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潜艇史9瓜岛争夺战中

日本潜艇史

原作者:坂本金美,飞荇猪注释版

原作者坂本金美,曾任日军首舰伊-的艇长,生于年,毕业于海兵第61期,曾任吕-和吕-41的艇长,战后写过多部关于日本海军潜艇的著作,其中包括《日本潜艇史》。

本书介绍了日本潜水艇部队的由来、创立、武器装备设计和二战中历次作战的部署和作战成果,是我了解日军潜艇战史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原书较长,不知道懒惰的我何时才能增补完成,为了便于阅读,在我增补的地方用习惯的蓝色标出。此书目前网上有完整中文版,等不及我发的同学们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去解渴。

日本潜艇史(1)

日本潜艇史(2)

日本潜艇史(3)

日本潜艇史(4)

日本潜艇史(5)中途岛作战

日本潜艇史(6)阿留申作战

日本潜艇史(7)第8潜艇战队的破交战

日本潜艇史(8)~瓜岛争夺战(上)

日本潜艇史(9)~瓜岛争夺战(中)

日本潜艇史(10)~瓜岛争夺战(下)

印度洋杀手——伊10号潜水艇

第四章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

第三节南太平洋海战

一、第3战队的炮击

二、使用展开线方面的问题

第四节第三次所罗门海战

一、比睿号、雾岛号战列舰沉没

二、潜艇部队的作战

第三节南太平洋海战

一、第3战队的炮击

向瓜岛输送第2师团部队时,还必须把坦克等重兵器,也送上去。为此,仅仅使用驱逐舰是不行的,日军计划以日进号、千岁号水上飞机供应舰或高速护航运输队来执行这项任务。为使这些舰船的输送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日军力图打好这一地区的航空歼灭战,以战列舰和巡洋舰炮击瓜岛机场,并派出支援部队前去歼灭敌舰队。也就是说,联合舰队拟以全力实施这次输送作战。

日进号水上飞机供应舰装载的是坦克和重炮,以期在日航空部队实施攻击的同时,以这些重炮压制敌方机场,确保日输送行动的安全。得知川口支队攻击失利后的第二天,即从9月16日起,就开始使用驱逐舰进行输送。然而,由于航空歼灭战不够得力,以及月光的影响,取消了“日进”号定于9月19日实施的输送计划,驱逐舰的输送也于24日暂时停止。

10月1日,重新使用驱逐舰开始输送;3日和8日,“日进”号完成了输送任务;11日,“日进”号和“千岁”号再次完成输送任务。11日夜,为掩护输送编队而前去炮击瓜岛机场的支援编队(以第6战队为主)与盟军的重巡洋舰、轻巡洋舰发生交战(埃斯佩兰角海战)。在这次海战中,盟军借助雷达首先发现日军编队,致使第6战队遭到突然袭击,日军擅长夜战的特长也发生了变化。

文章链接:

铁底湾~埃斯佩兰角海战1

10月14日,由6艘运输船组成的快速输送队向瓜岛进行运输。在此之前,13日夜,第3战队(由战列舰“金刚”号、“榛名”号组成)炮击了瓜岛机场,并将其化为火海,成功地压制了盟军的机场。接着,外南洋部队(重巡洋舰“鸟海”号及第6战队)于14日,“妙高”号和“摩耶”号重巡洋舰于15日夜,又对瓜岛机场实施了炮击。

与此同时,快速输送队14日夜驶入瓜岛锚地,开始卸载。但15日清晨以后,输送队遭到敌方飞机袭击,3艘运输船被炸中起火。这次输送的绝大部分兵员和重兵器已经上岸和卸载,另有80%的粮食和弹药也已卸到岸上。但从15日起,因连续3天遭到轰炸和舰炮射击,日军卸下的军需物资大部被毁,对以后战况起了重大影响。

17日,日军动用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共18艘进行输送,基本上将第2师团等部队投入的兵力全部送上瓜岛,只等下令夺回机场了。日军决定,24日由第2师团及其他部队发起总攻。然而,这次总攻仍以失败而告终。26日,第17集团军司令官决意调遣兵力再次反攻。

为了配合陆军的总攻,在所罗门群岛以东海域活动的海上支援编队,26日与美特混编队进行交战,美军参战的2艘航空母舰中,大黄蜂号被击沉,企业号被击伤。这次海战称为圣克鲁斯海战(日方称为南太平洋海战)。

二、使用展开线方面的问题

(一)10月上旬潜艇部队的部署情况

前面已经讲过,9月中旬后,先遣部队将第1、第2监视部队分别部署在因迪斯彭塞布尔海峡(Indispensable环礁,位于伦内尔岛以南)南口及其以南海域。

10月4日,联合舰队就快速输送队(X日,即输送日定为14日)以及与第2师团总攻瓜岛机场(Y日为X日+6日)等有关事宜发布作战要点,并赋予先遣部队如下任务:

(1)袭击敌舰队及其增援编队;

(2)袭击敌航空基地;

(3)对敌进行监视并担任巡逻警戒任务;

(4)进行破交作战。

根据上述命令,先遣部队指挥官将所属兵力部署如下:

——直属潜艇部队,即“伊-15”号、“伊-17”号、“伊-19”号和“伊-26”号艇,对南太平洋的几个要地进行侦察。

——甲潜艇部队,即“伊-8”号、“伊-7”号、“伊-4”号、“伊-5”号、“伊-22”号和“伊-”号艇,阻击敌增援部队;“伊-”号、“伊-”号和“伊-”号艇进行休整。

——乙潜艇部队,即“伊-9”号、“伊-21”号、“伊-24”号和“伊-31”号艇,进行休整。

——丁潜艇部队,即“吕-34”号、“伊-”号和“伊-”号艇,进行休整。

先遣部队指挥官还根据这一部署,将10月8日以后的行动作了如下安排:

1.甲潜艇部队未接到新的命令之前,仍执行原定的任务。

2.直属潜艇部队的任务如下:

——“伊-15”号潜艇自X-3日至X+1日,在因迪斯彭塞布尔礁脉,作为第12航空战队水上侦察机的基地,然后,前往努美阿监视敌人。

——“伊-17”号潜艇自X日至X+1日,以及自Y-1日至Y+1日,在莫霍克湾供“国川丸”水上飞机母舰的侦察机作基地使用。

——“伊-26”号潜艇在10月11日之前到达卡明波湾,对袖珍潜艇进行补给;X+2日以后,由“伊-”号潜艇继续执行这项任务;从Y-2日至Y+3日,在因迪斯彭塞布尔礁脉供水上飞机作基地使用。

3.“伊-”号潜艇一旦作好准备,就从特鲁克起航,X+2日以后,为袖珍潜艇提供补给。

4.第11潜艇队(“伊-”号和“伊-”号艇)一旦作好准备,就从特鲁克启航,编入甲潜艇部队。

5.“伊-4”号和“伊-7”号潜艇,在X-5日0时离开甲潜艇部队;在X-1日和Y-1日夜,袭击圣埃斯皮里图岛的岸上机场和水上飞机供应舰。“伊-1”号、“伊-2”号和“伊-3”号潜艇回到原队,立即编入甲潜艇部队。

6.乙潜艇部队所属的“伊-31”号、“伊-24”号和“伊-21”号艇,休整完毕即从特鲁克出航,其行动另行通知。

7.“伊-10”号潜艇和第1潜艇队(由丙潜艇部队指挥官指挥),一旦休整结束,就从横须贺起航,回到特鲁克。

8.丁潜艇部队的活动,由丁潜艇部队指挥官决定。

9.除甲、乙、丙、丁潜艇部队以外,其他潜艇由本司令官直接指挥。

(二)10月上、中旬的作战行动

10月5日,联合舰队司令部根据美舰载机来袭肖特兰岛的惰况作出判断,美特混编队正在因迪斯彭塞布尔礁脉以西海域活动,便命令先遣部队前往该方向进行搜索。

甲潜艇部队进入A展开线,并从7日至10日,在A、B展开线(B展开线在A展开线以南,A、B展开线均在瓜岛西南)之间搜索了三次,均未发现敌情。尔后,转入甲展开线(在瓜岛东南)。10日,“伊-7”号和“伊-4”号潜艇离开甲潜艇部队,前去炮击圣埃斯皮里图岛。在外南洋部队指挥下,“伊-2”号和“伊-3”号潜艇,归还原建制,编入甲潜艇部队。

“伊-15”号潜艇12日开往因迪斯彭塞布尔礁脉,为水上侦察机队进行补给。这一水上侦察机队,连日来多次发现兵力较大的美军编队,联合舰队认为侦察机的行动非常重要,命令先遣部队对其继续进行补给,参加这一补给行动的潜艇为“伊-15”号(从12日到18日,尔后随乙潜艇部队行动)、“伊-26”号(从18日到26日,尔后随乙潜艇部队行动)和“伊-”号(26、27日,尔后随丁潜艇部队行动)。

“伊-7”号和“伊-4”号潜艇,13日到达圣埃斯皮里图岛海域。当天,“伊-7”号艇对圣埃斯皮里图岛进行了航空侦察,并报告在该地停有许多运输船只。

14日夜,“伊-7”号潜艇炮击了敌机场(发射炮弹14发);“伊-4”号艇因能见度不良而未能进行炮击。

“伊-”号(因袖珍潜艇未到)、“伊-1”号(从外南洋部队归建)和“伊-31”号潜艇,在17日前均编入甲潜艇部队。这样,甲潜艇部队就辖有10艘潜艇了。13日,侦察机报告,发现两支特混编队和一支战列舰编队。加之,第3战队定于这天夜里炮击瓜岛机场。由于这些情况,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命令先遣部队将展开线北移。从12日就在甲展开线活动的甲潜艇部队,便向丁展开线移动。此外,驶向莫霍克湾的“伊-17”号潜艇,和驶向因迪斯彭塞布尔礁脉的“伊-26”号潜艇,也奉命转往瓜岛以东海域。

14日10时30分,侦察机发现—支以战列舰为主的大编队,先遣部队指挥官命令甲潜艇部队向D展开线移动。15日18时42分,“伊-3”号潜艇发现敌方特混编队,先遣部队指挥官又令甲潜艇部队向E展开线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伊-19”号潜艇停止了对苏瓦岛的监视,19日拂晓对努美阿进行了航空侦察,发现在港内停有许多舰船。18日16时30分,正向展开线航进的“伊-”号潜艇,在其东北方向发现一支由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以及其他舰只组成的敌编队,“伊-4”号潜艇也发现了这支编队。根据这一情报,先遣部队指挥官命令甲潜艇部队立刻向F展开线运动。上述各展开线都位于瓜岛东南海域。

16日前从特鲁克起航的“伊-9”号、“伊-21”号、“伊-24”号、“伊-”号和“伊-”号潜艇,奉命与“伊-15”号潜艇一起组成K展开线,19日后编为乙潜艇部队(由第1潜艇战队司令指挥)。

在F展开线上活动的“伊-”号潜艇,20日发现敌战列舰编队,向其中的战列舰发射了鱼雷,并听到命中的爆炸声2响。其实,潜艇所瞄准的是重巡洋舰“切斯特”号,该舰被击伤。

(三)南太平洋海战中的潜艇战

19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向各编队发布作战要点,决定Y日为10月22日。对先遣部队下达的作战要点如下。

Y-1日以后,在瓜岛东南海域搜索敌人;Y+1日0时到达巳、戍展开线。

日本潜水艇作战,10月圣克鲁斯海战中的分解行动图1,10月19日。

日军潜艇部队指挥官,根据10月19日黎明伊-19号水上侦察机队努美阿的侦察报告,决定潜艇部队搜索线整体向东南方移动至“戊”“巳”展开线。

这次的移动命令捕捉到美军威利斯.李少将指挥的第64特混舰队的1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10月20日晚,伊-号发射六枚鱼雷,击伤切斯特号重巡洋舰(USSCHESTER,CA-27)。

鱼雷对切斯特号造成的损伤

先遣部队指挥官根据上述命令,作了相应的部署。命令所属部队根据Y日的变更和发现敌人的报告,来移动展开线。详情不作赘述,这里仅将命令移动展开线的情况记述一下。

20日,决定Y日为22日,甲、乙潜艇部队于21日0时开始南下,驶向巳、戍展开线。

21日,决定持Y日推迟一天,甲、乙潜艇部队在L、G展开线上伏击敌人,22日拂晓后继续南下。

日本潜水艇作战,10月圣克鲁斯海战中的分解行动图2,10月21日,这是混乱的一天,

首先,原定22日为Y日,现推迟1天至23日为Y日。

此时日军甲潜水部队位于F展开线,乙潜水部队位于K展开线,先是第六舰队命令甲、乙潜水部队推进至G、L展开线(灰色箭头)。

22日12时30分,通知甲、乙潜艇部队进入F2、M展开线伏击敌人,坚持到Y日拂晓之前。

但是22日6时30分,腊包尔航空队侦察机于在南纬12度55’,东经度12’发现两艘战列舰,先遣部队指挥官小松辉久于22日12时30分命令甲乙潜艇部队前往F2、M展开线(图中浅绿色箭头)。

23日拂晓,甲、乙潜艇部队开始向巳、戍展开线移动,但后来决定将Y日再推迟一日,甲潜艇部队则停留在H展开线上,而有关乙潜艇部队的活动情况,却无资料可供考证。

24日拂晓,甲、乙两支潜艇部队再次南下。

25日19时18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命令潜艇部队进入X、Y展开线。

26日(即发生南太平洋海战的当天)10时10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发出如下命令:

“先遣部队以大部潜艇袭击圣克鲁斯群岛附近之敌舰队,以一部潜艇袭击瓜岛以南之敌战列舰编队。”

日本潜水艇作战,10月圣克鲁斯海战中的分解行动图3,10月25日~26日。

从上图可以看出,日军潜艇部队指挥官将甲潜水部队用于建立一条不连续的拦阻线(J1、J2、J3),拦阻从圣克鲁斯海战中撤离的美军航母主力。而乙潜水部队则是用于向西移动,试图拦截美军战列舰进入瓜岛海域。

遵照上述指令,先遣部队指挥官于11时42分命令甲潜艇部队以45°航向,乙潜艇部队以°航向,从水面状态实施接敌机动。

当夜,又令甲潜艇部队进入J1、J2、J3展开线(有关乙潜艇部队的活动情况不明)。各潜艇于28日0时之前全部到达指定阵位。

J1线4艘,自东向西为:伊-7、伊-3、伊-22、伊-31。

J2线2艘,自东向西为:伊-5、伊-2。

J3线4艘,自东向西为:伊-4、伊-、伊-1、伊-17。

27日3时38分,“伊-21”号潜艇对1艘战列舰实施了鱼雷攻击,并听到命中目标的爆炸声(发射的鱼雷在距美国“华盛顿”号战列舰米外提前爆炸)。“伊-24”号潜艇也于当天1时36分对1艘战列舰(这个目标也是华盛顿号)实施了鱼雷攻击,但未击中目标。(驱逐舰蓝斯多恩(USSLansdowneDD-)于1时25分,在前方至米发现3条雷迹,在舰尾发现第4条雷迹)

与此同时,在圣埃斯皮里图岛附近活动的“伊-7”号潜艇,于23日炮击了该岛(第2次炮击)后,驶往巳展开线。第7潜艇部队的活动概况如下。

“吕-34”号潜艇9月27日从腊包尔起航,前往莫尔兹比港和罗塞尔岛一带活动,10月9日回到腊包尔。该艇12日从腊包尔返回特鲁克。

“伊-”号潜艇在因迪斯彭塞布礁脉为水上侦察机提供后勤补给,28日开往瓜岛以西海域。

(四)潜艇部队的作战指挥

日本使用潜艇的主要着眼点是,将其作为联合舰队的一支兵力,袭击敌舰队。而美国的潜艇则是以破袭日本的交通线为目标。有关日本潜艇使用不当的问题将在后面论述,这里主要从展开线的用法这个角度来谈谈作战指挥方面的问题。

首先应当指出,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潜艇的作战之所以陷入混乱状态,是因为在展开线的用法上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展开线的移动过于频繁;

第二,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先遣部队指挥官和潜艇战队司令都向潜艇发号施令;

第三,过分随机应变。从这个角度来看,9、10月份对潜艇的作战指挥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伊-19号潜艇击沉了黄蜂号。本来是命令该潜艇于9月14日2时之前到达K展开线,对敌人进行伏击。可是到第二天(9月15日)又令第1潜艇(含伊-19号艇)立刻以°航向前去袭击9时10分发现的一支护航运输队。而伊-19号潜艇却在接到这一命令之前,于9时50分就听测到黄蜂号特混编队的来临了。由此可见,展开线的移动一定要慎重,而且要使潜艇能够沉着地伏击敌人。

第二,在10月26日的南太平洋海战前后,兵力众多的甲潜艇部队始终未能捕捉到敌人的舰队。

据说,各潜艇不能及时转移阵地或进击敌人的原因,是不能及时通信。据当时任第1潜艇战队司令的山崎重晖少将回忆说,各潜艇无法在规定的时间伸出短波天线,致使通信甚不及时,给作战造成很大影响。虽然,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在26日19时06分下达指示:“为能根据战况的发展而随机应变,昼间每隔2小时至少应上浮一次,以接受电令”。可是,由于展开线的混乱造成通信不畅,加之指挥官对潜艇的机动能力缺乏了解,象图上演习那样使用潜艇,因而不能获得预期的战果。

坂本金美在这个事情上找错了原因,我的看法是

日军潜艇部队未能发现美军航母部队的根本原因是日方潜艇部队指挥官根据9月击沉黄蜂号,击伤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的成功经验,预测10月份美军主力部队依然会从新喀里多尼亚群岛北上,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东南方支援作战(见下图)。

日军指挥官采取的策略是设置一条警戒线,根据侦察情报逐渐移动潜艇警戒线,向敌方主力逼近。

飞荇猪随手在地图上画的丑陋示意图,大家请见谅~

但是在圣克鲁斯海战中,美军已经将圣克鲁斯群岛的前线基地建成,并以此为依托在圣克鲁斯群岛以北作战,因此避开了日军潜艇部队的警戒线。

10月26日圣克鲁斯海战结束之后,日军潜艇部队预测美军航母将南下返回新喀里多尼亚基地休整补充,因此才匆匆赶往J展开线,试图拦截南下的美军航母部队。

因此,在圣克鲁斯海战前和海战期间,日军潜艇部队主力实际与中途岛海战一样,未对战局起到任何作用,当然,这也与日军潜水艇部队可用兵力不足有关。

第四节第三次所罗门海战

一、比睿号、雾岛号战列舰沉没

二、潜艇部队的作战

一、比睿号、雾岛号战列舰沉没

虽然第2师团攻击机场的战斗遭到惨败,但是由于过高地估计了南太平洋海战中所取得的战果,大本营仍然坚持夺回瓜岛的作战方针。第17军准备先把第38师团的主力送上瓜岛,以便克服当面的危机,并固守便于发动攻势的阵地,从而为继续派遣重兵夺回瓜岛创造条件。

日军从10月底就着手准备,拟派出登陆输送队于11月18日(Z日),将第38师团上送瓜岛。担任支援任务的有机动编队和前进编队。可是,机动编队的主力——第1航空战队,为了培训和补充舰载航空兵,已经返回本土,前进编队正在所罗门海域遂行作战任务。

联合舰队命令第11战队(含比睿号、雾岛号2艘战列舰)于Z-1日,外南洋部队(以重巡洋舰)于Z日以后,炮击瓜岛机场。12日夜,以第11战队为主组成的挺进突击队与美国的重巡洋舰编队遭遇,虽然击沉美巡洋舰多艘,但日方也损失了比睿号战列舰和2艘驱逐舰。

由于发生了这次海战,12日夜炮击机场的任务未能完成。联合舰队司令长官遂决定将Z日推迟一天,并命令外南洋部队于13日,雾岛号战列舰编队于14日,对瓜岛机场实施压制性炮击。13日夜,“铃谷”号、“摩耶”号等重巡洋舰成功地炮击了机场。但外南洋部队14日晨受到空袭,除重巡洋舰“衣笠”号被炸沉外,还遭到其他损失。与此同时,登陆输送队(11艘)也遭到猛烈的空袭,并受到严重损失:7艘被炸,其中有6艘被炸沉,1艘遭重创返航。

14日夜,炮击机场的日军编队又与美军的战列舰编队遭遇,并展开了夜战。据称美军被击沉1艘战列舰,日军也失去雾岛号战列舰和1艘驱逐舰。13日到14日的数次战斗称为第三次所罗门海战。

14日夜,未被击中的4艘运输船在瓜岛抢滩,但次日晨遭到飞机的空袭和巡洋舰的炮击,4艘运输船全部起火。仅仅送上名兵员及一部分弹药和粮食。这次输送彻底失败,瓜岛争夺战的胜负已成定局。此后,瓜岛的日军全靠驱逐舰进行补给。月明星稀时,驱逐舰的输送也难实施。11月下旬,便开始使用潜艇进行输送了。

在新几内亚战场,日军也陷入困境。8月底越过欧文斯坦利山脉并已逼近莫尔兹比港的南海支队,因瓜岛之战骤起而停止了进攻,后来遇到盟军优势兵力的反击,只好且战且退。于是,日军便分兵固守巴萨布亚、基尔瓦等地。

11月16日,刚一天明,布纳地区就遭到猛烈的空袭;10时许,盟军在布纳东南约7海里的霍耳尼科特湾登陆。这样,就使腊包尔附近的布纳前线告急。

二、潜艇部队的作战

(一)南太平洋海战后的作战要点

10月27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向先遣部队下达如下要点:

1.以多数潜艇阻止敌人对瓜岛进行增援;

2.监视努美阿和苏瓦之敌;

3.为圣埃斯皮里图岛和埃法特岛实施航空侦察;

4.撤回在因迪斯彭塞布礁脉实施补给的潜艇;

5.其余任务不变。

先遣部队指挥官根据联合舰队的上述命令,于10月31日将所属兵力作了如下部署。

甲潜艇部队由第1潜艇战队司令指挥,派“伊-16”号、“伊-20”号和“伊-24”号艇装载袖珍潜艇前往瓜岛,以期攻击隆加锚地的敌输送船只。

乙潜艇部队由第1潜艇战队司令指挥,下辖“伊-15”号、“伊-17”号和“伊-26”号艇,11月上旬以后,前往圣克里斯托巴尔岛西南海域进行伏击,以阻止敌人对瓜岛的增援。

丙潜艇部队由第8潜艇战队司令指挥,辖有“伊-10”号潜艇和“千代田”号水上飞机供应舰,在特鲁克配合袖珍潜艇进行训练。

丁潜艇部队由第7潜艇战队司令指挥,下辖“伊-”号、“吕-34”号、“伊-”号和“伊-”号潜艇,为了阻止敌人对瓜岛的增援,在圣克里斯托巴尔岛东北海域展开。

戊潜艇部队由第3潜艇战队司令指挥,下辖“伊-21”号、“伊-19”号和“伊-9”号潜艇,负责对努美阿进行航空侦察,并监视敌人。

直属潜艇部队。南太平洋海战后,追击敌舰队的甲潜艇部队,被招回特鲁克,正在进行休整,其大部分潜艇编入直属部队。“伊-8”号潜艇对埃法特岛,“伊-7”号对圣埃斯皮里图岛,“伊-21”号对苏瓦和瓦图伊腊进行航空侦察。

(二)袖珍潜艇袭击隆加锚地

联合舰队司令部为了把袖珍潜艇配置在瓜岛的卡明波湾,以便袭击敌方的舰船,便将“千代田”号水上飞机供应舰编入外南洋部队。“千代田”号于10月8日开到肖特兰岛。15日,日军在瓜岛的马尔波波湾设置了袖珍潜艇基地,并规定由配置在卡明波湾的潜艇负责给袖珍潜艇充电和充气,但是袖珍潜艇这时还未运到基地。

第8潜艇战队司令石崎少将,根据实际训练和作战经验,建议使用潜艇先把袖珍潜艇载运到作战海域,尔后再由潜艇放出袖珍潜艇实施攻击。联合舰队司令部采纳了这一方案,因而组建了前面提及的甲、乙两支潜艇部队。

11月3日前,“伊-16”号、“伊-20”号和“伊-24”号潜艇到达肖特兰岛,从“千代田”号上装载了袖珍潜艇。在这之前,“吕-34”号潜艇专程从特鲁克运来了潜艇装载袖珍潜艇用的器械。

这次首先使用袖珍潜艇作战的,是“伊-20”号潜艇。该潜艇于11月4日从肖特兰岛出发,6日接到瓜岛守备部队的敌情通报,7日凌晨2时20分,在埃斯佩兰角°方位、4.5海里距离处放出袖珍潜艇(艇长国弘信治中尉,副艇长井上五郎一兵曹)。

年11月7日,甲标的第11号艇行动示意图

当夜袖珍潜艇11号甲标的攻击的目标是美军辅助船马贾巴号(Majaba,AG-43)和驱逐舰兰斯多恩号(Lansdowne,DD-),附近还有另一艘驱逐舰伍德沃斯号(Woodworth,DD-)在进行反潜巡逻。

该袖珍潜艇于当日7时35分,在隆加角附近向1艘吨级的运输船发射2条鱼雷。其中1条命中,将该船击沉(根据战后的资料查明,这次击伤1艘吨的运输船)。这艘袖珍潜艇在马尔波波(卡明波湾)东北2海里处自沉,艇员返回基地。

42年10月15日在瓜岛海岸抢滩搁浅的运输船山月丸(YamazukiMaru)与袖珍潜水艇甲标的

袖珍潜艇的袭击行动一直持续到12月中旬。后来由于先遣部队的大部分潜艇被调去向瓜岛和布纳运送粮食,便遵照联合舰队的命令,于12月18日停止了这种行动。

各潜艇的特攻行动概况,如下表四所示。

瓜岛战役期间,日军特攻潜水艇一共出击8次,其中2艘因故障损失,6次成功出击,损失8艘甲标的以及特攻艇员6人。

伊-16艇:甲标的(30号),11月11日出击。

伊-20艇:甲标的(37号)三好芳明中尉,梅田喜芳一兵曹,11月19日出击。

伊-24艇:甲标的(12号)迎泰明中尉,佐野久五郎一兵曹,11月22日出击。

伊-16艇:甲标的(10号)外弘志中尉,井熊新作二等兵曹,11月27日出击,击伤美国运输船阿尔齐巴号(Alchiba,AK-23)。

被击中起火的阿尔齐巴号(Alchiba,AK-23)

伊-20艇:甲标的(8号)田中千秋中尉,三谷护二兵曹,12月2日出击。

甲标的8号艇,12月2日行动概要图,8号田中艇攻击的是10号艇攻击击伤搁浅的运输船阿尔齐巴号,他发射的鱼雷并没有命中。

伊-24艇:甲标的(38号)辻富雄中尉,坪仓大盛喜一兵曹,12月6日出击,再次击中因10号艇的攻击击伤搁浅的运输船阿尔齐巴号。

伊-16艇:甲标的(22号)门义视中尉,吉永兵曹,12月14日出击。

对比之前的几次甲标的特攻潜水艇作战:偷袭珍珠港、偷袭印度洋迭戈苏亚雷斯和悉尼港,其结果是特攻潜水艇全部损失,特攻队员全员阵亡或被俘,日军在瓜岛战役中损失相对较小。

我认为其主要原因为日军在瓜岛南岸卡明波湾建设了特攻潜艇基地,距离美军舰艇主要泊地距离较近,当特攻潜水艇没有找到目标或者出现故障时,容易得到岸上日军的救助,因此生还率较高。

年7月,美国潜艇救援船USSORTOLAN(ASR-5)打捞了在瓜岛埃斯佩兰角沉没的一艘日军甲标的,并在其中发现2具日军尸体,美军船员们站在甲标的上合影。

从艇内发现的2具尸体推断,该艇可能为10号艇(外弘志中尉)或者38号艇(辻富雄中尉)。

(三)其他潜艇的作战行动

11月4日,“伊-9”号潜艇对努美阿进行了航空侦察,查明在该港停泊有1艘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以及其他舰船,由戌潜艇部队负责对其进行监视。

11月7日,先遣部队指挥官发出两项命令:

1.派遣戌潜艇部队的“伊-9”号潜艇前去圣埃斯皮里图岛进行侦察;

2.“伊-”号潜艇从10月起在因迪斯彭塞布礁脉负责为水上飞机补给燃料,13日后由“伊-17”号潜艇接替这一任务。

11月11日,根据发现敌护航运输队的报告,先遣部队指挥官命令已经放出袖珍潜艇的“伊-16”号潜铤,前往因迪斯彭塞布尔海峡南口伏击敌人。在这一天中,“伊-31”号对帕果帕果,“伊-7”号对瓦尼科罗岛,“伊-21”号对努美阿,“伊-9”对圣埃斯皮里图岛分别进行了航空侦察。

坂本金美的记录有误,实际上11月4日,伊-9号侦察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埃法特,伊-31号侦察斐济苏瓦。

11月11日,伊-31号侦察萨摩亚帕果帕果,伊-7侦察新赫布里底群岛的瓦尼科罗岛(Vanikoro)。

年是日本潜水艇水上侦察机最活跃的一年,日本潜水艇水上侦察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总共出动了57次,其中年就出动了41次。(关于日本潜水艇的水上侦察机的使用战术,之后会另写一文说说我的感悟)

年,2次;

年,41次;

年,9次;

年,5次;

在瓜岛战役的年8月~年2月期间,日本潜水艇水上侦察机共计出动20次,除9月伊-25号潜水艇两次使用燃烧弹对美国本土进行空袭之外,大部分行动目标均为侦察南太平洋前线美军基地和港口。

文章链接:空袭美国本土~日本飞行员藤田信雄的故事

12日,获悉敌巡洋舰进入隆加锚地,估计将有大编队来袭,则将“伊-19”号和“伊-31”号潜艇编入乙潜艇部队,并通知“伊-9”号潜艇,若在圣埃斯皮里图岛未发现敌航空母舰,伴随乙潜艇部队一起行动。

13日8时59分,“伊-26”号潜艇向敌巡洋舰发射了鱼雷,并听测到命中的爆炸声2响。这艘巡洋舰是在第3次所罗门海战中受创返航的“朱诺”号,该舰被击中后,迅即沉没。此后,“伊-9”号和“伊-7”号潜艇编入乙潜艇部队,以阻止美军对瓜岛的增援,但未获得任何战果。16日,命令使用潜艇进行输送作战。

第四章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中)

~(未完待续)~

动图出自~《高达起源》

这是一个海战爱好者的港湾,喜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meiaa.com/zyjr/3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