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怀怎么样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13340712.html
目录
第一章.原油基本属性简介
第二章.原油产业链梳理
第三章.全球原油市场供需规模及分布
第四章.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格局
第五章.~世界石油百年风云录
第一阶段-年:近代石油产业初起
第二阶段-年:寡头垄断时代
第三阶段-年:OPEC控制主导
第四阶段-年:亚洲需求崛起与金融危机
第五阶段-年:多元定价时代与新能源
后记.新冠疫情与俄乌克冲突
第四阶段-年:亚洲需求崛起与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风暴
在年之前,亚洲国家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亚洲四小龙,日本、印度、等地区需求不断增长。其中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速最快,从年开始,每年以不低于1千万吨的速度增长。
国际石油价格也从9年的16美元/桶的低位一路上涨至96年的20美元/桶。好景不长,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汇率暴跌17%,这一混乱也波及到了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在索罗斯等国际游资的进攻下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韩国、日本等国家货币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下跌,同时还引发了股市暴跌,实体经济融资兑付困难,不少国家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日韩等国出现不同程度的需求下降,中国结束了连续7年的千万吨原油需求增速,在年到年原油的需求增长只有几百万吨,日本则直接开启了负增长的道路,年2亿7千万吨需求成为了日本迄今为止的最高峰,之后每年以不低于4百万吨的负增长持续了5年之久,而韩国是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次年突然减少了千万吨的需求之后再缓慢恢复。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亚洲经济衰退致使全球原油需求减少1亿吨,祸不单行的是,OPEC还低估了这次危机带来的影响,不仅不减产反而还宣布增产,这一切导致国际油价从年的20美元/桶跌至年的12美元/桶。
受油价暴跌的影响,OPEC与俄罗斯共同减产。年金融危机解除,亚洲各国经济开始复苏,年开始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又恢复了1亿吨。
.7全球石油公司大兼并
在中东、委内瑞拉等国家实行石油公司国有化后,欧美的石油企业失去了上游油气储量,同时也为了更进一步的与其他企业竞争,一轮席卷全球的大规模石油公司兼并浪潮开启。这股兼并浪潮从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年。
年:
美国化工企业杜邦公司78亿美元兼并大陆石油公司。
科威特24亿美元买下美国圣菲石油公司。
法国埃尔夫.阿奎坦石油公司24亿美元收购美国德克萨斯海湾石油公司。
年:
美国钢铁公司59亿美元收购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
美国西方石油公司40亿美元买入美国城市服务公司。
年:
美国德士古石油公司亿美元兼并美国格蒂石油公司。
美孚石油公司57亿美元收购超级石油公司。
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以14亿美元收购海湾石油公司,并改名雪佛龙。
年: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57亿美元完全买下美国壳牌石油公司。
年:
8月英国BP与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合并,改名BP阿莫科。
12月美埃克森石油公司与美孚石油公司合并,改名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12月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与比利时菲纳石油公司合并,改名道达尔菲纳。
年:
1月西班牙雷普索尔兼并阿根廷YPF石油公司。
年:
2月法国埃尔夫-阿奎坦与法国道达尔菲纳合并。
4月美国BP阿莫科合并美国阿科石油公司。
10月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与德士古合并。
至此,在原有的石油七姐妹合并重组的基础上,再加上俄罗斯和沙特一起组成了近代新“石油七姐妹”,分别是,美国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荷兰皇家壳牌(RD/Shell)、英国BP阿莫科阿科(BP-Amoco-Arco)、美国雪佛龙德士古(Chevron-Texaco)、法国道达尔菲纳埃尔夫(Total-Fina-ELF)、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沙特阿美(SaudiAramco)。
荷兰皇家壳牌(RD/Shell)
美国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
英国BP阿莫科阿科(BP-Amoco-Arco)
美国雪佛龙德士古(Chevron-Texaco)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
沙特阿美(SaudiAramco)
法国道达尔菲纳埃尔夫(Total-Fina-ELF)
这七家新石油七姐妹公司业务遍布全球,除年外年利润均过百亿美元,控制着全球超三分之一的油气生产和储量。
.8中国需求崛起
图2(-全球主要石油消费国)
从90年代开始,拥有11.4亿人口的中国,居民收入逐渐提高并进入中等层次,农民与职工人均收入连年翻倍,食品消费量跟上国际平均水平。相应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老四样“早已经全国普及,新的家用电器在大城市中也已普及,随着改革开放富人越来越多,消费最终要指向豪宅、汽车、飞机、油轮等大件物品上。
年中国GDP总值亿元增长率.9%,次年GDP总值亿元,增长率9.%,92年更是达到了14.2%的增长,此后每年增长都不低于7.7%一直到年。同年汽车产量为50.9万辆,到年汽车产量已增长至.8万辆,10年里翻了4倍,年更进一步增长至.2万辆,民用轮船、飞机、铁路运输、工业等也连年翻倍增长,11亿人口的大国在这样的发展下也催生了全球第一大的原油需求。在年到年这段时间里,中国的石油需求量每年以1千万吨的速度增长,这一速度在当时超越了所有国家。在年-年、年-年这两个时段增速更达到了2千万吨。到年,中国原油需求总量达2亿7千万吨,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需求国。
除了亚太地区需求增长突出,中东、俄罗斯、巴西等国也增长明显,然而全球原油产量的增速则在下滑,年全球原油供给出现千万吨的缺口,国际原油价格已从1年24.4美元/桶暴涨至年的72.美元/桶,6年里国际原油的价格翻了倍。但年月以沙特为首的OPEC认为并没有大幅增产的必要,因为在年金融风暴前期对亚洲形势错误的估计,签署了《雅加达协议》将原油产量提高至万桶/日,最终导致供给严重过剩,油价大幅下跌。年7月15日根据美国纽约交易所WTI原油期货的报价显示当日最高价为.94美元/桶,而在年初WTI原油期货价格才只有54.45美元/桶。
图(年-年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
除了供需错配之外,原油属性越来越金融化也助推这一轮上涨,大量的投机资金进入市场做多原油,高盛、美林等国际金融机构极力鼓吹石油前景。在年到年之间布伦特原油期货的日成交量从未低于过20万手,而以往只有10万手左右,WTI原油期货更是在07年初创下了70万手单日的成交量,之后一直保有40万手左右的成交量。
.9美国次贷危机
自年开始,全球各国进入降息周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叠加乐观的经济增长预期导致资产泡沫涌现,大量超发的货币需要一个蓄水池,无疑投资房地产就是最为合适那个。而在美国有大量收入不稳定却拿到长期购房贷款的居民,这些信用等级不达标的购房贷款就被称为次级贷,在次级贷的基础上又被房地美、房利美、投行、保险进一步拿去做成了MBS(抵押信贷担保证券)、ABS(资产担保证券)、CDO(债务抵押证券)等金融衍生产品。在当时房价上涨、工资上涨、利率下降的环境下没有人会想到违约的问题,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也一路飙涨。
根据不完全的估算统计,年发行的CDO有亿美元,4年发行的CDO大约在1千亿美元,到6年发行的CDO有亿美元,按此规模来算到年所有的次级贷及衍生产品可能有约2万亿美元左右。在1年时次级贷的总规模占抵押贷款市场总规模的只有5%左右,到年这一占比达0%左右。虽然美国监管部门早已注意到了次级贷的危险性,但并未采取任何措施,格林斯潘想防范的是过度宽松带来的高债务及资产泡沫,便从5年开始快速收紧联邦利率,随着短期利率的提高,大量的次贷购房者出现违约,房屋被低价售卖,资产泡沫开始破裂。
年月第一批倒下的是北岩银行、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贝尔斯登等最直接参与的公司,9月份政府宣布接管房地美、房利美。此时危机尚未完全蔓延开,股票市场与期货市场仍然保持上涨,年9月受到波及的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证券则被美银收购,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大型投行也受到了影响。同月美国股市大崩盘,紧接着全球股市都发生大暴跌,WTI原油期货则在8月份就开始调头向下,布伦特原油随后也紧跟下跌,但之后的跌幅和持续时间远小于WTI。
图4(-年Brent与WTI均价走势对比)
这一轮金融危机对北美地区的需求打击最重,而亚洲、欧洲则稍小些,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在各国开启货币宽松政策后,欧洲Brent原油期货的价格上涨的比WTI更高更快。从数据来看中东及亚洲地区受到的影响最小,沙特的原油需求甚至还每隔两年上涨一千万吨,印度和中国的需求也一直在持续增长,全球只有美国的需求下降的最严重,同时OPEC与俄罗斯对原油的供给调节能力仍在,从年9月开始OPEC就多次召开会议宣布减产,到08年底总共减产万桶/日,这一减产协议的履约率也在不断上升。
在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于年9月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总共投放约4万亿美元的流动性,同时配合降息降准,欧央行于7月下调隔夜贷款利率5.25%至年9月的0.%,更于年进一步下调至负0.%,日本也开启长期负利率时代的大门,中国则在08年11月推出4万亿计划。这一轮全球央行的救市加上OPEC强力调节,以及不弱的原油需求,国际油价很快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上涨,布伦特原油从年初60美元/桶左右开始一路上涨到年.50美元/桶,离08年高点仅差24美元。但自年开始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速开始停止,除中国外美国、沙特、俄罗斯、法国、印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随着页岩油开采技术的成熟,以及科威特、利比亚、伊朗的供给份额增长,原油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国际油价又开启新一轮暴跌。
图5(-年各大地区石油进口代表国需求变动)
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石油需求开始逐步减少,世界主要的石油消费增长几乎都来自亚洲,“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正快速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原本的OECD经合组织成员国已经不再能代表原油的需求前景,众多的原油供应国都急需抢占亚洲市场,这也让新兴经济体国家对原油有了一定的议价能力,再加上原油期货的普及,全球原油定价开始进入多元时代。
图6(年全球石油消费区域分布)
参考资料及数据来源:光大证券研报《沧桑百年瞬间春秋——原油价格百年史》,王才良《世界石油工业百年风云》,BP、IEA统计年鉴,WIND,《帕尔格雷夫世界统计》,ourworldindate.org-,Wiki百科。
如有涉及侵权或抄袭还请联系作者,一定及时修改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