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19.html
版式设计
飞花领策划
Johnny
在漫长的法国大革命之后,年欧洲各民族远离了战火,他们发现了诸多问题,但很少有欧洲人会将欧洲文明在尚未征服的世界其他地区的扩张视为问题。人们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思考以何种方式确保永久和平:这似乎变成了最重要的问题,而且有段时间,似乎年的和平联盟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但这种和平是短暂的,因为又出现了诸多复杂的问题。首先是民族性的问题:分裂之后的民族或是臣服的民族对于统一和自由甚嚣尘上的呼声。与此同时,自由主义还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从不了解政治自由的民族中逐渐响起争取自治政府的广泛呼声。自治的体制被英国各民族证明是可行的,转而经由法国人的推崇和宣扬成为了狂热的信仰。
自由和自治这两大目标使得—年欧洲陷入诸多战争,每个国家的民族都四分五裂、忧心忡忡。这些年间,工业主义加剧使得这一问题愈加复杂化,每个文明社会中的生活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并由此产生了全新而又极度棘手的社会问题。纠结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政治家和国民根本无暇顾及欧洲以外的世界。一直以来他们这种习以为常的忽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之前发生的事件证明殖民帝国刚开始显露其价值的时候,似乎注定会分崩离析,所以花费诸多金钱和精力来维持它是一件非常不值得的事情。
然而,—年欧洲文明在欧洲以外世界的扩张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成效。主角便是英国,环顾四周,它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没有值得一提的对手,因此可以放开手脚,大力拓宽和发展年占领的庞大帝国,同时解决帝国带来的各种疑难杂症。这一时期的殖民活动中英国独占鳌头,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英国垄断时期。考虑到跨洋的各种殖民活动,这一提法还真是反映了当时的现实。不过,能和大英帝国的发展和重构相提并论的也有不少。在讲到英国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同样可圈可点的发展。
一、新兴法兰西帝国的诞生
法国必须是首先提到的国家。法国没有因为早期帝国的衰败而灰心,也没有因为常年经历的战火和国力消耗而一蹶不振。这段时期内,法国开始建立自己的第二个殖民帝国,在很多方面,都优于之前的帝国。在拿破仑倒台后的15年里,法国的旗帜一直飘扬在阿尔及尔的上空。
非洲的北部海岸,从锡德拉湾到大西洋,在当代被划分为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组成了一个独特的地区,横贯阿特拉斯山脉的群峰造就了它的特色。这一地区不仅被阿特拉斯山脉隔断,世上最难逾越的地理屏障也坐落于此,那便是撒哈拉大沙漠,所以它和非洲其他地区的联系被切断。与其说它是非洲大陆的一部分,不如说它是属于欧洲的领土。这里富饶的山谷曾是诸多文明的家园:迦太基帝国的中心,之后成为了罗马帝国最富饶最文明的省份之一。到了5世纪,毁于汪达尔人之手。公元7世纪末,被穆斯林占领之后,这一地区只得到了短暂和局部的复兴,之后这个曾经的幸福之所逐渐衰败,变成了荒蛮之地。
到了现代,这个地区主要以残酷无情、涂炭生灵的海盗而知名,老巢便在阿尔及尔,仅在名义上对土耳其的苏丹效忠。16世纪早期,从海拉丁巴巴罗萨时期开始,欧洲各国就一直试图控制海盗们的势力,可惜都徒劳无功。查理五世、腓力二世、路易十四都曾打击过他们,却都只取得了短暂的胜利:海盗还是继续肆意地袭击地中海的贸易活动,扣押贸易船只,劫掠西班牙和意大利沿海地区,奴役成千上万的基督教徒。回忆起来的话,鲁滨逊·克鲁索也是其中一位受害者。于是年各国在维也纳达成一致,共同对付这些海盗。年,海盗遭到英国舰队的攻击,年,则是英法舰队的联合攻击。但所有这些暂时性的措施都是不够的。解决这个顽疾的唯一办法就是攻占海盗头领们的老巢,并以文明政府取而代之。
这个任务最终落在了法国肩上,虽然它有些不情愿,起因是年和年海盗们对法国国旗的一系列侮辱事件。一开始,征服者的目标只不过是占领并管理位于海盗主要活动点上的几个港口。但后来证明一切都是徒劳的,毕竟这意味着和内陆那些无法无天的部族宗派之间无休止的战争。因此,整个阿尔及利亚是一点点循序渐进地被占领和构建的。整个过程持续了近20年,直到年才完成。在欧洲殖民主义历史上,再也找不到任何一次征服比它更有正当理由的了,无论是导致其发生的原因还是随之产生的后果都是如此。
这个过去几百年都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国家迎来了和平和法治。野蛮的部落人摆脱了一直以来的混乱局面,并被教化去接受文明生活的方方面面。自从罗马人统治以来,被忽视的丰富自然资源终于得到了开发。对于这些成就的缔造者法国而言,再多的溢美之词都显贫乏。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欧洲国家占领的省份里面,阿尔及利亚是唯一一个真正融入宗主国的省份,它是法兰西共和国的一部分,并且在法国议会里也有自己的代表席位。
就事物的特征而言,征服阿尔及利亚并无突出之处。阿尔及利亚东临突尼斯、西接摩洛哥,之间仅有边界线而已,过去的无政府状态一直苟延残喘,只要两边的任何一个地区处于混乱和战争状态,那么想在这块自然区域的中间部分建立起秩序和和平就是难上加难。年,法国觉得有必要对摩洛哥宣战,因为它支持一位造反的阿尔及利亚族长。而这一事件证明了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一目的一达到,军队就从当地撤离了。法国还没开始规划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再往阿尔及利亚以东和以西两个方向拓展。这是下一阶段的工作。
在非洲南部偏远的地方,法国拥有之前帝国留下的遗迹,即西非海岸线上的派驻点,其中以塞内加尔最为显眼。正是从这里开始,法国英勇的探险家和贸易商们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于是法国人开始筹划在北非建立伟大的法兰西帝国这一宏伟蓝图。但是理想的实现属于下个时期。同样,在远东法国也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从年开始到法国大革命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法国已经在安南站稳了脚跟,此处的法国传教士们继续在印度支那人那里辛苦传教。这些传教士一些偏颇的做法导致了年与安南的战争。到了年,安南王国最南端的交趾支那省被割让给了法国。最终,通过年吞并塔希提岛和马克萨斯群岛以及年吞并新喀里多尼亚,法国在太平洋地区有了一个立足之地。但年,除了阿尔及利亚,法国在欧洲以外地区的统治都不值一提。和它一直以来的对手英国庞大的帝国相比,这点成就确实没有那么重要。
二、俄国的扩张
在这一时期,比法国扩张幅度大得多的是本已辽阔的沙皇俄国。19世纪的俄国历史见证了一系列的更迭,当政府和人民的利益向西方靠拢倾斜时,就会迎来相对自由主义的政权,而当政府试图推行所谓的“国家”政策或者纯粹的俄国政策时,就会接受反动政权的统治,并隔绝一切西方影响。在漫长的反动统治期,民众的注意力就会向东方转移;而恰恰主要是在这些反动政权统治时期,俄国完成了在高加索、中亚和远东三个方向的扩张。
在完成扩张之前,庞大沙皇俄国的边界一直是相当分明的(除了西边波兰境内)。高加索地区将俄国与土耳其帝国和波斯帝国隔绝,形成了让人望而生畏的自然屏障;中亚的沙漠地带将它与希瓦汗、布哈拉、土耳其斯坦的穆斯林阻断;阿尔泰连绵的山脉和戈壁沙漠将其人烟稀少的东西伯利亚省阻隔在大清帝国之外。在边远的东部,它的海岸濒临冰封荒凉的海洋。这一切构成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帝国,除了与欧洲接壤的部分。即使与欧洲接壤,绝非内陆国家的沙皇俄国也比欧洲其他国家更加难以深入,它与中欧之间被森林和沼泽地带隔开。
因其在拿破仑战争以及之后的一系列事件中发挥的作用,俄国与欧洲之间的接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通过年条约,俄国占有了波兰和芬兰这两个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国家,加深了它与欧洲的接触。俄国表示必须维持本国自身特点和组织形式,这似乎暗示着它也有可能发展成为包含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帝国,和大英帝国有着类似的发展模式。不过这个想法对俄国人来说毫无吸引力,对俄国政府来说更是如此。反动或者说坚持纯粹俄式道路的人,抵制所有的外国势力,毋庸置疑会对此采取敌对的态度。
因此,在反动统治和东进时期,年的条约内容并没有得以执行。波兰保留了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国家政权,虽然只有短短的15年时间。芬兰维持的时间长一些,可能只是因为地理位置相对孤立,而且人口稀少,毕竟“俄国化”指日可待。对于西方影响的排斥,俄国本身地理位置上的与世隔绝,加上完全禁止自由和多样化发展,这些就构成了长期反动统治的主要特点。俄国的东进扩张一定程度上是在推行以上的政策,将民众的眼光从西方转移到东方,同时用专制下的版图来替代对自由的向往。因此,对俄国人来说,帝国主义扩张与自由无法共存。
但同时引人注目的一个事实是这一阶段俄国在亚洲三条主线上的领土扩张使得它跨越了自然的障碍,不再是与世隔绝而又自给自足的帝国,和其他文明之间发生的联系驱使它开始扮演在世界政治中的角色。
俄国早在年就试图征服荒芜的高加索地区,在一系列漫长的战争之后,终于在年控制了卡尔斯地区,完成了对整个高加索的占领。这使得它随即和土耳其帝国的亚美尼亚省发生了联系;从那之后,俄国从东、北两个方向对土耳其产生了威胁。同时这也使得它建立了和波斯王国之间的联系,从年开始,直到英国干扰之前,俄国的政策对波斯的影响愈加深远。除了使其和两个最大的穆斯林政权的关系更加紧密之外,因为高加索地区的一些部族信仰伊斯兰教,它也得到了数量不小的伊斯兰教臣民。
同时,对中亚的占领使得俄国逾越了吉尔吉斯沙漠。这一贫瘠地区游牧民族的生计主要依靠抢掠驼队,袭击邻国;而他们销赃(赃物也包括俄国俘虏)的主要场所是布哈拉、希瓦汗、撒马尔罕和浩罕的集市,它们位于沙漠南部和东南部,是由穆斯林的可汗统治的相对富饶之地。俄国试图控制土库曼劫掠者,并因此陷入与伊斯兰边远居民点的矛盾冲突。经过—年一系列冗长的战争,这一地区几乎全部被俄国占领。
这些征战使得俄国成为强大的国家,同时也让俄国与阿富汗产生了正面接触。从年开始,俄国派出的人员就在阿富汗开展工作。沙皇俄国广泛的影响力既波及波斯和波斯湾,也扩展到了印度边界的山区,自然对英国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直接促使其在—年从印度河挺进印度西北部,直到驻扎在构成自然屏障的边界山区。英国对俄国一直疑虑重重,进而定下了英国在这一阶段对外政策的基调。
俄国这些征战的另一特征便是与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英国占领印度一起,形成了欧洲文明对广袤伊斯兰世界的第一次深远影响。一直到当时,臣服于穆罕默德的中东地区成功击退了西方的所有进攻企图。和任何其他地区相比,伊斯兰教信徒有着更坚定的信仰,同时在忠诚度上有着更严苛的要求,因此多年以来,他们极其成功地抵御了其他文明的影响。从十字军东征开始,伊斯兰世界一直是西方文明棘手的对手。
在土耳其人的统治下,伊斯兰世界停滞不前、毫无发展,它不仅拒绝西方的直接统治(时至今日早就颇具合法性),也隔绝了西方思想的影响。试图推翻土耳其旧政权、不计其数的改革方案悉数以惨败而告终;这片古老文明土地的觉醒似乎只能依靠西方帝国主义或民族起义来推翻旧体系了。只有在19世纪,俄国、法国和英国的帝国主义扩张才最终使得伊斯兰的抵抗力量开始屈服于欧洲的影响。
俄国扩张的第三条线路在太平洋沿岸。年、年,它从清政府处获得了阿穆尔河,还有重要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虽然几乎是不毛之地,但占领该地区使得俄国成为了太平洋上重要的势力,变成了中国的紧密近邻,也进入了西方的海上强国一直试图强行打开的封闭市场。同时俄国也开启了和日本之间的关系,之后也甚有成效:年,日本被迫割让了萨哈林岛的南部半岛,或许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对俄国的疑虑成了日本政策中的主要基调,并维持了很长时间。
因此,尽管俄国在欧洲极力断绝与外界的接触,但它在亚洲三个方向的扩张使得自己在世界政治洪流中涌现出来。尽管大部分地区人烟稀少,辽阔的沙皇俄国还是构成了单一政权统治下范围最广的地域,面积共计万—万平方英里。这使得接下来的世界权力对抗时期见证了这个巨型权力机构是如何超乎人类想象力,并成为隐忧的。
三、打开中国和日本之门
西方文明影响逐渐加深,甚至比沙皇俄国的扩张更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一个表现便是这一阶段影响了远东的中国和日本两大古老而又根深蒂固的帝国,并打开了它们的大门。英国通过年战争(即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清政府手中获得了香港,并为欧洲贸易在中国境内开设了一系列的通商口岸。随后—年英法联军之战(即第二次鸦片战争),又通过条约的形式允许欧洲旅行家、贸易商和传教士自由进入中国内地,为条约签署国的使臣们赢得了在北京宫廷里的永久居住权。所有欧洲国家都争先恐后来瓜分特权,中国的西化进程拉开序幕。这一进程并非一蹴而就,程度上也不是非常彻底,而是伴随着严重的动乱,有名的譬如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在英国将军戈登的协助下得以平息。
尽管这一进程速度缓慢,还是于年得以最终完成。几乎所有参与的欧洲国家都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获得了相当可观的一杯羹。欧洲和美洲的传教士和教育者们都在人口最稠密的省份里忙碌工作。上海演变成了一个欧洲风格的城市,并成为世界大型的贸易中心之一。中国政府试图效仿欧洲模式改建自己的军队,并仿照欧洲风格成立自己的海军,但行事松懈、成效甚微。蒸汽船开始在长江上乘风破浪,铁路开始修建。中国学生也开始成群结队地前往西方的院校学习。尽管中国人相对保守,西化的进程比较缓慢,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个拥有众多人口,民众有耐力、聪明而又勤奋的国度注定将走进西方文明的轨道。
与此同时,在经历了对西方文明更加漫长而顽固的抗拒之后,日本下定决心要以闪电的速度彻底地转变。美国准将佩里年和年的到访,使其对欧洲贸易开放了一些港口,开启了日本与西方的早期联系。但之后突然掀起了迅速的反抗(年)。英国使馆遭到袭击,一些英国国民被杀,英国、法国、荷兰和美国的联合舰队展示了西方武器的威力,日本出于自卫的需要,开始考虑借鉴这些入侵外族的方法。
始于年的日本国内革命的来龙去脉在此无法一一赘述,毫无疑问的是,这场革命带来了历史上最令人瞩目的变化。日本从它长年累月的封闭和对自己古老而又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的心满意足中醒来,它意识到未来有赖于西方那探索不止、锐意进取的文明。举国上下都展现出前所未有、无可匹敌的决心,日本清楚地知道绝对不能等着被征服,为了自身利益,必须吸收新想法和新方法,与此同时,如果可能的话,不要摒弃太多自己的古老传统。带着这样强烈的变革愿望和为了体制不懈的努力,日本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保持着一贯的创造力。
它采用了议会制,但同时保留了对日本天皇虔诚的崇敬;它借鉴了西方的军事体制,但同时保留了武士阶级制度中尚武和绝对忠贞的精神;它设计了西化的教育体制,但同时保证了深邃东方特色思想的发展。就审慎程度、发展速度和改变的彻底性而言,日本的这场变革可以称得上令人惊叹,而对任何西方人而言,可以说是相当匪夷所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对这场变革的真实性心存怀疑。但是年,在所有基本的层面,变革已经完成,这唯一一个欧洲以外的国家毫无波澜地在西方的制度和道路中有所取舍,在漫长帝国主义群雄逐鹿岁月的晚期,足以扮演和欧洲国家旗鼓相当的角色。
四、中美和南美
在研究新的大英帝国发展道路之前,帝国扩张活动尚有一处没有考量的区域:在新世界的第一批殖民帝国废墟上冉冉升起的一些独立国家的扩张。就中美和南美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势力而言,和其相关的国家无需多言。这些国家在—年获得了自身的独立。但由于西班牙不良的传统长期以来的负面影响,它们对自由无所适从,中美和南美革命此起彼伏却毫无成果。美国门罗主义的推行,使得欧洲国家无法实施干预以结束混乱的局面,或许这一点值得庆幸。
而美国自身没有采取任何重要的行动来控制局面。直到最近这些年,这片地域才出现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外其他欧洲国家的较大规模的移民,使得大量的自然资源得到了欧洲力量和资本的开发。于是到了年,更加富饶一些的国家,譬如阿根廷、巴西和智利因此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成为了世界贸易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文明的进展也由此步入更加稳固的轨道。就某些方面而言,这一成就(尽管主要发生在年之后的时期)构成了19世纪欧洲民族在欧洲以外地区活动的最丰硕成果之一。而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依靠的不是政府,甚至也不是政府的鼓励,而是个体商人和资本家的公司。英美贸易商和定居者在这些企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南美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欧洲一些民族得以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比较著名的有德国人和意大利人,而这些人原本在世界政治事务中的作用相对较弱。
五、美国的发展
这一时期更让人瞩目的是美利坚合众国近乎奇迹般的扩张。当美国于年获得独立以来,其领土范围局限在密西西比以东,不包括当时仍处于西班牙统治下的佛罗里达。只有东部沿岸地区定居人口较为稠密,总数不超过万,其中大部分为英国血统。年,为了实现对密西西比以西土地的巨大却指向不明的需求,美国通过与拿破仑签订条约,购买了法属路易斯安那。同时,从东部各州来的移民以及数量相对少一些的欧洲移民,开始涌入阿勒格尼山,占据了广阔的中部平原。
到了年,人口总数增加到了万,其中大部分仍然是英国血统,不过也包括了相当数量的法国人和德国人,还有非常多的黑奴。年,美国从西班牙手里购买了佛罗里达。—年,得克萨斯革命(革命之火随后烧到了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和之后与墨西哥的战争,使得美国得以吞并从墨西哥湾到太平洋沿岸的大片土地,包括天堂般的加利福尼亚。年和年美国与英国签订的条约确定了其北部各州的边界,年它以万英镑的价格从俄国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
因此,在新世界民主社会里,和在欧洲君主国一样,帝国主义精神都无法遏制地发挥着作用。不满足于占有广阔、人烟稀少的地域,帝国主义者将疆土的范围从一个洋拓展到另一个洋,建立了自己的帝国,虽然确实比不上沙皇俄国幅员辽阔,结构却更加坚实,资源也丰富得多,是高度文明开化的人们更理想的栖身之所。于是,拿破仑战争一结束,欧洲人开始像洪水一样涌入这块辽阔的土地。到了年,美国的人口上升到了五千万,超过了除俄国之外的所有欧洲国家。一个建立在新世界基础上的一流国家诞生了。而这一切是由欧洲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英国人,特别是爱尔兰人在这一时期仍然占了绝大多数,但德国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而意大利人、希腊人、波兰人、捷克人和其他国家的人也逐渐组成了相当重要的部分。这是一个不同民族的大熔炉,对于早期英国殖民者植入的各种传统,必须进行再次锻造,才能融合成一个国家。公平地说,还没有哪个社会像美国一样,被命运赋予如此艰难的任务:将这多种族的社会打造成统一的国度。
这一时期,这一伟大创举可谓相当成功。在艰苦卓绝的美国内战(—年)中民族感情和自由传统得到了充分展现,这场战争以巨大代价维持了受到威胁的合众国的统一,解放了黑奴。内战使得亚伯拉罕·林肯成为了民族英雄,国家精神和理想的典型代表,可以和华盛顿平起平坐。林肯治理下的美国旗帜鲜明地代表着自由和正义,这也是西方文明的核心理念。
但在这伟大的熔炉式的自由传统里,也存在着一个狭隘、模糊的因素。美国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脱离了和旧世界的联系才获得了自由,所以它倾向于将自由视为它独有的东西,是旧世界衰败的君主国不曾也不能完全理解和享有的。因此自由变成了免除它对自身以外世界义务的理由,也变成了它从不协助、维护其他地区自由的借口。在这一片繁荣景象的幸运之地,自由似乎只能与确保物质富足相关,对于自由的热爱变成了仅仅对自身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