岛人复原图

五、“万世一系”的山东人

如果南方以古福建人为样本,那北方则以古山东人为样本。付巧妹发现,携带古北方人血统比例最高的是山东人。山东人的血统几乎是“万世一系”的,没有发生过替换。山东人在新石器时期之前,被称为古东夷人。他们曾经和一支南下的高加索白人,发生过基因交流。山东人的“人高马大”,可能和这批白人有关,然后一直固定了下来。至少到了新石器时期,山东人的主流血统就恒古不变了。

中原是历代的必争之地,南方人群、北方人群都通过控制中原,来争夺天下。中原人群包含了来自四面八方涌来的族群,每个族群都多少留下点痕迹,中原血统自然不如古东夷的纯粹。西北人群也是如此,西北丝绸之路的通畅,导致来自中东、印度、欧洲迁徙的移民部族甚多。东夷人有意思的是,他们在山东本土坚持了自己的纯粹,还播种到海外,他们最远到了波利尼西亚岛屿,证据是波利尼西亚人母系几乎全是B4a(属泛欧亚母系),和东夷遗址的居民相似。

总论

历史上族群的发展很残酷。老亚洲人先是淘汰了尼人、丹人这些智人分支,之后老亚洲人也被新亚洲人淘汰,居住在中国心腹地带的老亚洲人,都被替换掉。老亚洲人被迫躲进一些人烟稀少的地带,包括高原的西藏地区、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只有一二成的老亚洲人幸存了下来,留在了中原、沿海地区。淘汰他们都是为了新亚洲人的生活、发展提供空间。新亚洲人是现代中国人的直系祖先,他们夺得了主要的资源地区,这些地区都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是宜居地域。

老亚洲人、新亚洲人都是古老的中国人祖先,老亚洲更早一些,但老亚洲的后裔并不是中国人的主体,所以中国人主要祖先还是追溯到新亚洲。新亚洲人凭籍高超的智力、善用工具的头脑、群体的协作,成为了这块大地上的主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meiaa.com/czjs/10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