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印外交官祭奠中国驻印军英烈
笔者近期,考证缅北反攻战役史料时。发现,笔者前作《反攻缅北》系列文章及国内其它相关文章存在大量问题。最主要8大问题点:1.不够翔实,严谨,存在大量错漏。没有讲清楚,中国驻印军是如何碾压缅甸日军。
2.缅北反攻战役,实际是中美英联军联合作战。国内很多文章完全忽视美军,英军的行动及战果。
3.部分史料严重夸大驻印军战力战果,但部分史料又严重贬低了其战力战果。
4.缺少中美英战前政治角力史料,为何从总反攻缅甸变成仅反攻缅北?
5.对中国驻印军的成功,一味强调美械及美式训练;没有讲透日军战败的根源。
6.对史迪威,孙立人,郑洞国,廖耀湘将军在缅北反攻战役的功绩及问题,没有准确的定位。更缺乏胡素,潘裕昆,龙天武将军的贡献史料。
7.严重夸大了缅北反攻战役对中国的意义,还有中印公路的价值。忽视美英及史迪威的私利,对中国的伤害
8.国内史料中记载当时缅甸地名出现大量错漏。笔者考中时,发现1个地名多个译名问题。全文有注明。
本着讲述最真实抗战史初衷,依据权威史料重写《缅北反攻战役》。并将前作《反攻缅北》系统全部删除。本文将分上下两章节。
王楚英将军(时任史迪威上将的联络参谋,缅北反攻战役亲历者)
1.史料来源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缅甸作战》
王楚英:《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概述》中国文史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中华书局年版
《中国驻印军新1军新38司令部虎关区作战经过概要》,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
《中国驻印军新1军新38司令部卡盟区作战经过概要》,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
《中国驻印军奇袭密支那作战经过》,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
《攻克密支那街市战斗经过》,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
《中国驻印军第1军八莫区战斗经过》,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
《孙立人致龙云代电》,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
《孙立人致蒋介石密电》,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
何铁华,孙克刚:《印缅远征画史》
蒋纬国总编著:《抗日御侮》,中国台湾年版
张宪文:《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
新38师,新22师退入印度
2.蒋介石主导,史迪威策划中国驻印军及缅北反攻战役
年4月中旬,缅甸战局急转直下。史迪威预料缅甸被日军攻占在即,遂于16日派格鲁伯准将赴重庆见蒋介石,面呈“以收复缅甸为目标的作战计划”。他建议在印度组建国军的两个野战军,各辖3个师,另建3个炮兵团和战车、工兵、通信兵、空降兵等部队,用4至6个月完成部队训练。
作战行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收复缅甸,从印度发起主攻,从中国滇西发动助攻;第二阶段将日军逐出泰国和越南。史迪威同时将此计划电告美国政府,得到了积极反应。该作战计划,也成为日后盟军反攻缅北,中美组建中国驻印军的基础。史迪威确实功不可没。
年4月29日,蒋介石原则上同意收复缅甸作战计划。可是,英国态度消极,它不希望过多的外国军队涌进印度和缅甸,只希望中美军队在别处打败日本,以便从日本手中轻而易举地收复缅甸。因此,英国用种种借口拒绝中国军队入驻印度受训,对收复缅甸更是多方推托。嗣经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由美英参谋首长组成,设于华盛顿,是同盟国最高军事决策机构)美方代表的交涉和力促,英方才同意将位于印度东北部比哈尔(Bihar)邦的兰姆伽(Ramgarh)军营划归中国军队使用。
缅北反攻战役实际主导者蒋介石,策划者史迪威
兰姆伽在加尔各答西北英里处,原为意大利俘虏营。蒋介石先后将由缅甸退入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孙立人部、新22师廖耀湘部总共余人调往印度接受军事训练,更名为中国驻印军。年6月28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及新编第38师入营;8月中旬,新编第22师入营。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撤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成立“中国驻印军指挥部”,任命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
驻印军的武器装备由美军提供,统一由美军供应处向中国驻印军供给,实行补给和供应到人的追送补给体制。中国驻印军采用美军装备和新的训练方法,火力配备、通讯能力、机械性能大为增强,官兵素质、战斗技能明显提高。此外,依照《中英财政协定》,英印政府为驻印军提供了布朗式机枪和履带式小型装甲车,供应驻印军服装、膳食、医药和薪饷,提供驻印军训练场地和其他部分后勤设施,如油料、水电、运输等,英国为驻印军总共花费了.英镑。
中国驻印军(左)和中国远征军会师(右)
注:美英式装备及美式训练是中国驻印军战力核心,但英国充足的物资给养保障同样重要;这练就了中国驻印军强健体质体力,为缅北反攻战役能快速奇袭,迂回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其他国军所无法比拟的!中国战场国军,都是二餐制;菜品为菜叶盐水汤,几个月都不见一点油腥。最困难时期,竟只能日食一粥一饭。超过50%国军官兵营养不良;不少国军官兵连枪都拿不起。而号称饮食最好的中国远征军,每个月也只有一斤肉(有时牛肉,有时猪肉)。还经常被挪用“支援”驻华美军。上图是年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会师照片,从照片上看除装备差距,中国远征军比中国驻印军士兵明显消瘦。而其它国军部队官兵差距就更大!
中国驻印军创立者史迪威(在士兵中很有威望,但与中国将领矛盾重重)
3.史迪威逼走罗卓英,新1军成立
史迪威提出“要中国士兵,不要中国军官,尤其不要中国将领”,从美国调来三百多名军官,拟将驻印军营长以上军官均改由美国人担任,这一举措受到中国将士的强烈反对。史遂将这部分美国军官改为联络官,派往各部。但这部分联络官权力很大,可以直接调动营以下部队,而无须通知中国部队长官。史迪威还下令将第38师改为10个炮兵营,竟将原师长孙立人及廖耀湘等改任炮兵指挥或步兵指挥。杜聿明致电蒋介石声称:“国家军制系我政府法定之建制,史将军擅权改制,实属毁辱国体,损害主权。”
美国教官训练国军官兵
年12月蒋介石与来重庆参加会议的史迪威谈话,史乘机竭力批评国军办事延缓,罗卓英有“十大罪状”。蒋介石虽然不高兴,但尚能“忍耐”,决定撤换罗卓英,代之以邱清泉。不久,因担心邱脾气暴躁,不易与史迪威相处,又改为郑洞国(事后证明,郑洞国是最佳人选;他还赢得史迪威很高赞誉)。
年春,罗卓英奉调回国。蒋介石遂将这支部队扩编成陆军新编第1军,下辖3个师。以郑洞国为军长、孙立人为副军长兼新编第38师师长、廖耀湘为新编第22师师长、胡素为新编第30师师长。这是一支诸兵种合成的高度机械化部队,除了3个步兵师和1个独立步兵团外,还拥有3个炮兵团、1个重迫击炮团、2个工兵团、1个汽车辎重兵团、1个骡马辎重团、7个轻战车营、1个高射机关枪营、1个独立通信兵营、1个特务营、1个独立宪兵营和1个徒步运输团。
另外从年9月起,中国每天向印度空运官兵至人。迄至年1月,接受训练的中国官兵共有人。
卡萨布兰卡会议(罗斯福,邱吉尔,戴高乐)
4.中国远征军成立,安纳吉姆计划开始实施
年初,德军在非洲大败,盟军突尼斯登陆在即,攻略西西里势在必行;苏联在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对德军的反攻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历史的转折关头,战胜德、意法西斯已大势所趋。美英双方遂将东亚对日作战列入重要议程,而反攻缅甸则成为对日作战的主题之一。1月14日至23日,罗斯福、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作出收复缅甸的决定,其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
年2月9日,宋子文、何应钦、安诺德、史迪威、朔莫维尔、魏菲尔、迪尔等集会于加尔各答,商讨实施“安纳吉姆”计划之步骤:(1)驻印军经胡康河谷(HukawnyValley)夺取孟拱(Mogaung)、密支那(MyitKyina)、八莫(Bhamo);(2)滇西中国远征军11个师渡怒江,分取龙陵、腾冲后攻夺腊戍(Lashio)、八莫、密支那,与驻印英军会师;(3)英军3师攻缅北,主力攻若开(Arakan),并在仰光登陆,然后会师曼德勒(Mandalay);(4)公路油管随驻印军向前修筑;(5)组建中英联合突击兵团,用于缅北敌后作战,由英军3个旅、华军6个旅组成。该计划期望于年1月攻克仰光。嗣因英军第15军在若开遭到惨败(日本缅甸方面军为掩护英帕尔战役而在缅甸南部进行的一场佯动作战),延宕了该计划的实施。
中国远征军墓园
为落实“安纳吉姆”计划,年4月,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云南楚雄成立。陈诚任司令长官,同年冬,由卫立煌将军继任,黄琪翔将军任副司令长官,萧毅肃将军任参谋长。远征军下辖宋希濂将军第11集团军和霍揆彰将军第20集团军,其中第11集团军辖王凌云将军第2军(下辖第9、第33、第76师)、黄杰将军第6军(下辖新编第39、预备第2师)、钟彬将军第71军(下辖新编第28、第87、第88、第师);第20集团军辖周福成将军第53军(下辖第、第师)、方天将军第54军(下辖第36、第师)。
此外,中国远征军直属部队有何绍周将军第8军(下辖荣誉第1、第82、第、第93师)、陈纳德任司令的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下辖2个中型轰炸机中队、3个战斗机中队)以及2个重炮团、1个重迫击炮团、4个辎重兵团、1个工兵团、1个战车防御炮营、1个高射炮营和2个通讯兵营。可谓是精锐尽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驻滇训练团也于年4月1日开学,教官及训练实施由美军担任,美军为此设立了昆明训练中心。学员来自中国远征军、第1、第5、第9各集团军及昆明行营直属部队。训练方式与内容同蓝姆伽训练中心完全相同。另设将校班对赴印受训的将校及军官进行赴印前的准备教育,介绍印度、缅甸和英美军概况及外交礼节。
史迪威与中国远征军司令卫立煌
而中国远征军和第5军,也于年10月开始接受美械装备,由于史迪威从中作梗;中国远征军实际仅获得条美式步枪及少量装备;武器装备仍以苏械,国械,日械及德械为主。但接受了美式训练,这为夺取缅北滇西反攻作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但是国军调停大量精锐集中滇西战场,造成其他各战场兵力空虚。这也成为豫湘桂会战国军惨败的主因。
注:国军第14师,第50师因缅北反攻战役准备,得以装备全美械。下文有详细介绍!
魁北克会议
5.英国“甩锅”成功,中国获得美国贷款
为加强实施反攻缅北滇西计划,美英首脑于年8月在魁北克举行会议,再次把计划列入议程进行商议。美国强调必须按“安纳吉姆”计划实施。英国为把反攻缅甸的义务推给中国,仍反对“南北水陆夹击”的两栖作战计划。经反复磋商决定,反攻日期定为年2月,以夺取密支那、阿恰布(Akyab)和兰里岛(RamreeIsland)为目标。至于英军在缅甸南部的“两栖行动”,必须视缅甸北部的战事进展及准备程度而定。会议同时决定成立东南亚盟军统帅部,由英军司令蒙巴顿(LouisMountbatten)和史迪威任正副统帅。
蒋宋夫妇在黄山官邸迎接蒙巴顿,史迪威
年10月2日,蒙巴顿、朔莫维尔经印度飞至重庆,向蒋介石面呈丘吉尔致蒋介石密函及魁北克会议决议案。19日,蒋介石、何应钦、蒙巴顿、史迪威、朔莫维尔等人在重庆黄山的蒋介石官邸开会,做出如下决定:(1)年1月15日开始进攻;(2)作战部队进攻路线按“安纳吉姆”计划所定;(3)中印空运量维持每月1万吨;(4)南缅作战及水陆夹击正在准备。在此会议上,对于收复缅北作战,中、美、英三国均态度积极。但是,英国对实施南缅水陆夹攻,仍游移不定。
年11月23日举行的开罗会议上,蒙巴顿提出了一项在北缅作战的计划,蒋介石向罗斯福及丘吉尔陈述:“攻缅胜利关键在于海军与陆军配合作战,同时发动,掌握制海权,阻绝日本的海上补给线”。
注:蒋介石吸取了第一次入缅作战的教训。为避免重蹈覆辙,坚持切断日军海外补给线。当无疑义。
年11月24日,丘吉尔向蒋表示,英国海军须至明年5月,才能在南缅登陆,这使蒋大为失望。次日,罗斯福向蒋介石保证,北缅作战时,英海军必提早在南缅登陆。蒋介石对丘吉尔已完全失去信任,认为“开罗会议之经验,无论军事、经济与政治,英国决不肯牺牲丝毫之利益以济他人”,“英国之自私与害人,诚不愧为帝国主义之楷模矣”,但他为了不给英方今后提供推诿借口,勉强表示同意蒙巴顿的北缅作战计划。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举行的德黑兰会议上,
蒋介石赴印度视察中国驻印军
而早前年11月30日,蒋介石在归途经过印度蓝姆伽,视察史迪威指挥部与郑洞国军部。郑早就感到,史迪威及其美国同事不愿他过问军事,不允许中国师级将领行使前线指挥权,事事要由美国人决定,因此向蒋诉苦,称史迪威视之如傀儡,不给他丝毫指挥权。同日,蒋与廖耀湘、孙立人谈话,认为蒙巴顿、史迪威对国军的批评“皆非事实”,而且史迪威的指挥战略也“甚不当”。蒋并立即召见史迪威的参谋长白克,“据实用地图指正其误,并嘱转告史氏改之”。
开罗会议结束后,罗斯福、丘吉尔与斯大林于年11月28日又在德黑兰会晤。斯大林表示,在打败德国后,将对日作战。英国对在缅甸作战本来就没有多大兴趣,便借此机会企图取消原来在缅甸作战的承诺。美国为使英国全力投入欧洲作战,屈从英国要求,免去了英国在南缅实施水陆夹击的任务,这样,对侵缅日军实施反攻的任务,基本都落在国军肩上。而此时,中国驻印军已进攻缅北月余。但反攻缅北滇西计划,历时年余的周折,几经变更,终于形成。
年12月7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说明德黑兰会议希望在年末结束对德战争,需要大量巨型登陆舰艇,询问可否将对缅甸的总反攻计划推迟到年11月。蒋介石觉得此为罗斯福与斯大林的决定,已无法更改;而且蒋对总反攻缅甸兴趣不大,遂以退为进表示同意。但提出中国经济危机较军事尤为紧急,要求美国贷款10亿美元,用以支持中国继续抗战。就这样,总反攻缅甸变成了反攻缅北局部作战。
中美工程兵抢救中印公路
6.中国驻印军首战告捷,孙立人崭露头角
按照“安纳吉姆计划”,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的攻击路线是经胡康河谷夺取孟拱,密支那,八莫。胡康河谷是一个低洼的盆地,位于缅北新平洋,孟关间,南北长公里,东西宽20-70公里,标高英尺以上,大龙河(又称塔隆河)和大奈河横贯其中,此地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又是霍乱与恶性疟疾巢窟,因此有“死亡溪谷”之称。为了运送反攻缅北的部队及运输战备物资,年12月,美军第45工程团,第83航空营先后到达雷多,并于年春,会同国军两个工兵团,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始修筑由雷多至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至9月上旬,中印公路修到南阳河附近。此时,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8师,新编第22师已开至雷多附近。
日军第18师团攻陷新加坡俘虏大量英军
据守缅北地区的日军为缅甸方面军第15军第18师团,师团长为田中新一中将。该师团于年9月组建,同年11月即在杭州湾登陆;次年登陆广东大鹏后攻占广州。年,该师团又在广西钦州登陆,投入进攻南宁的作战。年,被调往南洋地区进行丛林作战的特别训练。年12月7日夜,在马来半岛登陆,参与攻占马来亚(今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战斗;因擅长丛林作战,有“丛林之王”称号。
年2月,该师团又被调往缅甸,编入第15军,4月在仰光登陆,5月占领曼德勒。由于该师团长期在热带丛林作战,于是奉命担缅北密支那,八莫和胡康河谷地区的防守。第15军给予该师团首要任务是“对云南方面敌军的进攻,应将战场置于密支那东方地区歼灭敌军”,另一方面还要“对胡康谷地方面敌军的进攻,应求得将战场置于遥远的印缅国境狭隘的路口附近以急袭一举歼灭之。”也就是说,要“保卫缅北,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要特别确保密支那,甘马因一带要地。”
日军驻缅甸主力第18师团
截至年10月底,日军第18师团在缅北的驻守情况如下:师团主力5个步兵大队(步兵第联队第1,第2大队,步兵第55联队第1,第2大队,步兵第56联队第1大队)部署在密支那以东地区;杰沙和腊戌地区各部署1个步兵大队;步兵第56联队主力(第2,第3大队)在孟关,孟拱地区驻防。由于接到“宁宾守备队正与强大之敌交战中”的报告,田中新一急令:长久联队长率第56联队主力及山炮第2大队向胡康河谷地区的大龙河畔疾进,同时工兵,辎重,卫生队,医院,防疫供水部的各一部随后疾追。因为当时守卫宁宾的日军只有1个中队,而守卫胡康河谷地区的日军了仅据守于邦,而守卫胡康河谷地区的日军了仅据守于邦家,太柏家,孟关和瓦鲁班。
年10月24日,新1军新编第38师第团奉命分为3个纵队,从卡拉卡,唐卡家一带,向缅北新平洋,于邦家等地反攻,预期占领大洛至大奈河与大龙河交会点,下老家(即辛隆嘎)之线,以掩护新平洋前进飞机场和中印公路的构筑及盟军后续兵团出野人山之掩护。
新38师第团第3营为右纵队,由卡拉卡出发经那醒,奴陆向大洛区攻击。年11月1日,该营经一昼夜之猛攻,攻占拉家苏阵地后;就地防守,并不时分派少数部队四次对大洛之敌进行搜索袭击,以牵制该敌;使大洛之敌无力与猛缓平原方面日军呼应。自此以后,该营即始终与敌保持接触。
第团团部及第1营为中央纵队,年10月24日从唐卡家进发,以唐卡沙坎,清罗沙坎直趋南下,10月29日攻克新平洋,30日攻克宁干沙坎,继而南下向于邦家之敌攻击。第团第2营为左纵队,10月24日由唐卡家出发,开辟道路经海条由北向下,主力对下老家(又称沙劳),宁边(即宁宾)之敌同时攻击,使敌各所点守军无法相互救援。10月31日,第2营主力开始攻击下老家阵地,苦战至11月11日下午,终于攻克下老家阵地。第5连于10月31日亦接近于邦家,与敌发生接触。为求迅速击溃大龙河右岸之敌,于11月1日令饬第1营以1连固守康道及宁干(又称沙坎),一连对宁边之敌攻击,余即会同第5连对于邦(家)日军核心阵地攻击。自此,占据于邦家的日军被第团三面包围。
但年11月4日以后,日军第18师团立即调整部署,除留第联队固守密支那外,又命令第55联队主力向于邦家增援,星夜乘汽车赶赴大龙河;山炮第18联队及挺进重炮独立第21大队奉调赴胡康河谷地区;第18师团司令部亦由密支那推进至来乔家,太柏家之间,指挥增援部队强渡大龙河,第团所部被日军分割包围,陷入苦战。而国军方面却因驻印军参谋长柏德诺坚信胡康河谷只有小股日军,而拒绝孙立人率军前往增援的请求。据战后孙立人将军作战记载:“为解救当时之危局与情况不利之变化,当向指挥部申请将本师驻唐卡家,卡拉卡之第团(李鸿部)开赴增援。然总部以补给困难为词,并云敌决无此强大兵力在虎关作战,更不信敌有重炮兵支援……自此以后,于邦家前线之攻击战斗,遂陷于苦战。”“我第一营自被敌增援部队包围后,敌先后对该营施行十余次步炮联合之大反攻,结果均被击退……我第一营官兵被围不惊,且勇敢沉着,时予优势来犯之敌以重创,始终保持其阵地,屹然不动……被围后饮水断绝,官兵即砍野芭蕉,毛竹,藤葛取水度日,虽处境艰危,然官后泰然自若,毫无畏惧。”
注:国内有影视剧指,是中国驻印军指挥官轻敌。实际指挥权在美国将领手上,是美国人轻敌。
浴血拼杀的国军官兵
第38师第团官兵遂依靠芭蕉,树藤取水以及美国运输机的空中补给(此时,美军已完全掌控东南亚战场制空权。美军空中打击及运输,是缅北反攻战役及英帕尔会战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日军丛林之王第18师团第55联队激战近50天,日军伤亡近千人,竟然始终未能攻克国军2个营的防守。这是中国抗战的奇迹。最终,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亲乘飞机前往胡康河谷地区侦察,在确定了第18师团主力已调往该地区后,史迪威才决定由孙立人亲率第38师主力实施增援。
从年12月14日起,新编第38师第,第团陆续赶赴胡康河谷前线,师长孙立人,总指挥史迪威先后亲赴宁干沙坎指挥部队作战。24日晨,新38师各部向于邦日军第18师团阵地发起反攻。新38师先以山炮向敌阵地施行1小时之攻击,继以步兵实行果敢之冲锋。经1周连续之猛攻,终于12月29日攻克于邦家。击毙日军管尾队长以下军官11名,士兵人。至此大龙河右岸地区被新38师全部占领。
中国驻印军威震胡康河谷
7.驻印军胡康河谷大捷,美英突击队大胆穿插
年1月初,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8师已全部抵达大龙河两岸,廖耀湘将军新编第22师第1团也到达新平洋地区,从雷多修筑的中印公路也通车至新平洋。此时,中国驻印军命新编第38师为左翼,分三路进攻太柏家;新编第22师第1团为右翼进攻大洛。国军沿大奈河南岸急进,利用森林掩蔽,开路前进,出敌不意,迂回到百贼河敌后,将敌包围,经激战,于1月25日全歼敌冈田大队余人,大队长冈田中佐跳河自杀,敌遗尸具,被俘20余人;第22师第1团旋即占领大洛。而新编第38师方面,也于2月1日占领太柏家,在此前还占领了丹般卡,拉安家等地。至此,大龙河及大奈河沿岸日军已被国军完全肃清,中国驻印军又兵锋直指孟关,孟关战斗打响。
孟关是缅北军事重镇,地处胡康河谷要冲。日军第18师团集中主力7个步兵大队,2个山炮大队,1个重炮大队,1个战防炮大队于孟关地区,摆出与国军决战态势(而第18师团一部在滇西战场,应不少于1个大队)。并在孟关及其外围据点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企图据此固守,以阻滞国军的反攻。战至年2月下旬,胡素将军率第30师从兰姆伽抵达胡康河谷地区,给驻印军补充了新鲜血鲜。
按照美国罗斯福总统和英国丘吉尔首相在年8月美国魁北克会议上达成的协议,英美分别为反攻缅甸成立的特种部队也已到位,其任务为:以小规模兵力深入丛林,进行渗透,打击日军后方。
英军“钦迪特”远程突破部队
英国于年组成缅甸远征军“钦迪特”远程突破部队,由欧德.温盖特少将指挥。年2月初,该部余人被空投到缅北日军后方,分成若干纵队进行游击战和袭扰战,其补给和装备主要依赖盟军空投。此次行动又称“朗克娄斯作战”。“钦迪特”远程突破部队深入日军后方达至英里的广大区域,但行动对于前方日军的牵制成效不大,遂于4月底将主力渡过钦敦江。此次行动“钦迪特”部队伤亡惨重:人战死,病死或被俘;人伤病治愈后无法返回部队作战。同年3月初,该部队千余人还在印度边境卡拉卡,唐卡家一线遭到日军伏击,向后败退;中国驻印军新38师第团奉命救援英军;于3月9日即由雷多出发,深入野人山,在阴雨泥泞中兼程前进,经11天急行军抵达卡拉卡,唐卡家之线,向追击日军发起猛攻……成功将英军解救。这也是孙立人将军和他的第38师,继仁安羌大捷后,第二次解救英军。
美军“加拉哈德”部队大胆穿插敌后
年8月的魁北克会议上,罗斯福总统决定模仿英国“钦迪特”部队,在中缅印战区建立一支远程突破部队,该支部队的正式番号为美军第混成部队,部队代号为“加拉哈德”部队,其规模为1个团约人。部队指挥官为法兰克.麦端尔准将(国内又译梅利尔或梅里尔),故又称其为“麦端尔突击队”,简称“麦支队”。美国加勒比防守司令部提供了名受过丛林作战训练的官兵;名经过丛林作战训练的官兵由美国本土的陆军部队中招募;还有名是有丰富丛林作战经验的退伍老兵,他们在南太平洋瓜达尔卡纳尔岛和所罗门群岛诸战役中同日军交过手。“麦端尔突击队”在新喀里多尼亚的努美阿集结时,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麦克阿瑟又将名参加过新几内亚和布干维尔岛战役的老兵直接分配到了麦支队。
装备汤姆森式冲锋枪的美军
年10月31日,近名“麦端尔突击队”(以下简称麦支队)抵达印度孟买接受训练,期间补充了陆军航空兵和陆军通信兵,另补充了马骡与经验丰富的赶骡人。官兵们装备有全棉军服,工作服,野地鞋,丛林皮靴,各种帆布设备,毛毯,橡胶雨披等;轻武器包括加伦德式半自动步枪,狙击步枪,卡宾枪,汤姆森式冲锋枪,气冷式勃朗宁机枪;重武器有反坦克火箭筒,M2型60毫米迫击炮等。突击队有包括骡子在内的匹牲畜,主要用于运载重武器,弹药,粮食等。
尽管麦支人为团级建制,下属3个营,但由于缺乏重武器;每个营实际战斗力比美国陆军一个普通营要差。因此,麦支队不得不依赖灵活的突袭战术来袭扰日军。在温盖特将军的建议下,麦支队又将每个营都分解成两支可以独立作战的分队,这样该支队就有6个战斗分队(分别是红,白,蓝,土黄,绿和橘黄),每个战斗分队有军官16人,士兵人,由一个步枪连,一个重武器排,一个工兵排,一个侦察排和一个卫生班组成。年2月24日,在一次对日军进攻中,麦支队的3个营共6支战斗分队约名官兵进入缅甸,开始了向喜马拉雅山巴特开山区长达英里的行军,并进入日军防线背后的缅甸西北与印度接界的山区。另有人留在印度。其任务是潜入日军后方,切断其补给与交通线。
年2月28日,中国驻印军以新编第38师为左路纵队,新编第22师为右路纵队,向缅北门户孟关攻击前进。新编第22师主力直趋孟关,新编第38师主力则在敌后翼作大规模迂回。新38师左翼的美军麦支队也在新编第38师掩护下,避实就虚,由敌之空隙中绕着,逐步向瓦鲁班方面渗遣前进,形成对孟关的三面合围。年3月4日,新38师第11团迅速渡过拉曼河,经拉树卡,散道卡,山那卡,卫树卡迂回到孟关敌后,切断日军退路;新编第22师随即由正面向孟关之敌发起猛攻,战车第1营纵横扫荡,大量杀伤日军。驻印军于3月5日占领孟关,计毙敌1人,残敌向瓦鲁班溃逃。
时任第15军司令牟田口廉也中将率部进攻英帕尔
由于第一次缅甸会战,英军不战自溃的糟糕表现。使日军第15军司令牟田口廉也中将,产生骄敌心理。此时竟率孤军向印度英帕尔发起进攻;企图夺取盟军在印度的反攻基地英帕尔,迪马布尔,并彻底切断中印公路。同时打通印度门户,包围中国驻印军及美英联军。这一轻敌冒进,导致驻缅日军兵力分散;第33军孤军面对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及美英联军的两面打击。而蒙巴顿率领英军在帕尔战役中取得大胜。在加上缅北双线惨败,日军彻底丢失缅甸。
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孙立人
攻克孟关后,中国驻印军不顾日军在英帕尔的行动。立即兵分两路,追歼逃敌。新38师迂回部队星夜兼程急进,穿过密林,绕过瓦鲁班以南的秦诺,并于3月7日占领该地,切断了敌后方交通;新22师和新38师一部从东南围攻瓦鲁班。此时,美军麦支队在迂回进攻瓦鲁班途中,遭到日军两个中队的袭击而改向卫班卡后撤,途中遣弃枪械,炮弹,无线电话机及其他装备甚多。孙立人将军立即派新38师第团经一个两昼夜急行军,于3月6日占领拉于卡,击退日军追击;英军“加拉哈德”部队得以解围后撤。3月8日,新编第22师特谴支队从瓦鲁班西北冲进敌第18师团司令部,师团长田中信一中将竟丢下部队,仓惶逃命;师团作战科长等被虏获,死伤甚重。3月9日,新编第38师第团攻克瓦鲁班。15日,新编第22师一举攻占丁高沙坎。至此,胡康河谷日军被中国驻印军全部肃清,日军残部退守杰布班山隘口。
杰丰班山位于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中间,海拨1米,是两河谷的分水岭,北起丁高沙坎,南至沙杜渣,全长25公里,只有一条狭窄的隘路从深谷中穿过,深谷两旁全是崇山峻岭,高树密林,均有日军据守,地势险峻,非常利于日军防守。
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廖耀湘
年3月14日,孙立人将军新编第38师第团(附山炮1个连)在瓦鲁班东北集结,当日在瓢泼大雨中攀登悬崖绝壁,向南急进,经过14天艰苦跋涉,开路爬行,于27日夜抵达沙杜渣以南32公里的拉班,28日清晨突然渡过南高江,奇袭拉班;日军猝不及防,仓惶应战。拉班敌据点遂被我一举拿下,日军后方主要交通公路乃被我切断。继而向北突击,以夹攻杰布班山区之敌。此时,廖耀湘将军新22师主力在战车部队配合下,从正面向沙杜渣展开攻击;新38师第团则从南向北实施夹击。中国驻印军遂于29日攻克沙杜渣,在此次战斗中。史迪威首次使用毫米美式加农炮,通过空中观测发挥了巨大威力。日军为避免被全歼,于是抛械弃弹,向南溃败。曾威震东南亚战场的“丛林之王”第18师团,竟被他们看不起的中国军队打的溃败难堪。
“丛林之王”第18师团大溃退
从于邦家争夺战,孟关及瓦鲁班大捷,再到奇袭拉班,沙杜渣,中国驻印军新38师,新22师初露锋芒,将日军精锐第18师团彻底赶下野人山,并逐出胡康河谷,一举突破日军重兵固守的杰布班山天险,将战线推进至孟拱河谷。胡康河谷战役历时五个月,战线向南推进余英里,占领面积2平方英里。击败日军第18师团第55,第56联队及其师团直属部队,击毙第55联队藤井小五郎大佐以下官兵3人,是中国抗战以来,罕有的大捷。
注:国内有史学家认为未击毙藤井小五郎大佐。本文史料来源于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中国驻印军新1军新38师司令部虎关区作战经过概要》。
为配合英帕尔战役及中国驻印军反攻,年3月,“钦迪特”部队规模扩大到4个挺进旅约2万余人,由英军和英联邦士兵组成。3月5日前后,温盖特的“钦迪特”空挺兵团在日军第15军,第33军的主力后方大举降落。因此在密支那沿线的莫罕,莫宁附近展开了激战。致使日军第18师团的补给被完全切断,而且伤病员的输送以及人员补充也陷入极端困难之中。
年3月23日,在日军第18师团后方约20公里英开塘附近,出现美军加拉合德第2营,切断大道。师团当时没有迎击兵力,只好将预备的工兵中队,大队炮小队及师团司令部的官兵和其他人员,集结起来(约2个中队),在加上一个野炮中队,由师团高级副官森田利八中佐指挥;经过激战勉强击退美军。
美英联军,在缅北日军敌后大胆空投,穿插,袭扰。有力的牵制日军的行动。为中国驻印军正面攻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