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22日,法国宣布战败,英军则经由敦刻尔克狼狈的撤回了本土。
这时候的英国形势危如累卵:整个欧洲大陆除了苏联外已经全部落入德国手里,而由于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在当时关系暧昧,那么没有后顾之忧的德国下一步肯定是要进攻英国本土。而英国本土守备力量极度空虚,从敦刻尔克撤回来的英军几乎是空着手,而且士气低落,如果这个时候德国人发动登陆作战,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德国人成功登陆,英国人就必败无疑。
然而相比英国海军,德国海军的实力是不足以支撑登陆作战的。但是法国投降之后,法国海军几乎完好无损的舰队就成了英国人的心腹大患。法国是老牌海军强国,战前拥有航空母舰一艘,战列舰三艘,重巡洋舰7艘,轻巡洋舰12艘,各型驱逐舰五十余艘,各型潜艇一百余艘。实力位居世界第四,是一支非常强大的海军力量,只可惜这支强大的海军还未等施展本领,法国就已经战败投降,很多军舰听闻此讯,都跑到了各个法属殖民地的港口躲避。
虽然二战中英法两国是同盟国,但英法两国历史上就关系不好,如果德国重新利用这支强大的海上力量,那么保证德军登陆完全没问题。希特勒在当时也没有把法国一棍子打死,只是占领了法国北部,南部成立了傀儡政权“维希法国”,对法国舰队,希特勒最初的想法也就是不被英国人利用就好,许诺给法国海军中立的条件。这极有可能把漂泊在外的法国海军拉拢过去。丘吉尔对此大伤脑筋,他可不信德国人会一直让法国海军保持中立,最后他制订了一个非常恶毒的计划:如果我得不到,那么其他人也休想得到。这就是弩炮行动,目的就是控制逃到北非港口的法国海军军舰,如果不行就摧毁他们,这就是“弩炮行动”。
年的7月3日的凌晨时分,英国的“H”舰队在萨默维尔将军的带领下抵达了法属阿尔及利亚的奥兰港,并且摆开了阵势。而当时在港口里面的法国军舰有两艘战列舰、两艘战列巡洋舰、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十六艘驱逐舰以及六艘潜艇组成的庞大舰队。但都处在整修状态,而舰队本身面对维希法国和自由法国两方面的命令,也处在观望状态,没有进行作战准备。
英国舰队做好了作战准备之后,派人向法国舰队司令发出了最后通牒:
1、随我们出港,继续为取得战争的胜利而战。
2、裁减船员,在我们的监督下开往英国港口。
3、把军舰交给美国政府妥善保管,直到战争结束。
4、在6小时之内,自行凿成军舰。
这种霸道的要求遭到了法国舰队司令的一口回绝,他们不能接受这种无理要求。
既然交涉破裂,英国人也就来硬的了。凌晨5时30分,英国旗舰“胡德号”打响了第一炮,随后铺天盖地的炮弹砸向了港口内的法国军舰,英国的航空母舰也放出了舰载机对法国海军进行空袭。
法国人猝不及防,因为英国人再怎么说也是盟军,两军曾经一起并肩作战。法国人没想到英国人真的会开火,舰队根本就没有做好战斗准备,又都停泊在港口里。只能被动挨打。英国人的炮击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小时,其战果是法国人港口内的军舰除了“斯特拉斯堡”号战列舰因提前有所准备,冒着弹雨冲出港口而侥幸逃过一劫,其余法国军舰不是被击沉就是被击伤,全部失去了战斗力。法军阵亡人,受伤人。而英军则全身而退。之后英国舰队又扫荡了北非各个法国港口,法国出逃的舰队遭遇重创。
整个“弩炮行动”中,英国人极其微小的代价重创了法国舰队,解除了其对英国本土的威胁。站在英国人的角度来说,这是必要的。但是政治上却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戴高乐听闻之后气的破口大骂。维希法国也断绝了和英国的外交关系,法国民众更是群情激奋,“自由法国”运动也陷入低谷。
法国驻北非部队更是对英军充满了敌意,他们不会去投奔德国人,但是也绝不给英国人好脸色。后来盟军登陆北非的时候,就有法军炮击英军登陆部队。最后还是美国人出面调停(‘黎塞留’号就是开往美国),加上同盟国一致对外,这才把这件事平息下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