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损伤的诊断及中医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诊断及中医治疗
骶髂关节损伤是骶髂关节因外力作用或妇女孕产骶髂关节面对合不良,导致韧带损伤或关节错缝,引起的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功能障碍,又称骶髂关节半脱位、骶髂关节错缝症。属于中医伤科“骨错缝”的范畴,又称“胯骨错缝”。
本病临床上以持续性下腰痛或腰臀痛、长短腿、跛行为主要特征。好发于青壮年,以女性及运动员多见。长期驾车导致右足用劲过多,动作变换频繁,牵拉骶髂关节,造成的骶髂关节损伤也不在少数。
骶髂关节损伤的病因主要包括:
1急性损伤:外力突然作用引起的损伤,常见于弯腰负重扭转骨盆,或一侧下肢不动,脊柱突然向对侧扭转;亦或跌倒时单侧臀部着地,单侧下肢负重、跳跃、坠跌;另腹直肌、股后肌等肌肉的强烈收缩,可将骶髂关节交锁牵离正常位置,产生损伤。
2慢性损伤:长期不正确的用腰习惯、过度负重或脊柱疾病,可引起骶髂关节退变,继而出现骶髂关节错位。
3分娩损伤:女性生产后松弛的骶髂关节面对合欠佳引起的错缝,也会导致腰骶部及下腰部的疼痛。另外分娩时导致的耻骨韧带撕裂、耻骨分离,会使骶髂关节稳定性变差而损伤。
中医认为,本病常因屈髋、转侧过度,牵掣骶髂关节,伤及足少阳经筋所结尻处及节之连接处;或因孕产,腰骶、骶髂骨节松弛,诸筋迟缓,节隙松解,致使骨节错缝,气血瘀滞,发为本病。
骶髂关节损伤的诊断一、症状
①大多有外伤史,部分因产后引起。
②下腰痛,伴有一侧腰臀或两侧腰臀部疼痛,弯腰、转身、仰卧等使疼痛加剧;咳嗽或打喷嚏时可引起患侧疼痛,或伴有下肢放射痛。
③有长短腿现象,常呈撅臀跛行,患肢搁腿、穿鞋袜困难。
④有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症状,如下腹部胀闷不适,肛门坠胀感;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会阴部不适,阳痿,痛经等。
⑤腰骶部酸软乏力,常用手支撑患侧,或经常更换坐姿。产后女性可引起耻骨联合处疼痛。
二、体征:
①可见患侧骶髂关节较健侧隆起;双侧对比触摸髂后上棘时,患侧髂后上棘有凸起或凹陷,触诊髂后上棘下缘,患侧较健侧偏下者为后错位,反之为前错位。
②患侧髂后下棘的内下角有压痛、叩击痛,有时可触及痛性筋结。
③腰部前屈、后伸活动受限,患侧侧弯明显;腰臀部的肌肉紧张,臀上皮神经、臀中肌压痛明显。
④两侧下肢不等长或有“阴阳足”。
三、体格检查:
骨盆分离试验阳性,“4”字试验、床边试验阳性,骶髂关节旋转试验阳性。
四、辅助检查:
骶髂关节X线提示两侧耻骨不在同一水平线
五、鉴别诊断:
骶髂关节炎:特点为隐匿发作,持续钝痛,多发生于活动以后,休息可以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关节活动可因疼痛而受限,甚至休息时也可发生疼痛。
强直性脊髓炎:多见于男性青年,脊柱强直出现较早;脊柱前屈、侧弯、后仰活动受限。X线检查表现为骶髂关节密度增高,椎体轮廓模糊,呈竹节样改变,小关节间隙模糊。骶HLA-B27多阳性。
骶髂关节损伤的中医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中医治疗以手法为主。
1.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松解粘连,理筋整复
2.手法:牵引、扳法、滚法、按揉法、点法、弹拨法、推法
3.取穴与操作:阿是穴、肾俞、大肠俞、八髎、秩边穴、环跳穴等,腰骶部及骶髂关节。
4.注意事项:推拿手法治疗后,症状可见明显缓解,但骶髂关节韧带损伤修复需要时间,故短期内不宜做腰及下肢大幅度活动;治疗期间,患者宜卧床休息,并注意骶髂部保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