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脱贫攻坚范例想法子出点子

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年将确保60.61万贫困人口脱贫。面对这一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全区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切实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确保贫困人口真脱贫、脱真贫。

“新疆访惠聚”今日推出“五个”新作为展示第7期,看看我们的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哪些好点子、好做法?

傢什窑村的致富奏鸣曲

记沙湾县应急管理局驻东湾镇傢什窑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沙湾县东湾镇傢什窑村是牧业村,沙湾县应急管理局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以发展庭院经济为基础、合作社为支柱、牧家乐带动旅游发展,使傢什窑村翻开了增收致富的新篇章。

小庭院奏响“丰收之歌”

傢什窑村人均耕地1.5亩,传统的放牧生活制约着全村经济发展。工作队和村“两委”提出“一边抓庭院种植,一边抓牲畜养殖”的发展思路,全村28户美丽庭院经济示范户涌现出来。如今走进傢什窑村,精致农家小院映入眼帘,黛青色砖瓦房,绿油油的蔬菜、火红的辣椒交相辉映,奏响了一首“丰收之歌”。

“牧民不会种植怎么办?”面对难题,工作队和村“两委”苦干加实干,带领全村牧民平空地、打埂子,为牧民免费提供菜种、地膜等生产资料,邀请石河子大学、县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在牧民庭院开展技术指导和种植培训,打破了牧民传统思想观念,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可喜的收成。牧民古丽巴合提高兴地说:“工作队亲自帮我筛选、装卸蔬菜,并联系销路,一年下来可以收入多元。”

初步尝试成功,激发了工作队和村“两委”发展庭院养殖的动力。工作队向派出单位争取惠民资金2万余元,为24户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建立鸡圈。为提高成活率,工作队邀请县乡畜牧技术人员深入农牧民家中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牧民们掌握了科学养殖技术,活蹦乱跳的小鸡早早被预订一空。

“现在我们每家都会搞养殖,去年,我家小鸡出栏率达90%,年收入达2.3万元,增收余元,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牧民再娜里汉·买曼哈孜说。

合作社奏响“就业之歌”

工作队和村“两委”提出“以发展合作社为抓手,带动辐射全村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50余名牧民实现了就业,让牧民在奔小康的路上奏响了一首“就业之歌”。

按照“村党支部引领、牧民参股”的方式,统一管理、科学经营,按入股比例一次性分红,成立了全村第一家阔克协涛草畜联营合作社。目前,党员沙合达提·哈山和28户牧民签订了协议,入社牛羊头(只),已有固定资产余万元,一年盈利余万元。合作社养殖能手努尔兰·胡沙英不仅年底可领1万元分红,还在附近煤矿打工每月收入元。

合作社激发了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和牧民们的干劲,擅长刺绣的哈萨克族妇女不甘落后,拉开了第二次创业的序幕。工作队通过集中培训、集中加工、技术指导,12名妇女带头成立阿勒腾依聂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小规模生产格局。在全镇农产品展销会上,价值4万余元的30张纯手工羊毛花毡被抢订一空。村民库丽祖依·卡依一边飞针走线的刺绣,一边说:“以前全靠老公一个人的收入,现在我加入了合作社,每个月还能领到工资,我们家的生活越过越红火,我相信只要勤快一点生活就没有什么困难。”

旅游业奏响“增收之歌”

傢什窑村眦邻东大塘名胜风景区,现在,村民腰包鼓了,笑容绽放在脸上,这得益于工作队、村“两委”与周边景区达成服务协议,确定了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工作思路,让牧民在致富之旅上奏响了“增收之歌”。

工作队和村“两委”依托旅游资源,将突破口放在了发展牧家乐、特色饮食、旅游项目上。牧民帕里达·布和里想发展牧家乐,可是自己不懂经营,又担心牧家乐开起来没有客源。工作队帮他设计规划、跑办营业执照和餐饮许可证,利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meiaa.com/lshg/4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