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什生态扶贫让绿色成为脱贫财富

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

富民兴疆长期建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扎实做好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等重点工作。近年来,乌什县细化扶贫措施,立足“生态立县”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产业,探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结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这两天,在乌什县奥特贝希乡,林果专家在田间地头给生态护林员们讲解冬季林果管理技术。苏盖特力克村村民艾尔肯·肉孜家里原有7亩小麦,收入一直上不去。年,他通过土地流转把小麦地承包给了村里的种植大户,自己加入了生态护林员队伍,主要负责管理村里的林果和防护林。“这两年当护林员以来,在果树怎么管理、怎么修剪、怎么施肥、怎么打药等方面学到了很多技术,我一个月的工资元,这两年务工收入达到2万元,我不仅脱贫了,家庭收入也一直在提高。”乌什县奥特贝希乡苏盖特力克村村民艾尔肯·肉孜说。

  乌什县奥特贝希乡林管站站长麦麦提明·热扎克说:“利用冬闲时机,我们组织护林员对没有嫁接的核桃树做标记,等到三四月份再进行嫁接,嫁接的品种是、新二等优良品种,这样可以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乌什县作为“三区三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六山三滩一分地是主要地貌特征,而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沙棘等灌木生长。近年来,面对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的双重艰巨任务,当地利用沙棘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等生态特性,启动百万亩野生沙棘建设工程,抢抓每年植树造林有利时机,规模化种植沙棘,目前全县沙棘种植面积达到了20万亩。

  林木有人种,还得有人管。借着生态扶贫政策的春风,乌什县林草局选聘名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切实保障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记者采访时,奥特贝希乡尤喀克奥特贝希村护林员亚森·阿吉,正在清除村里野生沙棘林里干枯的枝条。“清除干枯的枝条有利于沙棘的增产增收,我在这里工作有了固定收入,我们要管理好沙棘林和其他防护林,为生态环境改善做出贡献。”亚森·阿吉说。

  管护只能解决贫困人口的短期困难,如何让他们在生态发展中长期受益,乌什县在探索中发现,大力发展林业相关产业,才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金钥匙”。这几年,乌什县引进多家沙棘加工企业,生产沙棘原浆、沙棘果汁、沙棘油、沙棘茶等系列产品,并投入万元建设成立沙棘研究中心,致力于沙棘品种改良,培育新品种,推进沙棘产业实现研发、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不仅最大限度地开发了沙棘的附加值,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我们企业现在有沙棘酒、沙棘原浆、沙棘茶等20多种沙棘系列产品,年产值达到多万元。我们准备扩大企业规模,建设标准化沙棘产业园,带动当地更多的农牧民实现就业,增收致富。”乌什县燕山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马世全说。

  随着沙棘生态全产业链的不断健全,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其中,实现了就业增收。截至目前,乌什县沙棘产业已带动当地多人实现就业,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我在沙棘厂工作今年已经十三年了,主要负责制茶,包装茶以及干果等工作,一个月的工资元,还有各类保险,家庭条件越来越好了。”乌什县燕山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吐尔逊古丽·尼亚孜说。

  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的基础上,乌什县依托县域内山水环绕等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整合县域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生态观光、度假康养为主的旅游业,成功创建了燕泉山景区和沙棘林湿地公园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着力打造“泉在城中流,城在泉中映,人在泉城游”的城市名片,年被评为全国生态功能示范区,生态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乌什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艾克热木)

编辑:巴哈尔古丽

        初审:艾克热木布海丽恰木

责编:王雪彤

终审:熊遇红

投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meiaa.com/zyjr/5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