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怒江vlog,每一幕都饱含ldqu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云南各族人民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发起“决战决胜百日总攻行动”,集中力量攻克最后的堡垒,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都不少!

日前

云南网记者深入

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展开了全景式纪录

在脱贫攻坚一线

记者传回了一段段Vlog

这些影像记录下了

怒江在脱贫攻坚路上的点点滴滴

每一幕都饱含“奇迹”

01怒江大峡谷里的“背包精神”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卧室“谢谢你们,谢谢暖心团来我家检查水电门窗问题,还给我们送来了碗筷、床上用品和水果。”格阿页一家正在迎接“暖心团”,“暖心团”正是“背包工作队”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所组建的“扶贫暖心团”。搬入新家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我们跟随搬迁户格阿页14岁的女儿阿英梅一起来看看……看怒江背包队如何“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兔峨背包工作队“肩膀上驮起被褥,行囊上挂着水壶,怀里头装满了赤诚,踏上了不悔征途。”这就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背包工作队”的真实写照,每日翻山越岭在各个村小组的高山密林来回穿行,过着打地铺,煮大锅饭的日子,只为帮助群众搬入新家园、过上新生活。02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怒江州兔峨乡: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怒江州兰坪县兔峨乡正致力于“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如何让青山更绿,百姓更富,乡村更美?今天,记者与兔峨乡副乡长和嘉宏一道,来到澜沧江畔,带您一起了解……治好“伤疤”,怒江的山“不疼了”百姓富了兔峨乡绿化治理“两江”行动2月15日,怒江州29个乡(镇)启动“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计划从年至年,每年投入10亿元在怒江和澜沧江峡谷沿岸植树造林30万亩助力生态修复、发展生态产业,带动6万人实现增收。该行动从2月中旬启动以来,全州四县(市)在“两江”沿岸种植芒果、柚子、花椒等10余个品种幼苗,共计.61亩。“两江”沿岸的“伤疤”正逐渐“愈合”,让怒江的山“不疼了”、百姓也“致富了”。03把好风景变成了好产业吃上了“旅游饭”“刚刚才送走了10多辆车的游客,今天还有一批游客正在赶来的路上。”阿白客栈的老板阿白告诉记者,随着疫情逐渐平缓,前来丙中洛游玩的游客逐渐增多了。“我们从早忙到晚,现在都是满负荷运转,一天最多的时候要接待一两百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秋那桶村最早的一家客栈,阿白一家是如何吃上了这碗“旅游饭”的。“更好的日子”丙中洛的百姓过上了怒江第一湾雪景贡山全县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以“旅游搭台,文化唱戏”为发展理念,旅游产业正朝着全域化发展和作为第一产业进行培植和打造,持续地通过旅游扶贫巩固好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实现“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记者手记采访组为了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已经在这里驻扎了50多天背包工作队的生活环境,提议“转战”去工作队的住所看看,当询问距离和坡益家有多远时,工作队回答说,“不远,离这只有1公里。”1公里,确是不远,我们当即出发。没过5分钟,彻底颠覆我们对1公里只走10多分钟的概念,这1公里,我们整整走了30分钟。1公里,我们走过了狭窄的石板路,爬过了近90度的湿滑斜坡和石梯……雨停了,头顶星光、繁星作伴,用手机的手电筒那微弱的灯光照着脚下的每一步,裤腿和鞋底沾满了厚厚的泥浆,每走一步都感觉在“漂移”、在“溜冰”……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meiaa.com/zyjr/3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