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宁愿停战,也没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

年8月6日和9日,为了尽快结束太平洋战场上的战争,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射两枚原子弹,成为世界上唯二的战争使用案例。

而在年的朝鲜半岛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志愿军打得节节败退,气急败坏的麦克阿瑟好几次公开喊话要用原子弹把中国夷为平地,但最后到他被杜鲁门换将,美国方面都没有付诸实践。

这时候距离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还有13年,美国为什么不对中国进行投射呢?

是不想,还是不敢?

疯狂构想,蠢蠢欲动

美国想,做梦都想。

年4月,身处美国白宫的杜鲁门总统收到了今天早上的第一份惊吓。

正在朝鲜半岛第一线指挥的麦克阿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使用核武器轰炸中国。

文件中明确提到,以目前“联合国军”和中国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和士气来看,恐怕很难在半岛上占得什么便宜,只有把中国军队赶回鸭绿江去,或者直接切断本土对半岛的供给,不利于我的局势才能彻底逆转。

为了实现这一逆转,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对中国的各大城市和工业基地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他提议:只需给自己26枚原子弹,他不仅可以摧毁中国类似北京、上海这样的经济城市,还能炸毁整个东北的工业基地,并且沿着鸭绿江炸出一条辐射线,彻底切断中国和朝鲜的联系。

好一招“围魏救赵”!

如此疯狂的建议,杜鲁门看得微微颤抖,内心里他是渴望麦克阿瑟的构想实现的。但是收到这份计划之后没几天,年4月11日,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阵前换将,撤销麦克阿瑟“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改为李奇微接任。

是什么导致杜鲁门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因为英国现首相艾徳礼和前首相丘吉尔先后登门了。

其实刚看完麦克阿瑟的计划时,杜鲁门方面曾经一度给出了正面的回应,因为在送报他的同时,急于求成的麦克阿瑟在南朝鲜召开了一场记者会。

会上,为了振奋士气,也为了告诉世界各国美国还撑得住,他神采飞扬地告诉各位记者:“我已经向总统提议使用核武器,总统很赞成我的建议。”

当时就有不少人拿着这份采访找到杜鲁门,询问他是真是假。

杜鲁门当着众多镜头的面直接给予了肯定的答复:“是的,我们一直在准备,会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的。”

仿佛为了印证自己的发言,记者会结束后没几天,美国国防部就有了新的举动,几颗原子弹被从美国本土先是运送到了日本,后又部署在了关岛一带。

关岛在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的最南端,距离中国仅公里,这个距离看似很远,但对于原子弹来说,也就是一个发射起跳的长度。

美国这一举动明显是冲着中国来的,如果说之前的记者招待会还可以被理解为麦克阿瑟和杜鲁门一唱一和的“心理战术”,那么这一最新部署就完全证实了这一行动的可能。

这下子全世界都绷紧了神经,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第一个做出反应的不是被威胁的中国,而美国的“铁杆”拥护者——英国。

难以成真,盟友反对

获美国的一系列举动后,引发了英国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当地民众在各党派政客和社会名流的带领下签署了反对的倡议书,并且联合工商学各界开始在大中城市开展示威游行。

短短几天时间里,首相艾徳礼的办公桌上堆积如山,全是反对的声音,首相官邸的电话也被打到占线,更有在野党利用民众的情绪制造舆论,称艾徳礼“支持美国毁灭英国”,执政党的支持率大幅度下跌。

内忧外患,一个处理不好没准自己组建的内阁都要解散了,艾徳礼头痛欲裂,最后硬着头皮坐上了飞往美国华盛顿的专机。

英国民众之所以如此反对,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在最前沿。

朝鲜战争看似是中国志愿军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战争,其实不过是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国争霸的一个角力场罢了。

如今看着仿佛苏联置身事外,其实不过是想要用中国和朝鲜打一场“有限战争”,而战场既不在他们本土,他们所支持的队伍又所向披靡,苏联自然乐得隐身。

但隐身不是看不到。

苏联无时无刻不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meiaa.com/zyjr/105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