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添一座大使馆,地点就在所罗门群岛,

悄悄的,美国重新开放了驻所罗门群岛的大使馆。

当地时间2月1日,美国在所罗门群岛举行了临时大使馆开馆仪式,以庆祝美国在年关闭驻所罗门群岛大使馆后,再次与这个南太平洋小国建立更紧密的外交联系。

对此,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高兴地发表了视频讲话,声称这是一个“重要时刻”,能确保该地区继续成为“民主蓬勃发展”的地方。

说实话,任何人听到布林肯的这番表态,心中都应该警铃大响。

原因很简单,纵观全球所有第三世界的国家,但凡有美国大使馆的城市,往往很容易爆发颜色革命。所以,布林肯说美国大使馆能帮助所罗门群岛更好地发展“民主”,其实是相当危险的信号。

关于此事,有3个关键点很有意思。

第一,拜登政府很着急。去年四月,所罗门群岛与中国签署了一项安全合作框架协议,本质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该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也强调,此举完全符合该国利益。

但华盛顿却趁机炒作,声称此举让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感到担忧,削弱了美方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

于是乎,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在去年7月份承诺,美国要在汤加和基里巴斯开设两个新的大使馆,并任命首位美国驻太平洋特使,还计划重新开放美国驻所罗门群岛大使馆。

如今,时隔不到一年,美国就匆忙兑现了承诺,显然是片刻不敢耽搁。

第二,美国的舆论机器已经启动了。对于大使馆重新开馆一事,西方媒体的标题就像商量好了一样,几乎都是在强调“美国是为了与中国对抗”,或者是“赢得中国对太平洋的影响力”。

这种现象表明,不论美国政府如何“舌灿莲花”,将美国重视南太平洋地区的行为渲染得“冠冕堂皇”,其本质就是一门心思地要搞地缘竞争。而西方媒体在报道的同时丝毫不加以遮掩,这何尝不是霸权的体现。

第三,美国使出了惯用伎俩,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在举行开馆仪式的前一天,美国海军医疗船“慈悲”号在1月13日首次访问所罗门群岛,声称为该国数千名居民提供了医疗服务。

关键词就是“首次”。如果不是有非西方国家与所罗门群岛加强合作、帮助南太平洋岛国发展振兴,美国的“慈悲”号会来这里“发善心”吗?

去年9月,美国首次召开了美国-太平洋领导人峰会,并签署发表了《美国-太平洋伙伴关系宣言》,承诺要拿出8.6亿美元扩大援助计划。这笔钱,美国以前是不愿意拿的,如今不过是为了地缘政治竞争、争取地区支持罢了。

更重要的是,南太各国也休想轻易拿到这笔钱。8.6亿美元虽多,但美国过去的“黑历史”表明,援助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是投资“民主”,而不是投资“民生”,前者可养不活该地区的人们。

总而言之,华盛顿也别高兴得太早了。尽管美国外交部表示,重开美国大使馆受到了所罗门群岛政府的欢迎,但开馆当天,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并没有出席仪式。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太平洋岛国当然欢迎合作,希望各国能为促进地区发展振兴形成国际合力,但美国的动机恐怕并不单纯。

如果华盛顿以地缘政治对抗为导向,甚至在南太平洋地区搞军事集结,这无疑会破坏地区的和平稳定、损害各国的发展利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meiaa.com/czjs/91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