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胃肠外Ⅱ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朱旭
你是否会在进食后出现腹胀、腹痛、嗳气、恶心甚至呕吐且反复发作的症状?是否还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如果答案为“是”,那么你要当心了,你可能是患了“消化不良”。“消化不良”的医学名称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在无器质性病变(比如溃疡、肿瘤等)的基础上,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非常容易见到,大约20-40%的人存在轻重不等的症状,在胃肠专科门诊中,约一半的患者因此就诊。
感觉自己“消化不良”时,可以根据罗马Ⅲ的标准进行自查:1、上腹痛、灼热感、饱胀、早饱等症状,反复发作,超过6个月,近3月持续。2、排便后不能缓解;
3、确定没有其他器质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需要做相应的检查来排除其他疾病(比如胃及十二指肠及其他肝胆胰腺系统的疾病等)后,才能确诊。常用的检查方法是胃镜、彩超或腹部CT等。患者不要自行诊断或用药,容易贻误病情。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以缓解症状,实行个体化治疗为主。患者要认识、了解此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忌烟酒和一些止痛消炎药。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的常用药有:1、抑制胃酸分泌:主要是针对于上腹痛和有灼热感的患者,常用药物可选择洛赛克(奥美拉唑);
2、促胃肠动力药:主要是针对饱胀的患者,常用的有多潘立酮(吗叮咛)、莫沙必利(加斯清)等;
3、促消化药:主要是一些消化酶类药物,改善腹胀、食欲差等症状;
4、抗抑郁药:在上述的治疗效果欠佳,同时存在精神症状,常用的有黛力新,可缓解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但是需从小剂量开始,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胃肠动力,包括胃的排空能力、十二指肠的运动失调、内脏感觉过敏、自我感觉胃部容易饱胀,容易出现少量饮食即感觉饱胀;还有一类重要原因是精神因素,在这类患者中存在明显的精神异常、焦虑、抑郁常见。因此,预防功能性消化不良要做到:1、吃饭时细嚼慢咽,少吃汤泡饭,饭前饭后不马上进食大量饮料或汤类;
2、少吃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烧烤等,少吃过甜的食物如奶茶、巧克力、可乐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腌菜等,少吃过冷或过烫的食物,戒烟戒酒。
3、餐后半小时可进行散步等活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加强腹肌锻炼,可改善腹胀、嗳气症状。
4、解除心理负担,缓解焦虑。针对这一点,尤其应引起大家重视,控制情绪,你的肠胃才会好起来。
作者:朱旭来源:医号胃肠
作者简介:
医院胃肠外Ⅱ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朱旭擅长胃癌、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微创及开放手术),腹壁疝的手术治疗,以及肛肠疾病的治疗。目前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及多项省市校内科研项目;担任《中国普通外科杂志》青年编委;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编著作1部。传播疾病防控知识
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共创健康幸福生活
长按并识别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