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奔袭由虎头开到兴凯湖边住宿,这一宿尽听见风声和水浪声了。
住宿可以单淋浴的水质应该是地下水味道稍稍有一点,单有一个好处就是起早,在旅游大巴来之前,可以独享这片海滩的静寂。
兴凯为满语,兴凯湖,原为中国内湖,年中俄《北京条约》签定后,变成了中俄界湖。兴凯湖史书记载,唐代称为湄沱湖,以盛产"湄沱之鲫"驰誉;又因湖形如"月琴",故金代有"北琴海"之称;清代后改为兴凯湖,兴凯湖是中俄边界上的浅水湖。为中俄界湖。在黑龙江省东南部,位于黑龙江垦区的兴凯湖农场和八五一零农场区域,距密山市35公里,北三分之一的面积为中国,南部属俄罗斯。
兴凯湖边七月中旬的早上,好冷,好冷。
兴凯湖是黑龙江流域最大的湖泊,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和俄罗斯远东滨海边区,为中俄界湖,兴凯湖呈椭圆形,北宽南窄。正常水位时湖面面积为km2。其中,中国一侧约km2,占兴凯湖面积的26.9%。湖床坡度很缓,形成广阔的岸滩,湖的最大深度约10m。
水天一色
这个地方一览大、小兴凯湖,但是要小小的收点门票。
兴凯湖由大、小两湖组成。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虽然离得很近,景观却不同。两湖之间隔着一条长约90公里、宽约一公里的天然湖岗。沿着中国这一侧公里绵延不断,上面长满了兴凯赤松,是当地特有的品种。沙冈土质主要是沙土。此地区的主导风是从俄罗斯吹过来的,湖水从东北部龙王庙附近流出为松阿察河,共有九条河流注入,湖水从东北方溢出,最后注入乌苏里江。两湖之间有宽约1公里的沙坝,涨水时相通。富产鱼类。湖水经松阿察河与乌苏里江相通。兴凯湖是一座集防洪蓄水排涝、灌溉及旅游等多功能的天然水体。
兴凯湖最为著名的是大白鱼和白虾,大白鱼是兴凯湖特产,肉嫩味鲜,每条重在5至10斤之间。体形颀长,鳍尾发达,以善游著称。大白鱼和乌苏里江中的鲑鱼,绥芬河中的滩头鱼并称"边寒三珍",另有鲢花、鳌花、鲫鱼、湖虾等。白虾要买小兴凯湖的好吃很好吃,我们带回来很多。
兴凯湖作为满族的龙兴之地,清初曾被"禁封"多年。清末解禁后,陆续有垦荒者来到这里。20世纪50年代,王震将军率领十万官兵在此开发北大荒。时至今日,因为地处边境,人烟稀少,加之保护力度的不断提高,兴凯湖保持了较为原始的自然生态。
兴凯湖是黑龙江省继丰林和五大连池以后第三个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作为被拉姆尔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组织成员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兴凯湖原为我国内湖,年中俄《北京条约》签定后,变成了中俄界湖。北极熊抢走了我们7平方公里的领土。
小兴凯湖平静,大兴凯湖澎湃。
兴凯湖一闸附近的附近也很不错,相比二闸和新开流,这里适合烧烤,我们也确实看到当地人在烧烤。
兴凯湖二闸的酒店
二闸比一闸气派很多
二闸旅游区面积2.6平方公里,景点20余处,著名的自然景观有湖岗一线天、金色沙滩、天然氧吧、平湖含月、凯湖日出、琴海日落、打渔人家、乘船破浪、沙浴、听涛;人文景观有二闸闸标、"兴凯湖"假山,"第二泄洪闸"假山,二闸自控室,仿古长廊、望湖亭、观海亭、栈桥、诗桥、和平鸽广场。
新开流古文化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县大、小兴凯湖之间新开流以东1.5公里的湖岗上,记载着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肃慎是中国古代东北民族,是现代满族的祖先。亦作"息慎"、"稷慎"。传说舜时,息慎氏朝,贡弓矢﹔禹定九州,周边各族"各职来贡"的,东北夷即有肃慎。肃慎分布大体在今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遗址东西长米,南北宽80米,面积约2.4万平方米。年发掘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32座,渔窖10座,出土大量以鱼鳞纹、网纹、波纹为特征的陶器和以渔猎工具为主的石器、骨器、牙角器等。说明当时人们是以渔猎为生,尤以捕鱼为主要生活来源。
这是一处不同于国内外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富有特征的遗址,以本遗址为代表的这种类型的文化遗存,被命名为"新开流文化"。年新开流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开流遗址发现墓葬:一次葬的墓主为成年男性,多随葬工具、陶器和兽骨;二次葬的男女都有,没有或很少随葬品,有的附葬于一次葬墓旁。一次葬死者生前在氏族中地位较高。
中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黑龙江密山兴凯湖畔的新开流遗址而得名。其上层较晚的年代为公元前4年左右。居民以捕鱼为生,兼事狩猎和农耕。石制工具有打制的、磨制的和细石器3种,而以细石器为多。骨角牙器丰富,有鱼镖、鱼叉、鱼钩和镞等。发现圆形和椭圆形首府努美阿风光的鱼窑,内有鱼骨。出土鱼鹰骨雕和鱼形角雕。陶器仅罐、钵两类,多饰鱼鳞纹、网纹和篦点纹。
密山口岸,真清静。
一骑绝尘直奔兴凯湖博物馆
玉带海雕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