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战争油价上涨美元霸权中东op

石油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石油。而石油最早的用途,只是作为煤油灯的燃料,因为煤油的点灯效果要优于其他油类。后来内燃机的诞生,引发了汽车工业的兴起,此后快速发展,汽车工业也成了20世纪最大的制造业。后来内燃机又被运用在火车,飞机,轮船上,大大提高了石油的需求量,加上石油化工的兴起,使得石油成为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在平时,石油关乎一个国家的民生和经济的稳定,在战时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因此成为各国必争的资源。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才在上世纪接连引发三次经济危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因石油问题而引发的3次石油危机。

说到石油,就绕不开一个地区-那就是中东,中东是指地中海东南部到波斯湾沿岸的部分地区,这是欧洲人使用的一个笼统的地理术语,国内外尚无准确的定论,一般指西亚,北非地区。这个地方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运动活跃,在远古时期动植物丰富,到冰川期间,大量动植物被掩埋地下,从而性质发生变化,形成了石油。截止20世纪末,中东地区探明石油储量为.8亿吨。占全球总储量的57.4%。但世界石油消费,和石油储量严重失衡,像北美,西欧,亚太的石油储量加起来,不足全球储量的22%,但却消费了全球近80%的石油消费量。石油消费大国美国2/3的石油依赖进口,其中60%来自中东,欧盟近70%的石油依赖进口,石油资源的不均衡,便导致了许多国际矛盾和冲突发生,因此能源战略成为大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中东因石油变得富强,但也让中东人民吃了不少苦。

二战结束后,中东的石油基本都被西方石油垄断资本控制,从而油价一直保持在1美元-3美元之间,西方享受着低价石油带来的福利,得以在战后很快的恢复经济,而中东人民则苦不堪言。于是,这些产油国就成立了一个组织,来对抗西方石油集团,这就是大名鼎鼎的opec,中文名叫:石油输出国组织。他们通过不断产股西方石油公司,或者直接将西方石油公司收为国有,来取得石油的定价权。其宗旨就是,协调统一成员国石油政策,维持国际油价稳定。但迄今为止他们能达成的共识只有一个,那就是涨价。成立之初的opec,其成员国,都各怀鬼胎,如同一盘散沙。直到一个国家的出现,这个国家就是被称为中东火药桶的以色列。

受冷战影响,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苏联对中东的争夺加剧,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在中东地区不断扩张,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以色列仅用4天就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区,又继而攻占耶路撒冷东城区,和约旦河西岸,六日后又攻占叙利亚戈兰高地。以色列仗着有美国大哥撑腰,横行霸道,硬是把中东地区变成了“犹乐园”,这也彻底的激怒了阿拉伯国家。

于是,这些阿拉伯国家/就决定联合起来,抄起家伙/就要和以色列干,时间来到年10月6日,以埃及和叙利亚为主的阿拉伯国家/向以色列发动“斋月行动”,意在夺回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失去的土地,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但是/以色列在美国大量物资的援助下,顶住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双线进攻,有了新武器的以色列满血复活,迅速carry全场。

吃了败仗的阿拉伯国家/越想越气,我低价卖给你原油,你却在背后搞我。于是/阿拉伯国家决定报复/美国,以及那些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怎么报复呢?——涨价。于是/欧佩克国家/将海湾地区的原油价格提高了17%,并且每月递减5%的石油产量,从而导致原油的价格从每桶3.美元/提高到了10.美元。但是呢,阿拉伯国家,还觉得不解气,那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做出决定,直接对美国和支持以色列的国家/进行石油禁运,不卖了!断了有的西方国家,比断奶还难受,这导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纷纷陷入混乱之中,什么股市,GDP,工资,凡是带数字的除了油价,都蹭蹭往下掉。

因为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禁运,美国的石油进口量减少了万桶,许多工厂因此而关门倒闭,失业率飙升,交通生活几乎陷入瘫痪状态,甚至连/白宫顶上的电灯都要限时关闭。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国内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缓,而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益/从年的亿美元提高到/的亿美元,提高了3.6倍。年11月6日,面临空前能源压力的西欧(荷兰除外)国家和日本,终于扛不住了,纷纷发表声明表示:我们强烈反对以色列侵占阿拉伯国家领土的行为,这是赤裸裸的侵略。这才被阿拉伯国家从黑名单上拉了出来。

而决定硬抗到底的美国,被阿拉伯国家一顿组合拳,打得焦头烂额,几乎快没了半条命。于是,想要走出困境的美国,便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国家-沙特阿拉伯。当时的沙特又穷又弱,还不是我们眼中中东土豪的形象。但是他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美国人也正是盯上了这一点。于是找到沙特后,美国便表示,以后我给你提供军事保护、武器装备,但是,你以后卖石油得用美元结算,处在困难时期的沙特就和美国签订了条约。以后别的国家买石油都得用美元支付,沙特还积极拉拢opec其他小伙伴一起用美元结算,从此,国际上就有了一个新规矩:石油只能用美元购买。这就是石油与美元挂钩。以后别的国家买石油都得用美元,所以囤的美元一多,都得去美国消费,阿拉伯国家赚到美元后,又得向美国提供军费,购买美国的先进武器。结果呢,美国不仅买到了石油,还把花出去的钱又赚了回来,这也奠定的美元的霸权地位。

但是没过多久,危机又来了。这次的起因是因为一个国家闹革命,这个国家就是-伊朗!伊朗是当时世界第二的石油产出国,当时的统治者,是美国扶持的傀儡国王,巴列维,这个国王极度亲美,还积极宣扬伊朗西方化,最后因腐败问题,和各种不切实际的改革,触动了伊朗宗教届的利益,于是就引起了很多民众的不满,在宗教领袖霍梅尼的领导下,伊朗国内爆发了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的统治。从而导致了伊朗国内石油产量下降,使石油市场短缺万桶,占当时世界总销量的1/10,直接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但这只是一个开始,由于伊朗国内民众从极度亲美到极度反美,新的伊朗领导人霍梅尼号召,伊朗人民向美国和以色列示威,并将美国称作“撒旦”“伊斯兰的敌人”,对于一个神权国家来说,这一言论极具号召力,而此时,又赶上流亡海外的巴列维,因病去美国治疗,得到了美国的政治庇护,这也彻底激怒了伊朗人民,很快便有伊朗人在美国大使馆周围进行抗议活动,年11月4日,大约0名武装学生袭击了位于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并劫持馆内66人当作人质,要求用巴列维来交换,伊朗人质危机爆发。这次人质危机使得美国对伊朗也是越来越记恨,

于是,美国便盯上了伊朗旁边的邻居,伊拉克,伊朗与伊拉克的矛盾由来已久,虽然两国都是伊斯兰国家,多数居民都信奉伊斯兰教,伊朗以什叶派为主,伊拉克也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但掌握国家的却是逊尼派,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其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号召伊拉克民众推翻萨达姆的政权,这也增添了萨达姆对霍梅尼的个人仇恨。于是美国就煽动伊拉克,趁他病要他命,大肆宣扬伊朗对伊拉克的威胁。由于美国的煽风点火,年9月22日萨达姆以抵御“伊斯兰革命”为借口,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长达近8年的两伊战争爆发,同时也埋下了第三次石油危机的种子。战争刚开始,还只是你打我一枪我还你一炮,但是随着战况的愈演愈烈,双方就同时想到了一个打击对方好主意,-炸毁对方的油田,摧毁对方的油轮。这也导致两国的石油生产完全停顿,从而导致了全球石油减产,从战争前的每天万桶,降到万桶。随着产量的剧减,再加上各国还没有从第一次石油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于是乎各国开始疯狂囤积石油,导致油价在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涨至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其他产油国像苏联,委内瑞拉等,没日没夜的产油,这才使油价恢复正常。两次危机过后,各国防范石油危机的意识也在增强,各国逐渐建立了大量的战略石油储备,甚至说,美国国内探明有大量石油储量后,也不进行开采,仍以进口石油为主。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欠下了很多外债,光是欠科威特的外债就有亿美元,因此,伊拉克希望欧佩克组织降低石油产量,等油价上涨后,再卖出石油偿还债务。别的国家也都同意了,但科威特他偏不,不但没有降低产量,反而提高了产量,产量的提高便造成油价下跌,科威特想用这种方式,来逼迫伊拉克解决他们之间的领土问题。而强硬的萨达姆显然不会同意,并且还表示,伊拉克是阿拉伯国家与伊朗的缓冲地带,是替阿拉伯国家承受了战争之苦,像沙特、科威特应该免除伊拉克的债务,沙特和科威特当然也不会同意这种要求。油价上不去,伊拉克就赚不到钱,但还要解决债务问题呢,于是萨达姆就盯上了科威特,把债主解决了,债务不就解决了吗。年8月2日,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的伊拉克,海陆空三军齐发,20万大军,上千辆坦克长驱直入,仅用14小时就占领科威特全境,之后伊拉克又恢复和新建了24个师,使兵力达到了近万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这完全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挑衅。自诩民主灯塔的美国是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当时美国进口油量的26.9%,西欧进口油量的51.9%,日本进口油量的64.6%都来自海湾地区,西方世界决不允许自己的“加油站”落入萨达姆的手中。

年8月2日,美国为防止萨达姆进一步在中东地区扩张,启动沙漠盾牌行动,不断向海湾地区输送兵力,直至开战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海湾地区部署兵力达到了近70万。同时。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拉克必须在年1月15日撤出科威特,如不撤出,联合国将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的各项决议。而萨达姆则错判了形势,拒不撤军,并且认为万对70万经过前两次的危机,美国便迅速做出了反应,年1月16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国家安全指令,命令美军向伊拉克开战,海湾战争正式爆发。美国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在短短40天的战斗中,使伊拉克损失惨重。伤亡士兵10多万人,损失飞机多架、坦克近辆、火炮0门、舰艇艘,直接经济损失0亿美元。更要命的是,伊拉克的石油工业和基础设施几乎损毁殆尽。

这使得伊拉克石油供应中断,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决议对伊拉克实行禁运制裁,从而导致世界石油供应总量减少大约20%,国际油价升至42美元的高点,从而导致全球GDP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紧急计划,每天将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国家迅速增加产量,很快世界油价就稳定了。这次高油价持续时间不长,与前两次危机相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

在这次危机中,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权力几乎完全丧失,西方国家在国际权力争夺中重新获得主动权,油价的暴跌也导致苏联的财政恶化,为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海湾战争与俄乌冲突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有很多值得我们参考的方面,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受疫情影响,国际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大下降,年5月的原油期货下跌%,每桶原油收于-54美元,这就相当于产油国给你钱,求着你把油拉走,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而当时的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每日出口石油万桶,而自己国内每日仅消耗万桶,这就导致了俄罗斯石油产能过剩,而且赚不到什么钱。时间来到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在一场短促军事冲突后,克里米亚半岛宣布并入俄罗斯,同时乌克兰东部地区出现了两个民间武装“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时间来到年,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加剧,并且公开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不断为乌克兰提供军火,在俄罗斯的雷区疯狂蹦迪,俄罗斯则发表声明:要求美国,北约,就排除北约东扩的可能性提供法律保障。年2月21日,俄分别与美国,北约进行对话,但都未得到实质性进展。2月24日,普京针对乌克兰局势发表紧急电视讲话,表示:俄已经决定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爆发。爆发后,美国北约纠集日韩等国,对俄罗斯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制裁,仅仅两周内,俄罗斯就遭受项制裁,要知道世界上的所有制裁手段也就0多项,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禁运。

局部战争,再加上欧美对俄的制裁,从而导致油价上涨是必然的,近期油价不断刷新涨幅,从每桶美元,上涨至每桶美元左右,俄乌冲突仿佛成为了油价上涨的“助推器”,而欧美禁运俄罗斯石油,破坏了能源市场的稳定,导致原油市场供给减少,为油价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来的效果。这也让沙特等中东国家成为美,俄拉拢等重要对象,美欧一直催促中东国家增产,压低油价,对俄罗斯釜底抽薪。但沙特等国只少量增产,并没有拉低油价。面对不断不断飙升的油价,拜登在3月初向沙特、阿联酋求助,但两国领导人都拒接了电话。未来油价是涨是跌,这还要看俄乌冲突进一步地发展,和中东国家的态度。

回顾这几场石油危机,也带来了积极的一面,它使得世界能源市场发生了长远的结构变化,迫使各国积极发展替代能源,开发节能技术。高昂的油价促使汽车厂家推出更多低油耗的车型,甚至是电动车,氢能源汽车。了解了石油危机就会明白我国为什么大力扶持新能源,但是替代能源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因此高油价仍是经济增长的一大风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meiaa.com/ddts/83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