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1日,教育部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年版)》是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年版)》的基础上,增补了近年来批准增设的目录外新专业形成的。对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年版与年版的异同,分析年高校专业大调整,了解近年来各地高校新增专业和撤销专业的导向,可以为我们高考专业志愿填报时,科学选择适合的专业,带来参考和启发。
一、校本科专业目录年版与年版的异同
(一)学科门类、专业类相同:年版与版本科专业目录所设学科门类、专业类未发生变化,共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下设96个专业类。
(二)专业种数增加:版共有种专业。与版相比,版本科专业目录增加了各种专业共个,总数已达种,数量增幅较大,数量增幅接近40%。
二、高校本科专业大调整带来哪些新变化
结合近年来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招生情况,对比版专业目录和版专业目录,新版专业目录是一次高校专业大调整,具有引领各地各高校坚持需求导向、标准导向、特色导向,把按社会需求办学和设置专业,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作用。各高校为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要,依托自身办学条件,积极调整本科专业设置,也给各高校专业招生计划带来新的调整和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增专业以与社会现实需求相关的专业为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提供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质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设置专业培养人才,必须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当社会对于某类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时,就会增加该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反之减少。这类专业大都是新的交叉学科,如随着我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产业发展迅猛,相应的交叉学科专业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电子竞技与管理、纳米科学与技术、量子科学仪器、光机电微纳制造、机器人科学与工程、传染病预防控制、再生医学等便应运而生。
(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新增专业的专业区分也更加细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不断细化,原有的一些工作岗位会调整为多个方向,大学的专业也会随之调整,如精算学原本在研究生阶段才开设,只是保险学的一个方向,由于社会需求增加,所以现在开始下沉到本科培养;如中医学类,版中医学类专业只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和藏医学等七个本科专业,年新版又增加了傣医学、回医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儿科学和中医骨伤科学等6个新专业。
诸如此类的专业还有:国际经贸规则、司法警察学、海警执法、公安整治工作、移民管理、出入境管理、卫生教育、手语翻译、防灾减灾与工程、精密仪器、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成型工程、电机电器智能化、电缆工程、铁道工程、涂料工程、精细化工、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化妆品技术与工程、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丝绸设计与工程、信用风险与法律防控、社区矫正、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老年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技术侦查学等等。
(三)新增专业满足国家一带一路发展需求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实施和规划发展,需要大量精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外语类翻译人才。如:桑戈语、索马里语、土库曼语、伽罗太尼亚语、约鲁巴语、亚美尼亚语、马达加斯加语、格鲁吉亚语、阿塞拜疆语、阿非利卡语、马其顿语、塔吉克语、茨瓦纳语、恩德贝莱语、科摩罗语、克里奥尔语、绍纳语、提格洛尼亚语、白俄罗斯语、毛利语、汤加语、萨摩亚语、库尔德语、比斯拉马语、达理语、德顿语、迪维希语、斐济语、库克群岛毛利语、隆迪语、卢森堡语、卢旺达语、纽埃语、皮金语、切瓦语、塞苏陀语、塔马齐格特语、爪哇语、旁遮普语等等。这些专业以前社会需求很少没有开设,为满足“一带一路”发展需求,增设了这些外语专业。
(四)原有专业与新理论新科技新技术融合,改造升级形成新专业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新科技新技术产生,部分专业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一些老专业与新科技新技术融合产生了一些新的产业或职业,而有些新专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如:劳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心理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的融合,形成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工程与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融合,形成工业工程;互联网金融与应用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等学科融合,形成金融工程;车辆工程与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等学科融合,形成新能源汽车工程等等。目前各高校以智能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用于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而来的新工科专业,都属于与新理论新科技新技术交叉融合融合的专业。
三、如何结合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科学分析择优选择专业
从前面的分析对比我们知道,在新增专业方面,年版与版本科专业目录相比,确实有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在专业选择上,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变化呢?
(一)正确看待和选择新设专业
我们必须明白,新增加专业有两种,一个是依据社会需要而新开设的专业,一个是高校自身发展调整新增的新专业。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要正确看待和选择新设专业,新增专业既有高校自身学科实力重新定位学科布局、调整专业结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也有一些高校为了赶时髦吸引招生仓促上马的专业。所以对待新专业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冷静看待,科学分析高校实力。一些高校拼凑资源而设立的专业在办学过程中会问题不断,这也是高校专业调整的一个原因,这些专业几年后由于社会认可度不高、就业很困难,被迫停办,而有的高校则是在专业升级后对原有的老专业的正常调整。
(二)选择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新专业
总的来说,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的专业总比冷僻专业要好一些。现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专业与当年的软件工程差不多,即便一窝蜂似地开设,毕业时候这个专业还会有较大的需求量。到目前为止,尽管有时候时候分不清软件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区别,但软件工程的就业还是可以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工智能专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很有可能也是这种状况。当然了,开设这些专业的学校的学科实力不一样,不同行业的学校开设相同名称的专业所培养的方向也不一样,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应该充分了解,结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学习能力,谨慎考虑,避免选错专业入错行,后悔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