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印象派画中的小镇法国诺曼底翁弗

第一次去诺曼底,我目标很明确地去了鲁昂、圣米歇尔山和诺曼底登陆地的D-day海滩。翁弗勒尔这个诺曼底小镇,我过去从来没有听过他的名字,幸而有一间位于这座小镇的罗莱夏朵的酒店LaFermeSaintSimeonSpa,让我认识了这个小镇,也才知道了他对于法国印象派画家们的重要意义。走在这座小镇,正如在画中行,于是这给了我一些灵感,把照片和印象派画作放在一起,来看看这个屡屡出现在印象派画家笔下的小镇子。

▲莫奈-翁弗勒尔雪景

—街巷—

走进翁弗勒尔这个小镇子,让我举起相机的第一处“景致”竟然是一家可丽饼店,这家可丽饼店还名叫“艺术”,到底是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小镇子啊。虽然可丽饼店本身的建筑可能稍显平淡,但这红色的点缀瞬间让他亮眼起来。

▲翁弗勒尔小镇的可丽饼店

其实,除了这家可丽饼店,镇里有许多卖画和各种艺术品的小店,连街边卖海盐的店铺都看起来分外有格调。品味的养成绝不在一朝一夕,法国这几百年的积淀才有了今天傲娇的法国人。开玩笑的,真的傲娇的法国人还是少数,大部分法国人还是蛮友好的。

▲莫奈笔下的翁弗勒尔小镇(来自网络)

—圣凯瑟琳教堂—

印象派画家们对翁弗勒尔的描绘更多的集中在光影变幻更为丰富的港口地带,小镇中心,我只找到尤金·布丹的一副作品,这里画的就是翁弗勒尔小镇中心的这座木质的圣凯瑟琳教堂。这座教堂比较独特的地方是教堂本体和钟楼是分开的,钟楼独立地竖在教堂旁边的广场之上。

▲尤金-翁弗勒尔的圣凯瑟琳教堂(来自网络)

建造这座教堂的年代在英法百年战争之后,承建人是海军造船厂,所以把一座教堂修建成宛如一艘倒置的船体的样子也并非不可能。支撑教堂的木头柱子,都是当时海军造船厂里的斧头大师们用斧头劈出来的,不用锯子只用斧头的技法也是从维京人到诺曼人一直的传承。

▲翁弗勒尔圣凯瑟琳教堂

圣凯瑟琳是谁?基督教中的圣人简直太多,这是我的痛点之一,每次都无法清楚记住,于是经常被各种宗教画迷惑着……这位圣女是公元前4世纪,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安吉他的儿子马克森提乌斯时代的人,她14岁成为基督徒,在当时反对基督教的罗马持续传教。马克森提乌斯囚禁折磨她,甚至最后还想娶她为妻,然而这位圣女是抱定了嫁给耶稣的决心,始终不为所动,最终18岁时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被绑在一只轮子上殉教,所以这只轮子就是圣凯瑟琳的标志与圣物。传说公元年的时候,在西奈山上发现了这位圣女的遗体,遗体完好无损,头发仍然在生长,她的身体上也源源不断流淌出可以治愈病痛的神油(嚯嚯,这种物质就问你怕不怕……)有些圣徒的故事太为骨骼清奇,说出来都有些不好意思的……

▲翁弗勒尔圣凯瑟琳教堂

—航海与探险—

往往,我都是旅行回来之后开始码字的时候,才开始真正了解一个地方,翁弗勒尔也是如此。在翁弗勒尔时,我只感觉这是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海滨小镇,直到回来查了些翁弗勒尔的资料,才明白这个地方诸多的重要性。除了为印象派画家提供了无数的素材之外,这里还是法国航海探险的启程地之一。

▲翁弗勒尔圣艾蒂安港

从15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始,欧洲人探险的脚步就从未停歇,翁弗勒尔从16世纪初开始,见证了一支支的探险船队驶入大西洋,驶向巴西、纽芬兰等等。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支船队年在强普林的带领下,从翁弗勒尔出发,抵达了大西洋彼岸,如今的加拿大,强普林创建了如今加拿大的第一座城市:魁北克市。如今停满小游艇,安详宁静的翁夫勒尔港口,在几百年前,也是那样的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就如莫奈画中的那样。

▲莫奈-翁弗勒尔的航船(来自网络)

—圣艾蒂安港—

第一眼看到翁弗勒尔的这一排房子,瞬间感觉有些眼熟,这样的港口,这样的一排多姿多彩的房子,在欧洲似乎很常见。记忆中搜索了一圈,比利时根特、波兰格但斯克,以及丹麦哥本哈根,似乎都有这样的场景。

▲翁弗勒尔圣艾蒂安港口

但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之处,翁弗勒尔也是如此。港口如今的样子大都是在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科尔伯特的指挥下成就的,这位财政大臣抱着“不破不立”的宗旨,拆除了翁弗勒尔的中世纪老城墙,扩建了港口,增加了港口的吞吐量。

▲翁弗勒尔圣艾蒂安港口北面的狭窄房子

仔细看,翁弗勒尔的码头两边的房子是两种风格的,南面是大石头房子,北面是狭窄的木头屋子。港口这一排的窄房子,其实也不简单。由于翁弗勒尔的地势,靠着港口的这一层较低,而房子背面的那一层高一些,于是这些房子的两面就有了两个底层,两扇门一扇开向港口,另一扇开向港口后面的那条巷子。看,这又是我回来之后才知道的事,如今想再去看看却已经远隔0多公里了……

▲翁弗勒尔圣艾蒂安港口南面的石头大房子

那座当年翁弗勒尔行政长官的大宅子扼守着码头的入口处,成就了他的独特之处。长官的房子位于港口的入口处,也是件和中国传统观念不太相符的事,理论上长官的大宅子总应该藏在个戒备森严,外人轻易看不到的地方。但可能法国人的思路并非如此,他们的长官想要看到所有进出港口的船只,于是这间石头房子就连着当年的城墙,造在了翁弗勒尔的显著位置。

▲翁弗勒尔圣艾蒂安港口的长官大宅

▲莫奈笔下的长官大宅(来自网络)

来看一组百年之前关于翁弗勒尔港口吞吐量的统计数据,数据展示了百年之前,已然发达的国际贸易的网络。

年艘帆船,总运量44,吨货物2,艘蒸汽船,总运量,吨货物往来勒阿弗尔的渡船运送乘客,人次船只把鸡蛋、芝士、黄油等等农产品运往英国,把马匹和农场用品从英国运来诺曼底,从挪威运来木材,从英国运来煤炭,从美洲运来小麦……

▲尤金·布丹-翁弗勒尔港口入口

从如今翁弗勒尔港口的样子,就可以知道他衰落的原因,翁弗勒尔的港口狭窄,只能供过去的帆船、渔船和小型蒸汽船停靠,随着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带来的进步与发展,更现代更大型的船只无法在翁弗勒尔停靠,诺曼底的良港转移去了塞纳河对岸的勒阿弗尔。这座小城在经历了一阵子的热闹之后,渐渐安静了下来,一如他今天的模样。

▲翁弗勒尔圣艾蒂安港

放一幅不太一样的翁弗勒尔,来自乔治·修拉,很耳熟的名字,很眼熟的画法,是吗?嗯,那副著名的信息量很大的《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就出自这位画家之手,他同样生活在印象派的年代,但却用自己独特的点彩法,成就了“新印象主义”。这种用一个个不同颜色的微小色点创造出一整幅类似于色盲测试板一般画作的画法真心是很累的!

▲乔治·修拉-翁弗勒尔港口

—秋日暖阳—

在翁弗勒尔,遇见一个晴天还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和伦敦类似,这里也是来自西北部大西洋的气流和温暖的洋流交汇的地方,湿气遇到冷空气,就不可避免地带来阴雨。看莫奈大师的画里,晴天也不多,所以可以在温暖的秋日阳光之下,坐在码头边的咖啡店里吃个暖暖的早餐,还是很值得感恩的一件事。港口的这一排木头小房子,在上午是迎着光的,下午就是个大逆光,所以阳光灿烂的上午,这一片迎着阳光的小屋子格外地好看。这样静静的水面,可以让我坐着发一天呆。

▲阳光灿烂的翁弗勒尔港口边

▲莫奈-翁弗勒尔港口里的船

港口都会有指路的灯塔,但翁弗勒尔的灯塔却在港口处遍寻不见。在沿着小城散步的时候,却发现当年的灯塔如今并不在老码头的位置,和尤金的画中看上去也不那么地相似,也不知道我看到的这个是不是当年的那座灯塔。

▲尤金-翁弗勒尔的灯塔

▲我看到的翁弗勒尔的灯塔

用冯骥才的随笔里对翁弗勒尔的描绘来结束这座美丽的小镇吧,这位大作家遇见翁弗勒尔是在和我差不多的秋季:

清晨一睁眼,一道桥形的彩虹斜挂在窗上。七种颜色,鲜艳分明。这是翁弗勒尔对我们的一种别致的欢迎吗?推开门又是一怔,哟,谁把西斯莱一幅漂亮的海港之作堵在门口了?于是我们往画里一跨步,就进入翁弗勒尔出名的老港。现在是十一月,旅游的盛季已然过去。五颜六色的游船全聚在港湾里,开始了它们漫长的"休假"。落了帆的桅杆如林一般静静的竖立着。只有雪白的海鸥在这"林间"自在地飞来飞去。有人对我说,你们错过了旅游的黄金季节,许多好玩的地方都关闭了。然而,正是由于那些花花绿绿、吵吵闹闹的"夏日的虫子"都离去了,翁弗勒尔才重现了它自始以来恬静、悠闲、古朴又浪漫的本色。

▲宛如印象派画作一般的翁弗勒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meiaa.com/zyjr/6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