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tizer
法国当地时间13日晚,巴黎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目前至少有人遇难,外国媒体是如何报道这一重大事件的?当中又有哪些我们所不知的隐情?
今天早上起床之后习惯性地刷朋友圈,迎接我的不是朋友们发生的新鲜事,而是一排的——
巴黎枪击爆炸事件迅速占领了全世界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和大家的朋友圈,国内主流新闻媒体迅速跟进事件,实时追踪最新的数据和进展,于是我联想到了几个月前的天津爆炸事件(虽然和这次的事件性质不同,但是在事态的严重性上是比较类似的),国内媒体也是连夜追踪报道,几大门户网站和媒体有数据控,有煽情的,有辟谣的,可以说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报道了天津事件。
而鉴于法国的主流媒体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左翼或右翼),代表着不同阶级人群的利益,所以他们的受众群体分层很大,在言论上也更加自由犀利,比如说以笔为武器的鸭鸣报能让巴黎的政客都闻风丧胆,于是我(用有限的法语水平)对比了一下法国主流媒体的网站,通过对比主流媒体在巴黎枪击爆炸事件上的反应和报道上的侧重点,来分析一下巴黎民众的真实状态和各阶层看待问题的不同方式。
·首先是大名鼎鼎的费加罗报(LaFigaro)
如果大家对这个报纸不熟悉的话,小小科普一下,去年习大大访问法国,就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特殊的朋友共赢的伙伴》的署名文章,这家报纸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斑,它的座右铭是“倘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亦无意义(Sanslalibertédeblamer,ilnestpointdélogeflatteur),是一家充满了战斗力的报纸。(然而私以为今天战斗力最强的不是费加罗,后面再说)
它今天的头版头条是《恐怖袭击:整个巴黎面临战争》,依然是犀利风格,选择了“战争(laguerre)”这样强烈的词汇。而这个词汇不是出自编辑的手笔,而是目击了爆炸案的市民所说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巴黎人民对待这次事件的看法。
费加罗报实时更新的内容细致而有深度。
比如更新的是精选的国内外社评,给出了英国实时更新新闻和第一个做出反应的法国媒体“世界报”的链接,方便读者能看到各方的言论。
更新的是伤亡人数,精确到6个袭击地点,每一处的伤亡人数。
费加罗报作为一家以社论作为“拳头产品”,注重新闻媒体的社会引导责任的媒体,在其他主流媒体将总统奥朗德电视讲话放在最显眼位置的时候,费加罗放的是一篇名为《我女朋友去了那个音乐会,我打算向她求婚,却不知道能不能再见到她》的新闻(Macopineétaitauconcert,jedevaismefianceravecelle,jenesaispassijelareverrai)这个标题透着一股法兰西的浪漫,像电影里经典的立flag桥段“等我回来,我们就结婚”一样,只是发生在现实中的一对普通情侣身上,格外地具有情感冲击力。
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引用了多个生还者和目击者的言论,其中一位市民就用了“战争”这个词,他说这次袭击是“在自己家门口的战争”。
被用作标题的是一个叫做Yvan的小伙子,他说“我的女朋友Claire为了庆祝生日和几个闺蜜去了那场音乐会,现在她音信全无,电话打不通,我打算在三周后向她求婚,现在却不知道能不能再见到她。”
这篇文章还谈论了twitter上发起的#PorteOuverte话题,这个话题是巴黎市民发起的,号召市民们热心帮助每一个在自家门口寻求帮助或是逃难的人。
总的来说,一个以犀利社论抨击时事而著名的报纸,在袭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没有忙着抨击奥朗德(费列罗报是右翼倾向,而奥朗德是左翼),而是传递了温暖和爱。
然后是回声报(Leséchos)
回声报今天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