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则新闻:一位两岁女宝宝,医生检查发现乳房竟开始发育,卵泡也长了。原来,爸妈认为孩子吃海虾会聪明,从开始添加辅食后不久,每天吃虾。一天一个,还买的是30元一斤的活海虾,医生说,人工养殖的淡水产品生长周期短,很可能是饲料中加了激素,孩子要慎吃。
是真还是假呢?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王友爱,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专业,医院、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医学院从事儿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多年,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对儿童健康保健指导(包括儿童健康检查、健康保健咨询指导、智力筛查等项目)、儿科常见病处理和小儿疑难性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颇有心得。有多篇专业性论文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并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发表。
吃鱼虾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
王友爱老师在5月份接受媒体专访的时候,提到天然的鱼虾不会导致性早熟,但是如果在人工养殖的过程中添加了激素或被污染过,就不好说了。从饮食上来讲天然和新鲜的食物一般不会造成儿童性早熟。王老师说儿童性早熟重在预防,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让孩子摄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及药物;对于健康的孩子,不必另外增食补品;如果孩子体弱多病、厌食或盗汗,可选择适当的补品,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此外,怀孕期间和哺乳期间,妈妈不要用含性激素的补品及护肤品;平时生活中,将避孕药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避免孩子误服。专家还特别提醒家长朋友们,目前由于医学的发展,检测手段的进步,家长对疾病认识能力的提高,以及媒体的炒作使大众对性早熟的认识程度日渐提高,但是医生建议对性早熟的诊断不要轻易“戴帽”,一定要通过专业的门诊才能得到确切的诊断。
关键问题在这了,野生海鲜VS养殖海鲜
养殖海虾多生长于海边的鱼塘内,野生海虾则生长于深海无污染海域,生长环境区别巨大。
EEDs会引起性早熟的原因
环境中广泛分布的内分泌干扰物(EEDs)在全球范围内对儿童的健康都是重大挑战。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中,性早熟备受人们的 医院蔡德培教授指出,大多数种类的EEDs往往同时具有拟雌激素作用和抗雄激素作用的双重活性,因此它们既会引起女孩性早熟,也会引起男孩性腺发育不良的症状。
那么,导致性早熟的EEDs主要源自哪里呢?
蔡德培认为,水生生物是人体受EEDs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是因为,水生生物的食物链具有生物富集作用。当养殖鱼塘、江河湖泊、近海水域的水质受到污染,增塑剂、洗涤剂代谢产物等污染物就会通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食物链,在鱼、虾、蟹、河蚌等生物的肌肉中富集,其含量比水中高10~倍。这些生物被人食用后,自然就会污染人体。
蔡教授指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的研究已证实,从受污染水域中捕捞出来的水生生物(鱼、虾、蟹、河蚌、泥螺等),其肌肉中塑料增塑剂的含量比水中高10~倍,富集效应明显。他带领团队调查发现,国内部分养殖鱼塘存在EEDs污染问题。为此,他建议儿童,特别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新生儿期、青春发育期)的儿童以及孕妇,应尽量避免食用受污染较严重的江、河、湖泊及近海水域中捕捞出来的水生生物。深海的水生生物未受到明显污染,食用较安全。
野生海鲜市面上有多少?
打开淘宝网,敲入野生海虾,太多的广告进入眼帘,售价30到70不等,和市场上的售价基本一致。如何区分呢?
我们咨询了常年给北京五星级酒店供应海鲜的,天津北塘一位船老大,他告诉我们,野生海虾生长于渤海湾深海内,无污染海域,自然生长,味道发甜,肉质紧实,弹性较大,海腥味十足。由于捕获量稀少,一般出海前就被专业级食客预定,一斤称几只的野生海虾市面上很难看到,一斤称十几只的野生海虾市面上会有一些,但是价格也会在百元以上。
养殖海虾活动空间小,大多生长于海边的鱼塘,活动空间小,喂食饲料,饲养密度大,大多使用抗生素抵御疾病。由于价格低,产量大,市场上比较常见。
虽然养殖海虾和野生海虾外观相差不大,但是吃到嘴里,口味区别非常大。
建议宝爸宝妈们还是给孩子少吃养殖海鲜吧。
蜗牛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