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选择哪家好 https://m-mip.39.net/man/mipso_7513605.html
编者按
保马今日推送熊鹰老师《从“南蛮想象到“南方想象””》一文,该篇文章与近期赵京华老师关于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评论形成了某种互释与对应关系。较之赵“文”学术史的考察,作者从日本文学中的“异国情调”凝练成问题意识,将之放置于世界格局进而更为全面的揭示“文学与文化的流动与交往”。然而,一切被异域色彩裹挟的浪漫形式,背后却隐藏着血腥的殖民暴行与文化侵略。殖民主义是推进文学想象的重要驱动力。
“南方”是作者创设的一个“概念装置”,迥异于地理学意义上的空间与坐标。作为充满“危险愉悦”的台湾,日本作家抽离台湾文化诞生的历史语境,所谓的“异国情调”追求,亦不过是对“浓妆艳抹”的本土妓女的感官享乐。值得注意的是,日籍作家对德语与法语文学圈的双重借鉴,以此建构属于本族的“南方想象”,其实旨将欧洲地方与中央的对立,现代性与前现代的博弈置换成了殖民地与被殖民地的压迫关系,其罪恶的殖民行径可见一斑。
本文原载于《外国文学评论》年第3期,文章经由作者授权,感谢熊鹰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
从“南蛮想象”到“南方想象”
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异国情调及其与世界的联系
熊鹰
内容提要:日本明治以降的文学中出现了对于南方的异国情调想象。十八世纪欧洲文学中的南方异国想象通过翻译进入明治时代的日本现代诗歌,并激发了日本以九州长崎开港历史为想象对象的南蛮文学。同时,日本现代诗歌中的对于南方的想象又在日本殖民地的历史语境中发生转变。日本文学中的南方异国想象并非日本对欧洲文学传统的复制而是在日本近代的历史语境中衍生发展的产物,是近代日本作家对与外来文化接触后的一种反应,而殖民主义是文学想象的重要的动力。
关键字:
南方想象异国情调
南蛮文学文化殖民
作为概念装置的“南方异国情调”
自从《东方主义》出版以来,“异国情调”日趋成为后殖民研究,文学和文化研究的一个关键词。甚至在一些研究中“异国情调”往往是“东方主义”的同义词,指向那些对非欧洲地区文化所作的描写。在“异国情调”的描写里,那些僵化的非欧洲文化被用以证明那中心和边缘结构固若金汤。[1]然而,在后殖民批评盛行之前,作为一个从拉丁语exoticus和希腊语exotikos衍生出来的词,“异国情调”在十六世纪时仅仅意味着“来自异邦”。[2]
对于“异国情调”的词源学讨论并不能增进我们对该词历史的理解。然后,对于词语本身的探讨,或许可以成为一个起点。如果说“异国情调”仅仅是占统治或中心地位的欧洲文化对非欧洲文化所作的文化想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在“非西方”或非欧洲的文化中也有“异国情调”文学想象这一历史现象?比如说,日语自明治以降就出现了“异国情调”的词汇。它们首先是对西文词汇的翻译,常常以假名エキゾチズム,エキゾチシズム,或エキゾチスム标记。随后亦借用日语汉字以“異国情調”,“異国趣味”,“異国情緒”,“異国風”来表示。其中的“異国”表示的是异邦,在十七世纪上半叶,当日本与世界的联系日趋疏远时,它指的主要是荷兰和中国。和“異国”同时进入日语的还有另一个词汇:南蛮。它主要用以指涉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些从海上而来的国家。根据日本文学批评家野田宇太郎的研究,到年左右,“異国情調”作为合成词已经在日语中较为普遍了。[3]
从以上的说明我们可以看出在日本文学和文化中确有一段关于“异国情调”的历史。但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在日本或亚洲语境中出现的“异国情调”想象,并探求他们与世界的关系。基于以上的理论探讨,本文旨在探讨日本文学中的“异国情调”是怎样在欧洲和亚洲多个相关联的历史语境中展开的,以及它和殖民主义的关系。本文将以几位日本现代文学作家为例,指出他们不仅受到欧洲文学传统的影响,并且在日本和亚洲的语境中重新发展了“南方异国情调”的文学形式。首先,欧洲对于南方的异国情调想象被投射于日本自身的历史,之后这种南方异国情调想象又在日本的殖民地台湾得到进一步展开。以下的讨论将以日本作家对于台湾的异国想象为起点,但是本文并不将台湾看做一个孤立的存在,也不仅仅止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