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www.bflvye.com/m/
随着“访惠聚”驻村工作持续接力开展,全区驻村(社区)工作队聚焦总目标,全力维护农牧区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倡导现代文明新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广大农牧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新疆访惠聚”今日推出“五个”新作为展示第30期,看看这5个村的升级转型之路。
赛普勒村:天然氧吧里的璀璨明珠
尼勒克县有着21万公顷原始次生林资源,其中开发建设的湿地古杨森林公园以其春夏秋冬景观多样的独特魅力和拥有“天然动植物园”的美誉而闻名遐迩。喀拉苏乡赛普勒村就毗邻在旁,在伊犁州审计局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倾注心力精心打磨下,犹如一颗镶嵌在天然绿色氧吧中的璀璨明珠,愈发夺目光彩。
美满生活“绣”出来
伴着刺绣机器清脆的哒哒声,精神饱满的绣娘们整齐地坐在工位前手指上下齐翻飞,在绣花枕套、绣花礼服、手工装饰品等做工精美的刺绣作品中飞针走线,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个个独具浓郁民族特色的花鸟鱼虫图,在指尖跳动中,跃上薄纱……这便是尼勒克县“蜜蜂之都、岫玉之城、柯绣之乡、百里画廊”四张名片中,最具美丽颜色和变化多样的柯赛绣制作场景。
驻村伊始,工作队与村“两委”立足当地妇女具有柯赛绣传统手艺的基础,利用农牧民夜校推行“柯绣培训班”,先后培养帮带了56名贫困妇女通过参加刺绣培训课程,走出家门,从事民族服饰来料加工,成品制衣等工作,在家门口成为“上班族”。
原来的柯绣大多是赋闲在家的哈萨克族妇女用于打发时间而绣制,审美取向大同小异,且因个人柯绣水平不同,导致质量参差不齐、适应市场能力差。为进一步拓宽群众脱贫致富渠道,引导原有柯赛绣从传统审美走上现代时尚嬗变之路,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引导绣娘们走出去,将款式新颖,具有文化背景和内涵的刺绣技艺和绣品引进来。从原有品种单一、单独作业的现状,向不断提升绣品质量,持续向新颖、独特、富含当地文化内涵兼具现代时尚的档次转变。除向外地加工成品制衣厂推销绣品外,工作队与村“两委”还积极跑办销路扩大供货范围,预先调整订单供应时差,避免积压库存风险。现在,赛普勒村的绣娘们依靠刺绣产业,已经踏上脱贫致富路,过上了幸福美好生活。
美丽家园“靓”起来
工作队与村“两委”从细节入手,解决如厕难、洗澡难、粪便污水处理难的“三难”问题改善村庄面貌。结合推广生态厕所试点项目,为全村24户村民家中申请完成厨卫入户,庭院分区的改建资金,一改往日人禽混居、随地如厕的局面;通过拆除无主废弃房屋,合理规划引进上下水及下水管道基础设施项目,建立公共澡堂,让常年难洗澡的村民免除了洗澡跑县城、泡河坝水的窘境;协调县住建局新建垃圾池6个,增设垃圾桶13处,让往日横流的污水、恶臭的垃圾有了去处。如今,赛普勒村展现出“屋内现代化,屋外绿净美”的美好画卷。
“现在不仅家里干净,村里都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大变样了!”农民党员巴合提·苏铁迪拜热情地介绍着美丽乡村环境整治成果。
乡村振兴不是要把乡村变为城市,而是要留住乡村留下根,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原风光。工作队与村“两委”根据村里人多地少的实际,引导村民见缝插绿,宜树种树,宜花种花,并通过拆除废旧鸡舍、闲置牛圈等绿化美化乡村环境。重点路段进行重点绿化美化,做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让赛普勒村成为一个美的世界,花的海洋。
文明新风“约”出来
村容整洁是外表,乡风文明是灵魂。为进一步引领群众开眼界、增学养、守约定,工作队与村“两委”通过召开4场村民代表大会、连续入户走访全面调查问卷,梳理出含34条群众意见的“报告单”,列出“一年大变样,三年大崛起”的“时间表”,首个村规民约“红十条”出炉,教育引导村民在互相监督中改变不良习惯,积极投身到美丽家乡建设。
初夏,赛普勒村的活动中心也热闹起来,在“一事一议门前五包责任分解会”上,名村民成为主角。双眼睛紧盯一处,村干部在会议台上逐一念名字,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在台下商议监督。各家各户的包门前环境卫生、包绿化、包公共秩序、包设施和包粪堆下田责任分解明确,相关责任和义务在公开透明中落定,村民“钦定”了门前五包责任书。
说起这场评定会,村民在房前屋后乘凉时都心服口服地议论:“红十条”的规定不是上墙就算完,以后我们就按这些规矩办事,少些扯皮闹心事,多些邻里和睦事。
拆除了“心墙”,捂热了人心,约出了文明新风气,干群“连心桥”上的暖意焕发蓬勃生机。通过开展村规民约守践活动,集中整治环境卫生14次,参与党员、群众达人次,清扫路面12公里,清运垃圾78车。
如今,徜徉在赛普勒村,柏油马路通村入户,道路两旁绿柳成荫,太阳能路灯整齐划一,红瓦白墙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院子都被收拾得整洁而有条理,长势葱郁的蔬菜瓜果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巷道一角,不时传来各族村民的阵阵笑声……一幅幅家富、村美、民乐、人和的幸福画卷正次第铺展开来。(伊犁州审计局驻尼勒克县喀拉苏乡赛普勒村工作队供稿)
南园子村:古风古貌今犹在更把旧衣换新颜
巴里坤县花园乡南园子村,面临草原,背靠天山。整个村落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地掩映在野玫瑰丛中。年前的古月氏人遗址就在这里。借助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历史遗迹,巴里坤县住建局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加大村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组织村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开办特色农家乐,让风味古朴的南园子村成为游客追寻游牧古迹、品味农家风味的特色旅游地。
天山脚下隐古址古朴村庄展新颜
在南园子村兰州湾子西余米的地方有一座巨型鹅卵石垒砌而成的高台,当地人称为“鄂博”(蒙古语意为“敖包”)。年,新疆社会科学院东疆支队对这座“鄂博”进行全方位发掘整理,一座占地余平方米,半地穴式的古人类石结构居住遗址逐渐显露在世人面前。在随后的持续挖掘中,共发现建筑遗址11组座,古墓葬余座,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研究室给出结论:这样大规模的遗址群,不是一般游牧民族的所在地,可能是月氏人西迁时居住的王庭。
为保留这一特色,巴里坤县旅游部门和住建部门在进行村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中,保留村落外在风貌,道路两旁的农家就地取材,居住院落多以石头搭建,让这个山村处处显露着质朴风格。
生活的变化带给村民更多的自信,村里外出求学的大学生倪阳春积极发动家人,在自家庭院内修起亭阁水塘,外围则是花园,房屋门廊用漆红砖瓦装饰。“一次暑假,和我同来的好友一路行走一路感叹,苍翠天山近在眼前,玫瑰花瓣相随一路,恍若梦境中的世外桃源,我才知道自己的村庄在别人眼中原来这么美。”倪阳春边用手机拍摄美景边幸福地说,虽然大都市有大都市的现代感,但是在这里我更能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情,这里让我看到了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光明前景,毕业以后我会找机会帮家乡做更多的事情。
宾客至此不思归邻里相助谋共赢
古老的“鄂博”、众多的岩画、漫山遍野的野玫瑰成了南园子村吸引游客的名片。每年六月,在玫瑰花开的季节,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徜徉在玫瑰花丛,追寻古老的人类足迹。
南园子村地处山坡,植被丰茂,周边的山野林间,黄花菜、艾草、椒蒿、沙葱、野蘑菇等遍地可见。络绎不绝的游客,让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看到了商机。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领帮助下,村民们开始经营起农家乐,将山野林间的美味野菜搬上餐桌。农家乐在保留老式土炕等地域特色的同时,配有电视、网络以及KTV等现代化设施,最大程度地做到“游购娱食一条龙”,让游客宾至如归,流连忘返。
工作队和村“两委”与县妇联共同开展“美丽庭院”的选树和打造活动,将2个经营良好的农家乐作为“美丽庭院”示范点,给予资金扶持,鼓励庭院设施升级,引导其他村民从自家庭院做起,进一步创建“美丽乡村”。
农家乐的兴起也带动了村里的庭院种植养殖,游客可以在品尝农家饭之余,到附近的自采园采摘新鲜草莓,在凉风习习中漫步赏玩村庄附近的岩画和古遗址。夜幕拉起,住宿于农家小院,聆听着原汁原味的巴里坤小曲子,倍感惬意。
欢歌笑语展风情弄潮儿勇立浪头
电影《望山》,把南园子村的风光和生活搬上了荧幕,打开了当地与外界交流的大门。漫山遍野的野玫瑰肆意盛开,浓烈的艳黄与拙朴的山石相映成趣,显得安静而又神秘。每年举办的“南园子村玫瑰花节”成了巴里坤夏季旅游的重头戏,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徜徉在清香宜人的玫瑰丛中,乘着凉爽的山风,感受古老的部落气息。各农家乐适时地开展美食大赛,酥烂醇香的羊肉焖饼子、扒肉,肉嫩滋补的野蘑菇炖土鸡、笼蒸肉,汤汁鲜美的土火锅、砂锅等现场制作的各色食品让疆内外游客赞不绝口,沉浸其中。
村民管建红夫妇经营的“绿野仙踪”农家乐,庭院美丽、食材地道,备受游客青睐,收入可观。他家的故事被央视2套搬上“生财有道”栏目,成了当地名人,引得更多游客慕名而来。
依托“电商进农村”发展势头,南园子村以“玫瑰花节”为平台,向各地游客展示高质量的特色产品,不但提高销量,更吸引了项目意向人前来投资。借助互联网,南园子村将过去只能在县域内销售的驴奶、驴奶粉推向更广的市场,还成功将当地出产的椒蒿、野蘑菇等野菜展现在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面前。
古风古貌今犹在,更把旧衣换新颜。有着优美自然风光、厚重历史遗迹、有机农家美食的南园子村,正乘着新时代的发展东风,刷新着自己新的颜值。(巴里坤县住建局驻花园乡南园子村工作队供稿)
恰勒瓦西村:千年古树下谱写时代乐章
和田县巴格其镇恰勒瓦西村亭台楼榭,春来鲜花怒放,夏至瓜果飘香,天下奇观“千里葡萄长廊”横穿而过,远近闻名的“千年古核桃树王”扎根其间,葡萄长廊与古老的核桃树王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雅致。恬静而古老的田园景象和着朗朗读书声、工厂里机器的哒哒声及夜市里的欢声笑语,交织出一曲新时代的华美乐章。
“两手发力”强基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治区司法厅驻村工作队充分认识到,管理好、发展好0多人口的大村,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驻村伊始,便把建强党组织作为重点工作,一手抓班子、一手带队伍,“两手”同时发力用劲。
“工作队从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入手,手把手帮助我们制定村重大事项并上会研究,全程指导召开支委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说起工作队,村党支部书记阿卜杜克热穆·图荪托合提深有感触。
工作队进一步规范村“两委”党组织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推动组织生活常态化;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用民主的思维看待问题,用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中开展“比奉献、赛实绩、争第一”活动,每月对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进行考核,对评选为优秀的村干部、村民小组长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通过持续抓班子、带队伍,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增强了,干部队伍执行力、落实力提高了。恰勒瓦西村在一个坚强班子的领导下,正团结带领群众在建设美丽家园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三管齐下”树新风
工作队与村“两委”“三管齐下”,大力培育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为核心的新风正气,以学用技术为核心的学习风气,以自力更生、自主创业为核心的致富观念,着力积蓄恰勒瓦西村人和、气正、劲足的发展势能。
工作队与村“两委”以农牧民夜校为平台,邀请村里的畜禽养殖、果蔬种植能手,结合自身创业经历为村民教技术、传经验。开展“知识赶集”活动,分批次组织村民到邻近乡村参观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教育引导村民学技术、用技术。在技术能手、专业户的影响带动下,村里主动购书学习的人多了,聊天闲逛的人少了,尊重知识、学习技能的风气逐步形成。
“这一次赶巴扎卖菜挣了多元钱,除去成本至少赚元钱。”尝到甜头的肉孜·玉素在庭院里一边绑着豆角架子,一边兴奋地说:“你们看,那边是我种的西红柿和辣子,长得多好,估计月底就能卖了,等这茬菜卖完,我还要种菠菜。”
肉孜是村里的贫困户,在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动员下,他在自家庭院种植时令蔬菜,发展庭院经济,预计仅此一项便可增收余元。
工作队与村“两委”还通过拓宽致富渠道增加村民收入。成立核桃加工合作社,吸纳95人就近务工,实现月增收余元;联系和田服装企业在村开办扶贫车间,带动25人就地就业;兴建恰勒瓦西村便民市场,为11名村民提供就业摊位,日收益百元以上……一系列举措极大提振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让增收致富成为一种时尚。
“四美建设”换新颜
近年来,工作队与村“两委”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开展“人居环境美、乡村建设美、村级阵地美、人文魅力美”的“四美”建设,着力打造靓丽村庄。
余人参与农田土地平整,余人清理沟渠淤泥杂物,10余公里道路硬化,6.5公里防渗渠重新修建,3.5公里道路亮化,全面开展舍圈厕改造。组织开展“乡村厨艺大比拼”“村民时装秀”等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让欢乐的舞蹈跳起来、美丽的歌喉唱起来、长长的辫子甩起来、迷人的笑容露出来;花草争艳各吐芬芳,绿荫走廊吸人纳凉,村委大院俨然一座“农民公园”……
走进恰勒瓦西村,笔直洁净的街道掩映在绿树丛中,街边树木随风摇曳,粉红的刺玫展露笑脸,整洁干净的农家庭院令人眼前一亮。夜色降临,路灯亮起,三三两两的人群沿街信步,时而传来银铃般的笑声。村委会文化大舞台,歌声响起,灯光球场,一群小伙伴正赛得火热。绿色、整洁、活力、文明四种元素充斥在恰勒瓦西村街头巷尾。
如今,在工作队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在改变,村容村貌在改变,群众的观念在改变。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恰勒瓦西村正朝着班子强、村庄美、村民富的目标大步前行。(自治区司法厅驻和田县巴格其镇恰勒瓦西村工作队供稿)
阿克托卡依村:昔日白碱滩今日幸福村
伽师县克孜勒苏乡阿克托卡依村有户,人,耕地面积.4亩。近年来,医院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团结带领全体村民投入美丽家园建设,奋力创造幸福新生活,使昔日土地荒凉、盐碱连片、杂草丛生的“白碱滩”变成了今日的“幸福村”。
强基础管理更加民主
“我们每天都会利用一个小时来学习,从不间断,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在成长进步。”村干部肉孜·艾克木自信地说。
为提高村干部和群团干部素质,工作队坚持帮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帮电脑操作、帮能力素质提升、帮作风转变、帮脱贫致富,带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团员、优秀妇女、返乡大学生的“五帮八带”工作机制,通过夜校课堂、深入农户家办实事等方式,提升村干部和群团干部能力。通过设立政策法律宣传岗、勤劳致富示范岗、党务工作监督岗、文明新风倡导岗等10项岗位,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
为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凝聚起共建家园的强大正能量,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建立覆盖周边4个村的村级小巴扎,组建木工家具合作社,引导村民开设乡村休闲农家乐、爱民蔬菜店、便民农资店、购物小超市等,带动24户村民自主创业发展生产。依托当地大片闲置的芦苇地资源,规划出占地30余亩的绿色家禽养殖场,动员致富带头人艾叁·艾拜和艾尔肯·乌守尔带领80户贫困户修建水塘,预计可投放鹅苗余只,推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现在村里的党组织强了,干部的干劲越来越足,作风更扎实,跟着党的干部干准没错。”村民穆合塔尔·阿比力米提说。
严治理环境更加优美
“以前村里光秃秃的,刮风下雨天,沙尘、垃圾乱飞,道路泥泞,让人很不舒服。现在到处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很是漂亮!”村民麦麦提·阿卜拉感慨道。
近年来,工作队与村“两委”加大环境卫生治理,广泛开展“村庄环境大整治、庭院大整理、内务大清洗”活动,发动联户长教育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规划农家庭院,房前栽花种树,开辟出种植区域,栽种时令蔬菜,搭建葡萄架,改造旧式旱厕;将村内堆放的饲草料垛及围栏棚圈、荒地滩涂等进行合理规整;在空闲土地上栽植树木,绿化环境;因地制宜,引用现有的河道水资源建起连片水塘……
如今,走在阿克托卡依村,橘色墙、粉色墙、黄色墙围起的院落错落有致,院内绿意盎然;绿树红花簇拥着水泥路,干净整洁;优美动听的乡间小调、婀娜多姿的民族舞和着阵阵欢声笑语,在夕阳的霞光中是那么的和谐美丽,三三两两的村民漫步其间,幸福地畅谈着家乡的巨大变化。“以前我家周围全是盐碱地,寸草不生,现在都变成了绿色,种上了时令蔬菜和瓜果,这都是党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的好生活。”村民凯米罕·克日木看着自家庭院幸福地说。
扬正气村风更加文明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每当夜幕降临,阿克托卡依村委会便热闹起来,村民们兴致勃勃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上夜校,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各项惠民政策、法律法规,歌唱红色歌曲,重温经典故事。唱红歌,是阿克托卡依村农民夜校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村民们身着靓丽整洁的服装、激情满怀地放声歌唱,感受党的温暖,歌颂美好幸福生活。
工作队与村“两委”率先垂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助村民解决困难诉求,清理渠道垃圾。成立村文艺队,组织文艺爱好者,精心排练节目,在春节、元宵节、“三八”妇女节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寓教于乐中传播现代文明,凝聚起团结一心、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工作队与村“两委”还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帮助村民发展生产,维护村庄和谐安宁。在服务队的感召下,主动加入服务队的村民达60余人。“只要我们带好头,勤劳致富,大家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村党支部书记亚森·艾麦提说。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如今的阿克托卡依村,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文明意识明显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工作队与村“两委”团结带领村民正以昂扬的斗志,谱写着小康路上壮美的新篇章。(医院驻克孜勒苏乡阿克托卡依村工作队供稿)
苏盖提艾日克村:文化生根文明吐蕊
走进阿瓦提县英艾日克镇苏盖提艾日克村,三层高的文化大楼屹立于葱绿茂林间,多功能厅、图书室、播音室一应俱全;塑胶篮球场上,孩子们欢快地拍打着篮球;繁华商业街流淌着《浏阳河》《唱支山歌给党听》等优美动听的歌谣,打馕人和着节奏熟练地翻转着馕……繁华、喧嚣、车水马龙与这个小乡村完美邂逅。
打造阵地“样板”上演文化盛宴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只要有时间就三五成群地来村里唱歌、跳舞,我们村每周有活动、每月还有比赛,不用进城就能享受到文化盛宴。”老党员苏瓦汗·尼牙孜自豪地说。
由自治区文化厅驻村工作队组织策划,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阿克苏地区塔里木歌舞团及乡村文化工作队伍联袂演出的“春节联欢晚会”在村文化礼堂精彩上演。能容纳0余人的礼堂座无虚席,过道上也挤满了前来观看的群众。
村民莫合塔尔·艾散骄傲地说:“我们村这样的文化活动会越来越多,你看我们的文化大楼,是七里八乡最气派的建筑。”
为把苏盖提艾日克村打造成全疆乡村文化阵地的样板,工作队先后投资0余万元修建了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文化大礼堂、村民活动中心、室外文化大舞台等功能齐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修建70余米文化长廊、悬浮式篮球场及殡葬服务中心,购置跑步机、运动单车、台球桌、乒乓球桌等健身器材,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表彰为“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依托村级阵地,苏盖提艾日克村实现了活动搞起来、人气聚起来、群众乐起来,村级阵地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村民之家”,成为群众人人愿去、想去的地方。
绽放时代芳华引领示范风尚
工作队与村“两委”在群众中传播新风尚,在全村营造“学习最美、感悟最美、崇尚最美、争做最美”的浓厚氛围,起到良好教育引导作用。
为激发女干部引领时尚的模范作用,工作队与村“两委”为10位女干部统一购置时尚套装,并请来专业人士悉心打扮,“三八”妇女节当天,女干部们身着时尚粉色套装、画着淡雅的妆容,统一步入会场,惊艳了在场村民,台下掌声雷动。为进一步塑造村民外在美与心灵美相统一的美好形象,工作队与村“两委”专程邀请新疆著名化妆师沙尼亚·吾买尔举办了美好生活主题讲座,点燃了妇女群众“美容美家美业”的热情。
“从没想过天天围着灶台转的我们也能这么美丽,形象美了、家庭美了、生活也美了,亲人之间和和美美,邻里之间和和气气,这日子可真舒心呀!”村民阿曼古丽·麦合苏木幸福满满地说。
今年来,苏盖提艾日克村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余场次,评选表彰孝老爱亲、家庭和睦、计划生育、勤劳致富等先进典型16名,进一步激励起村民解放思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笑看春风化雨扮靓美丽乡村
“吐尔逊古丽家是本周第一村民小组‘五美庭院’家庭,我们大家都要好好向他们学习,把自家的小院子打扫干净,为咱们村越来越美作出贡献。”每周一升国旗仪式结束后,村民们都期待着“五美家庭”评选结果,被评为“五美家庭”成为村民们最光荣的事。
工作队第一次跨进吐尔逊古丽·亚生的家门时,看着满院子的杂物直皱眉头。小院里凌乱地堆放着废砖块、干树根、煤炭渣、破衣服等杂物。经了解,像吐尔逊古丽一样的家庭在该村不在少数。为改变环境卫生的“破窗效应”,工作队与村“两委”研究决定,按照“庭院设计布局美、杂物摆放整齐美、清洁卫生环境美、种树栽花绿化美、户户创建和谐美”的“五美庭院”要求,启动“建设美丽乡村、共享幸福生活”庭院美化行动。通过组织村民参观村周转房,邀请自治区科协到村开展“五下乡”暨新疆科学普及基层行活动,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组织结亲干部面对面宣讲等方式传播科学知识,营造崇尚新风、文明有礼的浓厚氛围,村容村风悄然发生着变化……
“工作队和村‘两委’教会我们打扮自己、收拾庭院,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和信心,以这样的精气神生活在这么美的家园,我们很幸福……”“美丽庭院”家庭获得者吐尔逊古丽在发言中说。
如今,工作队与村“两委”正勠力同心,团结带领村民朝着新楼房、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的“五新”目标奋进,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和决心砥砺前行。(自治区文化厅驻阿瓦提县英艾日克镇苏盖提艾日克村工作队供稿)
推荐阅读:
1.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陈全国主持
2.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暨对口帮扶工作会议在喀什召开
3.电商南疆行破解农副产品销售难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