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揭秘古希腊底比斯圣军

北京湿疹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10117/8598816.html
编者荐语:

转一篇有趣的文章之前我在水瓶座:少年与王里,讲述了宙斯与伽倪墨得斯之间的爱情故事,并提到这是希腊古风与古典时期“少年爱”这一社会风俗的文学化呈现,可惜缺乏展开,一直是个遗憾。昨天无意间看到这篇,就第一时间想分享一下。

古希腊有很多有趣的风俗,比如大众心中普遍存在着“男人与男孩之间的爱高于异性的爱”这一观念,成年男子身兼教师与爱人的双重职责,他们一边在少年心底播撒美与高尚的种子,负责把少年培养成合格的城邦公民,一边收获青春美丽的回报。在大量诗人、政治家、哲学家的推波助澜下,这种关系不断趋于浪漫化、哲学化、神圣化。譬如雅典的立法者梭伦,就认为同性恋对奴隶来说太高尚了,所以禁止奴隶之间的同性恋行为。

当然,其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莫过于底比斯“圣团”。这支部队由对同性恋组成,在爱的连缀下,他们并肩杀敌、同榻做爱,奋不顾身地守护心爱之人,是罗曼蒂克与英雄主义的完美结合。正是这支无坚不摧的“圣团”,粉碎了斯巴达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并一度在希腊地区所向披靡。直到公元前年,在与马其顿的喀罗尼亚决战中,他们为爱全体玉碎。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对此描述道:“胜利后的腓力二世视察战场,他停在位勇士的尸体前,看到每个战士的胸前都有致命的伤口,每两具尸体紧紧挨在一起,于是知道这就是著名的全部由相爱的勇士组成的圣团,他抑制不住眼泪,说道:‘无论是谁,只要怀疑这些人的行为或者经历是卑劣的,都应该被毁灭。’”

以下是原文:

自古以来,执干戈以卫社稷都是极其艰辛的,远离家乡和亲人,每天刀头舔血,但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还是漫长岁月里的无边寂寞。寂寞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迅速长成苍天大树,遮蔽天日,此时就极其渴望情感的慰藉。所谓“当兵三年半,母猪赛貂蝉”,在军营这种“耗子都是公的多”的地方,就会衍生出众多的把战友情变成基友情的故事。

其实搞基这种事情,在古代是稀松平常的。比较著名的,如卫灵公与弥子瑕、魏安釐王与龙阳君、汉文帝与邓通、汉哀帝与董贤,留下了分桃断袖,龙阳之好等典故。到了明代此风转盛,明末文学家张岱甚至在自作的墓志铭中写道:“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娈童……”。受此影响社会的其它阶层也未能免俗,据记载明末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和明将黄得功都颇好此道。?到了清代此风更甚,纪大烟袋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各种开车飚的飞起。

▲项维仁工笔画《张献忠反谷城》中的张献忠形象,话说这么个大胡子兄贵好这口还真是…………

无独有偶,我们的东邻日本,武士间“若众道”就极为风行,特别是那些家贫无力娶妻的武士间。而那些高级武士更是娴于此道,各大名身边通常都有小姓。这些出生高级武士家庭的小姓,都是“貌美如花”,勇武善战,战时跟老板一起上战场砍人,平时就是伺候日常起居,跟在老板身边学习,侍个寝(没错就是字面意思),长大后就会被老板放出去领兵独当一面。比较有名的就是织田信长和他的小姓,如绝世美少年森兰丸、后来的加贺百万石大名前田利家,都是这种情况。

▲浮世绘中的战国第一美男子森兰丸,这幅尊容是凶悍了点,但这不是在打仗杀人嘛!难免会面目狰狞。

而以上的搞基都只是个人行为,而将军队搞基这事制度化和建制化的则是古希腊人了。古希腊人甚至将搞基这事,提高到了哲学的高度。古希腊人认为真正的爱情是理性的,是灵魂与永恒智慧的结合,是对美德的追求而不仅仅是出于情欲。但古希腊人认为只有男性才享有智慧、理性、勇敢等美德。女性只跟生育繁衍、家庭事物有关,不具有这些美德,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女性还象征着放纵。正因为此,在古希腊人眼里,女性只是生育,繁衍和操持家务的工具,真正的爱情只存在于男人和男人之间。而最完美的爱情就在于一个年长的男子和年轻男子之间,即爱人(erastês年长的爱人者)和情人(er?menos年轻的被爱者)。爱人负责教导情人一切高尚的品德,使他成为真正的男子汉,然后享受情人的爱作为回报。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阿基里斯和帕特罗克洛斯,赫拉克勒斯则是个花心大萝卜,有多个同性恋人。

▲阿基里斯和帕特罗克洛斯

▲油画《亚西比德接受苏格拉底的教导》—弗兰西斯·安德烈·文森特作。据说苏格拉底跟他这个俊美的学生,也有些暧昧

柏拉图甚至跟进一步认为这种关系会让人也更加勇敢,甚至愿意为爱人奋不顾身,如果有这样的军队将战无不胜。对于上面的这些观点,古希腊底比斯人无疑是举双手双脚赞同的,并将这种观点付诸实践。?

▲全盛时期的希腊世界(公元前年)

希波战争后,击败波斯的古希腊进入鼎盛时期,但很快希腊内部就爆发了雅典和斯巴达为争夺霸权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最终雅典战败投降,斯巴达称霸希腊,但是斯巴达也承袭了雅典过去的霸道作风。底比斯作为希腊三大最强的城邦之一,是斯巴达坚定地盟友,但战争结束后双方因利益冲突也决裂了。BC年斯巴达人更是一举突袭攻占了底比斯卫城卡德米亚,并建立亲斯巴达的寡头政权,底比斯彻底沦为斯巴达的附庸。BC年流亡到雅典的反斯巴达派在雅典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刺杀了寡头,赶走斯巴达驻军,仿照雅典建立民主政权,并重新组建起皮奥提亚联盟。

▲皮奥提亚由底比斯主导的同盟

▲政变的主要领导人:佩洛皮达斯和伊巴密浓达,两人是好友,早些时候的曼提尼亚战役中,伊巴密浓达拼死救护受重伤的佩洛皮达斯

斯巴达人虽然暂时被赶走了,但斯巴达的军事威胁却如芒刺在背,如果不采用新的战术和组织方式。跟斯巴达强大的军队交战,无异于羊入虎口。底比斯将领高吉达斯为此组建了一支人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不再像过去以氏族为单位来组织,而是不论社会阶层,只考虑个人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是对同性伴侣。据普鲁塔克记载,这些恋人在在底比斯的伊俄拉俄斯墓前(赫拉克勒斯的同性恋人),交换了神圣的誓言,发誓对彼此忠诚,追随荣誉,宁愿光荣的死去,也不苟且的活着,因而被命名为“圣军”。作为一只常备军,由皮奥提亚联盟提供经费,驻扎在底比斯的卫城卡德米亚,定期接受军事训练,圣军的成员,通常从20岁接受征召,到30岁时结束服役。一开始时,高吉达斯将圣军像撒胡椒面一样,布置在底比斯军队的前排,期望这些同性伴侣的奋勇作战能够提振整体的战斗力和士气。稍后,其指挥权,移交给佩洛皮达斯(此人是前面政变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将圣军集中起来,作为一支独立的突击部队使用,通过在战斗中击破敌军的精锐部队,击杀他们的指挥官,以此来削弱敌人。

▲战斗中的斯巴达重步兵,是斯巴达赖以称霸的资本,赫赫战功震慑者每一个潜在对手。着红色衣服的是斯巴达军

BC年斯巴达国王阿格西劳斯二世率军入侵底比斯,双方爆发战争。BC年佩洛皮达斯收到情报,皮奥提亚联盟奥科那美斯城的斯巴达驻军已离开前往洛克里斯。他迅速召集圣军和少量骑兵,打算趁机夺取该城,快到达时,又收到情报,斯巴达人派来了新的驻军,佩洛皮达斯只得率军折返。可撤退到泰吉拉的阿波罗神庙时,倒霉的底比斯人又迎面撞上了从洛克里斯返回的斯巴达军队。

▲波奥提亚地区的地图

斯巴达军是由军事执政官戈尔果利昂和泰奥彭波斯率领的两个团,人数比底比斯人多出来至少两倍,见此情景,立马有人向佩洛皮达斯说:“这下我们要落到敌人手里了”,佩洛皮达斯装了个13,冷冷的回道:“怎么就不是敌人落到我们手里呢?”随即命令骑兵从后卫赶过来,发起攻击,同时将圣军编组成密集队形,希望能用重点攻击的方式,突破敌军的战线。斯巴达人本来因为人数占优而充满信心,不料刚一交战,指挥官就被杀死了,再加上第一次遇到跟他们实力相当的对手,斯巴达人一下就被打懵了,很快战线就被突破。佩洛皮达斯见状,立刻麾军猛攻,斯巴达人被彻底击溃,很多人战死了。因为顾忌不远处奥科那美斯城的敌军,底比斯人并未追击溃军。随后底比斯人收集了战利品,在战场竖立了一座胜利纪念柱,顺利的撤回了底比斯。

▲伊巴密浓达雕像

泰吉拉战役不仅是圣军的首胜,而且意义更为重大的是打破了斯巴达人不可战胜的神话,此前斯巴达人从未输掉任何一场人数相等的战斗,整个希腊世界都甘拜下风,甚至有还未开战就认输的,这让反斯巴达势力士气高涨。此战过后,斯巴达国王阿格西劳斯二世一度试图与底比斯议和,但是底比斯坚持以皮奥提亚联盟而不是单独和斯巴达签署和约,遭到拒绝后双方再次相互伤害。BC年夏斯巴达的共治国王克里昂布鲁图斯一世率领人的大军,北上攻击底比斯。底比斯的传奇统帅伊巴密浓达率领8人迎战。双方在底比斯平原西南方的一个小村庄留克特拉遭遇。双方排开阵势。此时斯巴达共有名重步兵、1,名轻步兵和1,名骑兵,只是只有名重步兵是斯巴达人,其他部队都是从臣属的城邦征召过来的。底比斯军共计8人,6名重步兵,0名轻步兵和1名骑兵。

▲留克特拉战役示意图,红色是斯巴达军,蓝色是底比斯军,右下角的蓝色小方块是圣军的小方阵

斯巴达人按照传统的方式布阵,纵深仍是8—12人,国王本人率领名精锐的斯巴达重步兵在右翼,意图包抄敌军的左翼,最后骑兵布置在最前方。底比斯本来就人数偏少,战斗力也不见得比敌军强,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布阵此战必败。于是底比斯统帅伊巴密浓达创造性的排出了一个新的阵型,他将兵力集中在左翼,部署了一个纵深达50人的方阵,意图一举击溃敌军精锐的斯巴达重步兵,因此底比斯的战线其余部分,被削弱到只有4人,最多也只有8人的纵深,而圣军则单独列成一个小的方阵,在主力的左侧,作为机动力量。底比斯的骑兵也布置在最前方,因此战斗是由骑兵开始的,斯巴达骑兵很快被技高一筹的底比斯骑兵击败,并被赶回己方的军阵。骑兵交战掀起的尘土和混乱的撤退,掩盖了底比斯军队的异常举动,底比斯的左翼开始前进,而脆弱的右翼则稍稍后退。斯巴达人发现异常情况后,立刻展开自己的右翼意图包抄敌军左翼,但为时已晚,佩洛皮达斯率领的圣军已经扑上来将其截住,随后底比斯左翼主力跟了上来,异常厚重队形迅速冲破并击溃了斯巴达军的右翼。眼见右翼溃逃,斯巴达的其他部分也纷纷溃败,最终斯巴达军伤亡1余人,其中有名斯巴达人,克里昂布鲁图斯一世也战死了,斯巴达人只得带着死难者的尸体匆匆撤退。

▲留克特拉战役中的佩洛皮达斯和圣军

留克特拉一战后斯巴达的霸权摇摇欲坠,而伊巴密浓达在此战发明使用的新战术—斜线战术,也被后世的兵家继承和发展,底比斯凭借此战术和精锐的圣军最终夺得了希腊世界的霸权,此后数十年圣军战无不胜,整个希腊世界都认为他们是不可战胜的。

▲BC-BC年底比斯霸权下的希腊

不过希腊各城邦间内战不休,最终为马其顿人做了嫁衣裳。BC年年轻时曾在底比斯当人质的,熟谙底比斯情况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携改良后的马其顿方阵在第二次喀罗尼亚战役中一举击败底比斯雅典联军。圣军在友军溃逃和自身被包围的情况下,拒绝投降,最终全部战死。战斗结束后,检视战场的腓力二世看到这堆一个叠在另一人的身上的尸体,腓立刻明白到他们就是圣军,抑制不住的流泪说道:“无论是谁,只要怀疑这些人的行为或者经历是卑劣的,都应该被毁灭。”

▲手持长达5-6米萨里沙长矛,纵深达16人的马其顿方阵的正面几乎无坚不摧

▲腓力二世,他的军事改革为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奠定了基础,只可惜刚统一希腊不久就被刺杀。

据保塞尼亚斯的《希腊游记》记载,战后底比斯人将圣军葬在战场附近的墓地,并树立一只石狮纪念他们,随着时间流逝,石狮最终也被土层掩盖住。年英国建筑师乔治·莱德维尔·泰勒和朋友游览喀罗尼亚古战场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带有明显雕刻痕迹的石头,随后挖出了石狮的头部。乔治向当局报告了这一发现,石狮被发掘出来。后经屡次发掘发现了一些刻有所有人名字的长矛和盾牌。19世纪末对雕像附近的考古挖掘发现了呈7排摆放的具骨骼,印证了此前的文献记载。

▲现代修复后,重建基座的喀罗尼亚狮子

▲亚历山大大帝在被洗劫中的底比斯

圣军覆灭三年后,腓力二世死于刺杀,曾经反对马其顿的的各个城邦趁机起兵反抗。其中底比斯最积极,于是成了亚历山大大帝儆猴的那只鸡,底比斯被攻破后,除了极少数亲近马其顿的人,整个城市被夷为平地,居民都被卖做奴隶。底比斯圣军和他们的赫赫威名也随之消失在一片灰烬之中。

编后语:最后说一个关于圣军的段子。根据对古希腊绘画的相关研究,古希腊人上阵打仗的时候往往不穿裤子……所以想象一下,众多身强体壮的“基友”,排着整齐的队伍,挺着“凶器”冲过来。这场景对希腊之外的其他民族军队来说太可怕了,士气妥妥要崩啊……

?李二哇,献贼嬖童也。美而勇,战必突阵先出,锋锐不可当。后为黄得功生擒,爱其美,欲与昵,不从而死。——《柳南随笔·续笔卷一·李二哇》)。张献忠有美娈童,名二孩子,年十八,技武绝伦。尝与靖南侯黄得功对阵,甫出战,童遽飞矢中其手,黄几败阵。怒甚,伏兵擒之。爱其勇,欲令降,童不应。侯笑曰:“闻贼夜卧汝腹上,本镇亦能抚汝,何不速降?”童坚不允,绝其食死——《甲申朝事小记》三编卷二

?柏拉图甚至跟进一步认为这种关系会让人也更加勇敢,甚至愿意为爱人奋不顾身,如果有这样的军队将战无不胜。[如果只有一种办法使一个国家或一支军队由恋人组成,他们就会成为自己城市最好的管理者,不做任何可耻之事,诚实公正地相互竞争;尽管只有人数很少,当他们在一起战斗时,他们也会征服世界。因为恋人当着心上人的面要比当着其他人的面更羞于抛弃他的岗位或是武器?通常他们宁可因此而牺牲。又有谁会在危险的时候离弃他的爱人,或使他失望呢?——柏拉图《会饮篇》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主编原廓、作者楠木,任何媒体或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meiaa.com/lshg/54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