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深大学子们又在一全国大赛上斩获多

7月19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顺利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全国参赛项目项,决赛评出特等奖38项,其中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学生荣获两个特等奖(广东省仅三个),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胡晓舟同学获得特等奖的同时更是收获最佳人气奖。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由吉林大学、吉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联合承办,由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委员会组织实施,并于年7月19日在吉林大学落下帷幕。

获奖项目介绍

全部获奖项目

01

特等奖

多囊科扁虫新种及中国新记录

(单肠目,巨吻亚目)

指导老师:张煜汪安泰

项目成员:钟林宏胡晓舟陈雨思

项目简介:

本项目通过野外采集、室内分离获取标本,结合形态学、组织学、分子系统学(18SrDNA与28SrDNA)及数码显微等技术进行研究;查阅、整理文献,首次发现海栖类单肠目扁虫中国2新记录属1新种与1新记录种:①中国保罗扁虫,新种Paulodarasinensisn.sp.;②艾利多囊扁虫PolycystisaliSchockaert,,中国新记录;并发表SCI论文一篇。

分类学上,扁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被杆体纲(Rhabditophora)。其种类多样,多为肉食性,捕食原生动物、轮虫等底栖动物,少数以水藻为食,是水生态环境食物链的组成部分。有的半寄生物种对水产业有危害作用,如寄生于珍珠贝导致珍珠产量损失,有的啃食珊瑚,对珊瑚群造成破坏等。此外,寄生扁虫(吸虫类)起源于淡水环境,淡水物种起源于海栖种类。因此拓展海栖类单肠目物种的研究,在为水生态环境维护、水产养殖、物种进化等研究领域提供参考。

02

特等奖

海栖亚目五物种的分子系统发生分析

及其一新种记述

指导老师:黎双飞汪安泰

项目成员:李伟轩杨颖宋晓宇李钧语

项目简介:

涡虫是最早出现两侧对称的三胚层无体腔动物,大多数是营自由生活的水生底栖动物。参赛作品在深圳沿海潮间带发现1个涡虫动物新物种,通过显微拍照等形态学手段研究其外部形态,利用组织切片、整体装片等组织学技术确定其内部结构。综合分析形态学、组织学数据,利用检索表检索,并与相似物种进行对比,最终该物种确定为海栖亚目俄勒冈涡虫属一新种。根据其生殖器官结构形态,将其命名为膝曲俄勒冈涡虫,新种OregoniplanageniculataLiWang,sp.nov.。作品同时还报道了5个采自中国的涡虫物种的18SrDNA和28SrDNA分子数据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首次确定了3个属的进化地位。新种的报道标志着俄勒冈涡虫属在太平洋沿岸亚欧大陆的首次报道,在板块漂移、物种起源与传播方面提供重要证据。

03

一等奖

抑制植物RNAi提高CRISPR编辑效率

指导老师:莫蓓莘王晓彦

项目成员:劳康文肖茵琳梁炜瑶王玉婷郑媛

项目简介: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目前是世界范围内基因编辑的主要手段之一,广泛用于分子育种、基因功能等研究之中。通过抑制植物RNAi途径,我们可以改良CRISPR系统,提高CRISPR编辑效率。我们通过选择CRISPR/Caa9系统编辑的合适靶基因,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得到靶基因Cas9质粒;再利用农杆菌侵染法,将pCas9-CRIS-/pCas9-amiR-R6-CRIS-靶基因质粒转入不同遗传背景的拟南芥中,观察和检测转基因植株的CRISPR编辑情况;其中T2代种子中含amiR-RDR6植株会出现叶片下卷的表型,这可以为我们判断植株是否含CRISPR质粒提供依据,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快速筛选到实现了基因编辑而又没有CRISPR的植株。结果表明在PTGS拟南芥缺陷突变体rdr6,dcl2dcl3dcl4中靶基因GL1,TRY/CPC与CHLI1的突变率和Cas9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要高于Col-O和dcl4的单突变体;在WT背景拟南芥植株体内,含有amiR-RDR6的CRISPR/Cas9质粒,Cas9蛋白表达量与靶基因的突变率有明显提高。最终我们得出以下结论:CRISPR/Cas9基因编辑效率在拟南芥PTGS缺陷突变体中提高;抑制内源性RDR6基因的表达能够提高WT背景拟南芥中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效率;减少了拟南芥突变体的鉴定和筛选工作量,提高了实验效率。

04

一等奖

海栖类扁虫讷帕属分类地位

及泛囊属AChE神经系统与二新种记述

指导老师:汪安泰黎双飞

项目成员:陈佳佳巫銘琪李新宇

项目简介:

海栖三肠目扁虫全球记录80余种,中国仅记录2种,本研究首次在沿海潮间带获得海栖类三肠目扁虫2新种:管讷帕扁虫,新种Nerpafistulatan.sp.和镰刺泛囊扁虫,新种Paucumarafalcatan.sp.,旨在完善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和扁虫的进化与起源。通过形态学、组织学、组织化学、繁殖生物学和分子系统学等技术对新种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与比较,首次确定了讷帕属的分类地位。首次利用神经系统AChE组化定位研究镰刺泛囊扁虫,新种的神经系统,对比发现海栖物种神经系统结构较淡水物种更为简单。首次发现了海栖类三肠目中特殊的交配方式。经过团队同学约2年的共同科研努力,形成SCI论文1篇,研究成果受到国际专家认可并推荐。

05

二等奖

咸淡水大口扁虫属二新种

(大口虫目,大口虫科)

指导老师:张煜汪安泰

项目成员:张思煜石咏诗曾子诚

项目简介:

本项目综合个体形态学、组织学、精子形态和分子系统学技术,详细记述了分布于中国深圳市咸淡水生境大口扁虫属二新种:深大大口扁虫Macrostomumshendan.sp.、旋刺大口扁虫M.spirigern.sp.。深大大口扁虫具有窄漏斗形的交配刺,开口位于交配刺末端,斜向开口且不加厚,精子无尾毛和直毛,中部有外膜包被。旋刺大口扁虫交配刺呈螺旋状扭曲,生殖系统除了雌孔和雄孔外,另有精液囊孔通向体外。通过构建18S和28SrDNA系统进化树,结果支持新种分类地位的成立。此外,为了避免分子数据的混淆,过往研究中一些大口扁虫属物种的18S和28SrDNA序列已被修正,且M.dongyuanensis已被重新鉴定为中国的新纪录种M.quiritiumKolasa,。这些大口扁虫属新种的发现丰富了物种多样性数据,并可为该领域后续研究提供更大的潜在有用物种库。研究内容已形成学术论文1篇,发表于SCI期刊《Zootaxa》。

06

二等奖

多囊科扁虫新种及中国新记录

(单肠目,巨吻亚目)

指导老师:汪安泰

项目成员:冯伟涛谢耀航

项目简介:

扁虫是最原始的三胚层动物,其分类、系统进化、再生和基因组学等方面的探索在动物起源与进化的研究上有重要意义。扁虫分类已有多年历史,记录余种,我国发现的扁虫不到种,存在研究层次浅、研究领域少和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多囊科是单肠目扁虫内最大的类群,记录种,来自中国仅4种。本作品对多囊科扁虫物种运用组织学、形态学和系统发生分析技术开展分类研究,共记录述了副澳吻属4新种。其中深大副澳吻扁虫新种Paraustrorhynchusshendan.sp.与中国副澳吻扁虫新种P.sinensisn.sp.发现于中国深圳,为本团队研究;P.isoldeaen.sp.发现于新喀里多尼亚,P.smeetsaen.sp.发现于印度,为比利时扁虫学者TomArtois团队研究。形态学结果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相吻合,新种地位成立。项目的完成让小组成员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毅力和耐心得到锻炼。我们收获了奉献于科学的喜悦,信心和信仰也更加坚定。

07

三等奖

低氮依赖性矿化细菌的筛选

及矿化过程优化

指导老师:邓旭

项目成员:谢乐梁志勇黄兴桃

项目简介:

采用一种新颖的氮饥饿策略从红树林沉积物中分离获得潜在的高钙沉积活性(calciumprecipitatingactivity,CPA)细菌并建立一种基于不溶性钙检测的细菌CPA评价方法——迷你试管法,利用该方法筛选获得一株具有高CPA(不溶性钙浓度为55mM)的低氮依赖性菌株B6,经鉴定属于芽孢杆菌属。此外,还探索了环境因素和营养可利用性对菌株B6诱导钙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是最佳氮源,而淀粉是最佳碳源。淀粉和硝酸盐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g·L-1和4g·L-1。菌株B6诱导钙沉积的最适pH范围为8.0-10.0,最佳初始芽孢浓度为1.0×个/ml,最佳CaO2含量为10g·L-1。最后将菌株B6、CaO2、营养等组分混合制备以水泥为外壳的胶囊型混凝土微生物自修复剂,并将其包埋入水泥试块,对预制裂缝的水泥试块进行修复,检测裂缝的面积修复率以及修复水泥试块的抗水渗性能,发现该自修复剂成功地实现了裂缝的完全修复。经ESEM(environmental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EDS(energydispersiveX-rayspectroscopy)和XRD(X-raydiffraction,XRD)分析确认菌株B6诱导形成的矿化产物晶型为方解石。

编辑

陆婉桦

责编

廖楷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meiaa.com/csfz/4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