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
海上(十)
今天起的更早了一些,终于赶在日出前登上了十楼甲板。来拍日出的人一如往日的多,每天发生的事情不一样,每天的日出也各不相同。今天海面上有云,半空中也有云,只给太阳留了一条小缝隙。红彤彤的太阳往上升,想把这空隙再挤大一点,把自己露出来更多一点。但最终还是像一只长着大眼球的小眼睛,使出最大的力,眼球也没法全露出来。
太阳继续往上升,就躲到了云后。光线虽然越来越强,却始终穿不破云层。船头有几位大姐一直念念叨叨耶稣光,今天肯定是看不到了。
吃过早饭看今天的日程安排,才发现邮轮向东又跨越了一个时区,已经到了东十一区。难怪今早吃饭的人不多,原来别人都知道了。今天没有什么感兴趣的活动,难得可以清闲一天。
海上微微有点风,海面微微有点海浪,零星有些小水花溅起,又转瞬即逝。整个海面上空旷寂寥,刚开始远远地还能看见几只海鸟,到后来鸟儿都没了。还好船身两侧不时还有飞鱼跳出,海面才热闹些。
邮轮向东南方向行,上午太阳在船的左侧。原想着就在房间的阳台上看大海,还不晒,眯了一小会儿醒来,太阳光却直射进屋里,邮轮应该是转变了航向,改而向东行驶。起身拿起相机,再去三楼甲板。船边的海水半黑半绿,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呈黑色,光线能照到的地方呈绿色,黑绿分明,形成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上午跳出来的飞鱼不多,也没拍到啥特别的照片。
中午的时候,船上广播,又有一名船员因为突发重疾,需要就近下船,邮轮正驶向最邻近的岛屿。看来早上船只转变航向,就已经发生了这事故。
九楼餐厅的午餐有烤乳猪和炸小黄花鱼。大家更爱吃鱼,每人都拿好几条,排了两次队都没拿到。第三次也悬,好不容易快排到了,大餐盘里又空空如也,好在服务员又端出来一盘,才有的吃。
下午继续在三楼甲板拍照。今天的运气超级好,拍到了一张长着长长尖嘴巴的飞鱼,那样子倒有点像剑鱼;还拍到了跃出水面的海豚,真是开心。而且下午的海面也非常漂亮,海水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水面下反射光线,一条条水纹还现出不一样的颜色,靛青深蓝相间,特别漂亮。
到将近下午4点的时候,邮轮驶近布干维尔岛停了下来,工作人员把受伤的船员送下船,被一艘快艇接走。布干维尔岛是所罗门群岛中最大的岛,位于群岛北部,属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布干维尔省。
就在邮轮停下的这一小会儿功夫,从海岛周边划过来好几艘独木舟,船上人都想把船划近了看,估计也难得看见像这样几万吨重的大船。南太平洋这边的独木小舟很特别,小舟的一边加装了一根辅助支撑杆,这样就能行驶的更平稳。
大岛周边还有好几座小岛,小岛附近的水面呈现出浅蓝和淡绿,那里的海水应该很浅,应该就有美丽的热带鱼。有几座岛礁的周围还有礁盘,礁盘外围有一圈白白的海浪,那是海水击打礁石溅起来的浪花。
等把船员送下去一会儿,邮轮就开始缓缓掉头,驶离布干维尔岛,继续驶向法属新喀里多尼亚。
今晚的日落也是不一样,日落的时间虽短,但很精彩。
拍完日落去大剧院看演出:《风情意大利》,看完演出才去吃晚饭。
海上(十一)
今早又起晚了,但还赶上了个晚集,拍到了两张日出时的照片。
昨天由于要送一名船员上岛,邮轮耽误了点时间,剩下两天就要加速赶上,电视上显示邮轮航速20.3节,确实比前几天快了点。海上的海况和昨天差不多,温度不高,只有25-28度;风速23km/h,但因为船速快了点,感觉风也能大些。坐在窗前看大海,天空中一会儿乌云密布,海水变成了银灰色;一会儿艳阳高照,海水又变回宝蓝色。
上午10点还是王宏老师的摄影课。讲普通玻璃的透光率只有50%;焦距是指镜头光学中心与相机感光元件的距离。这些以前也有老师讲过,没记住。
听完课继续在三楼甲板拍照。今天又有新收获,镜头里好几条飞鱼的翅膀几乎都是透明的,而且拍的还都挺清楚;还拍到了水面上的一个小海龟,拍到了新的东西总是让人很开心。
拍照的时候,旁边几位说起昨天邮轮快到布卡岛的时候,他们看到海里有海豚、金枪鱼、大黑鱼在一起捕食鱼群,天上还有十几只飞鸟,挺壮观的。昨天我和徐哥走的稍早了点,没看见这景象,当时再多待一会儿就好了。
下午2点是熊教授的课,他今天主要讲蝠鲼。正式开讲前,熊老师先讲了邮轮上的装饰和支撑柱,这个很多人应该都看见了,但大家可能都没特别在意,熊老师就不同,把每处的立柱都拍了下来。
立柱在古希腊建筑里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基本种类有三种: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其中多立克柱粗大雄壮,又被称为男性柱。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就采用这种立柱;爱奥尼柱柱身纤细,柱头有涡卷,代表身材修长、亭亭玉立、优雅知性的女子。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采用这种柱式;科斯林柱则更为纤细,柱头用毛莨叶作装饰,形似装满花草的花篮,装饰性更强。雅典的宙斯神庙采用这种柱式。熊老师主要告诉大家争取做到:看自然,明规律;观人文,知渊源。
今天还对上次讲的雨幡和雨幕作了补充,多了一样:雨瀑。雨瀑是雨滴下落,形成类似柱状体的降雨,还给大家播放了一段视频。这个印象中好像没见过,倒是很稀奇。
蝠鲼又被称作魔鬼鱼,属脊索动物门,软骨鱼纲,燕魟目,鲼科,蝠鲼属。蝠鲼是一种古老的鱼类,早在中生代侏罗纪时就出现在了海洋中,而且历经近2亿年的时间,这种鱼的体型几乎就没什么变化。蝠鲼形体扁平,体宽大于体长,最宽可达8米,最长可达7米,最大体重超过公斤。这种鱼类的性情非常温和,以海洋中的浮游甲壳动物与小鱼为食。
蝠鲼的胸鳍发达,其形态和功能与飞鸟的羽翼相似,借助宽大的胸鳍,蝠鲼可以在海水里自由自在地游。也是因为其在海里飘逸优雅的游姿与夜空中飞行的蝙蝠相仿,故而得名蝠鲼。
蝠鲼与鳐鱼的外形很相似,区别在于鳐鱼的嘴巴在身体的下方;而蝠鲼的嘴巴在身体的前端,是滤食性动物。这样想来,曾经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看到从海里跳出来的是蝠鲼,而不是鳐鱼。
与之相似的还有一种魟鱼,这种鱼不善游泳,但长长的尾巴长有毒刺。它们经常会躲在海底的沙砾里,依靠毒刺袭击游到近处的小鱼,而后捕食它们。魟鱼也会经常误伤人类,大多数被蛰伤的人会疼痛难忍,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因之丧命。
今天一楼珊瑚厅还有五禽戏名家华一女士的课,去听了一小会儿。
听完课回到房间,阳光直射进屋里,亮堂堂的;海面上白亮亮的一片,耀眼夺目。现在邮轮正向南行,邮轮左侧的海面有点发暗,右侧的海面又太亮,都不是拍飞鱼的好时候,正可以躲在房间里休息会儿。
这几天日出早,日落晚,到18点半太阳才迟迟落入大海。
拍完日落,再赶快去大剧院看演出:《魔术表演》。来的正是时候,演出刚刚开始。
海上(十二)
一早上就被窗外呼呼的风声吹醒,看时间,才五点半。起身拿相机去甲板,果然来的早了,太阳还没起来。天边又积了厚厚的一层云,正当空倒晴朗的很,估计都被大风吹跑了,这样的天应该没有漂亮的朝霞。果然,太阳慢慢升起的时候,一点都不出彩,感觉比不上前两天。不过这回倒有了经验,以后再遇上这样的大风天,就尽可以睡觉,不用再出来了。
回到船舱,右舷这边的天空中倒是白云朵朵,像一块块轻盈蓬松的棉絮,被风卷到了半空中。吃过早饭再看,天空中那一朵朵白云已经被邮轮远远甩在了身后,留下的云则薄如蝉翼,细若青丝,一丝丝一缕缕在天空中漂散开。
上午9点有温建民大夫的《谈筋论骨》,医院和北科大天津学院的中医研究院任职,今天讲的是肘关节与膝关节,所以去听了听。听课的收获是拿到了一张网球肘及高尔夫球肘的外用药方,膝关节还没来得及讲,课件时间就到了,只好留待下次。
上午10点接着还有一场登陆说明会,介绍即将要登陆的努美阿和神秘岛。努美阿是新喀里多尼亚的首府,因为新喀里多尼亚是法国的一个海外领地,其官方旗帜用法国国旗和新喀里多尼亚旗,区徽图案是鹦鹉螺、茅屋屋顶饰物和当地的一种树。努美阿有两个客运码头,一个是邮轮中心码头,一个是集装箱码头,大型邮轮一般停靠在集装箱码头。
努美阿有几处地标性景观:椰子广场、吉巴奥文化中心、阿梅代灯塔岛和努美阿森林公园。椰子广场正中心有一座小亭子,四周围都是高大的椰子树,是当地人们的一个活动中心。这里是努美阿建城的起点,人们最早就是从这里砍树造屋,建造城市,直到现在的规模。
吉巴奥文化中心由10栋壳状建筑组成,样子类似从前人们居住过的茅屋;阿梅代灯塔岛上的灯塔建成于年并首次亮灯,是由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团队设计建造,而后再运到岛上组装的。岛上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小的邮局”,邮迷们可不能错过;森林公园占地面积85公顷,其中的20公顷对游人开放,幸运的游客可以在公园内看到新喀里多尼亚的国鸟:Cagou鸟,叫声像狗吠。
神秘岛属于瓦努阿图共和国,是一座袖珍的私人海岛,面积仅有0.2平方公里。小岛上有一座盟军修建的简易机场,有几间供人临时休息的小草屋,步行50分钟就能在岛上转一圈。岛上还有一口食人汤锅,瓦努阿图曾经的食人族就居住在这一带,当然现在已经是文明社会,食人的习俗已是遥远的过去。岛上平时无人居住,邮轮上的游客要乘接驳船上小岛。
吃午饭的时候,听到广播通知:到达努美阿的时间,将由原计划的上午5点,推迟到上午9点。
吃过午饭,又去三楼甲板蹲守。今天拍到了蓝背的飞鱼,还有一群的飞鱼,还拍到了一条飞鱼的侧影,胸鳍上翻,姿态优雅,真是飞一般的感觉。除了鱼,还拍到了几只鲣鸟,蓝嘴、黄嘴的都有,羽毛颜色也各不一样。拍完飞鱼回房睡了一觉,梦里还是在拍飞鱼。
睡醒后又去甲板,旁边一个人说刚刚有人拍到了鲣鸟抓鱼,得而复失。看见这个场景就相当不容易,能拍到自然就更不容易,坚持一直在甲板上守着,真的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回房间看自己拍的照片,原来也有一张鱼鸟同框的照片,刚才一直在拍,还没留意到。
今晚的落日还挺漂亮,就如同夕阳与乌云跳的一场拉丁舞,你来我往,你中有我。
18:45的演出也正是《拉丁舞》,还是那六位匈牙利舞蹈演员,演出非常精彩。
空山寂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