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传中的道德选择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格莱切尔(JulesGleicher),李世祥译,选刘小枫选编,李世祥、邱立波等译《古典诗文绎读·西学卷·古代编(下册)》(北京:华夏出版社,年)。本文在编辑时删去脚注,有兴趣者请查阅原书。

普鲁塔克《凯撒传》的主题就是一位政治英才的生平和性格,凯撒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在一个政治上业已腐败的社会中取得公共职位或行使政治权力——在《罗马十二帝王传》中,苏维托尼乌斯通常记录那些颇有争议的更为私人性的细节,而且往往都是丑闻。有些学政治学的学生,对于查阅浩如烟海的统计数据或掌握复杂的社会科学术语,既无天赋又没兴趣。对他们来说,这一文本作为一个案例研究反倒尤其具有指导性。

《凯撒传》按照主题分为五个长短不一的部分:前14节是凯撒的早期生涯;接下来的13节描述高卢战争;28节至56节主要是他与庞培为夺取统治权进行的争斗;57节至60节简要叙述他作为统治者规划的宏图和取得的成就;最后10节是导致凯撒遭到暗杀的缘由以及之后发生的事件。我讲解的重点放在文本的前几部分,尽管这样做多少有些比例失衡。

普鲁塔克

普鲁塔克开篇以精简的笔触描写了当时的政治、道德和心理背景。凯撒生命中的前十八年,普鲁塔克只字未提。正如勒布丛书的编辑们所猜测的那样,对此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凯撒传》开篇描述的应是凯撒的出生和童年,但已佚失”。不过,我们记得普鲁塔克在《亚历山大传》中用了类似的笔法,这让读者困惑不已。我并未描述出这些人的所有重大作为,甚至对一个行为的刻画也没有穷尽全部细节,只是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主体,不做详细解释。我写的是传记,不是历史……就像画家在画肖像时,可能会下功夫勾勒体现人物性格的面部和眼神,而对身体的其他部分则是一笔带过。因此请允许我全神贯注于这些人灵魂的标记,借此来描绘他们的生平。(普鲁塔克,《亚历山大传》,I.1-3,页)

值得注意的是,在《神化了的尤利乌斯》中,同样的材料大部分都未出现。这种空白造成的影响就是,凯撒的生平只能以他成功担任马其顿总督起笔,当时凯撒与亚历山大年龄相仿。另一个结果就是,把凯撒与神联系起来的神话解释,既没有给凯撒的传记添彩也没有造成什么伤害(比较普鲁塔克《亚历山大传》,II-III.4,页-页;XXVII.5-7,页;《庞培传》,LXVIII.2,页)。后来还有一则轶事,说凯撒三十九岁时哀叹“亚历山大在这个年纪已经统治了如此多的臣民,而我却仍一事无成”。这说明凯撒在进行自我评价时,至少有时候会有意识地与亚历山大进行对比(《凯撒传》,XI.6,页;比较《庞培传》,II.2,页;XLVI.1,页)。实际上,亚历山大离世的时候三十三岁,当然,亚历山大的优势在于他用不着拼命去夺取王位。

《凯撒传》以罗马共和国的非常时期开篇,公元前82年,苏拉(LuciusCorneliusSulla)“总揽一切事务”,成为终身独裁官(I.1,页)。罗马的执政官通常每年选举一次,为最高的行政官员,他们与元老院和各种民众大会共享权力。与执政官相反,独裁官是一个临时官职,为处理万分紧急的情况而任命,如战争或叛乱。正如这个词的字面含义,独裁官的话就是法律。以前,独裁官的任期只限于引发该机制的动乱所持续的时间,动乱结束即终止或者最长是六个月。实际上,苏拉担任这一职位将近三年,最后突然辞职(《苏拉传》,XXXIV.3,页)。在此之前,罗马人都小心翼翼地捍卫这一职位的临时性,现在则愿意拱手交出这一权力巨大的职位,不加任何时间限制。我们可以把这看作共和国没落的真正开端(普鲁塔克,《苏拉传》,XXXIII,页-)。普鲁塔克在《凯撒传》中并没有用独裁官(dikator)一词称呼苏拉,而是把凯撒于公元前47年宣布担任一年的独裁官视为首创(《凯撒传》,LI.1,页;《西塞罗传》,III.3,页86;比较《苏拉传》,XXXIII.1,页;《庞培传》,IX.1,页)。凯撒后来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反倒似乎成了一个从高潮向下的滑落(《凯撒传》,LVII.1,页)。

凯撒

普鲁塔克说,苏拉把年轻的凯撒看作是国家的、至少是自己党派的危险,企图杀死他(《凯撒传》,I.3-4,页)。凯撒到处躲藏,先是在罗马的郊区,后来又跑到小亚细亚比希尼亚(Bithynia)尼科墨德斯(Ni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meiaa.com/zyjr/56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