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进入正题之前,先给大家出个脑筋急转弯:
话梅、杨梅、草莓谁最不懂时尚?
如果猜不到,继续看下题:
前方一片草地上有一群羊在吃草,然后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
好吧,相信宝宝们都已经猜出来了,没错,就是杨梅!嘻嘻。所以今天的科普正式开始~
在植物学上,杨梅归为杨梅科杨梅属,与其在同一阶层下的还有欧洲和北美的香杨梅属、美国的香蕨木属和新喀里多尼亚岛杨梅属。不过我们今天的重点主要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杨梅。
杨梅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已逾两千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古墓中曾发现盛装有杨梅的陶罐。由于它喜热怕冷,大部分的杨梅栽种地都在南方,陆贾在《南越纪行》中说:“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际。”
杨梅的品种有很多,最经典的当属《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红、白、紫三种,至于味道,则是红胜于白,紫胜于红。
“余姚杨梅甲天下,仙居杨梅冠四方”。
江浙地区是杨梅的主要产区,主产荸荠种、东魁种、白杨梅三种,其中荸荠种是味道极佳的品种,味甜微酸,核小多汁;东魁杨梅取“东方之魁”意,不仅个头大,果肉也十分饱满;“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这是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期间,为天竺寺住持所写的一首诗,因此白杨梅也被称为“圣僧”,自是不比前两种好味。
关于荸荠种杨梅,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越国大夫范蠡曾和西施行至余姚城东的梅溪山麓隐居,山间野果到处都是,但却酸涩难以入口,范蠡只好采集一些个头较大的,以求减缓酸涩之感。
可当他捧回野果之时,不小心被荆棘刺破了手指,血液流出染红了果子。西施见状,忙用羽毛状的蕨草盛放野果,因为心疼范蠡的不易,她边流泪边吃,没想到野果没有了以前的酸涩,反而十分甘甜。
这天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雨过天晴,山间的野果竟都变得透亮发紫,就像渗入了献血似的,味道也十分可口。这种野果便是荸荠种杨梅。
新鲜采摘的杨梅味道酸甜诱人,可吃的时候也是烦恼多多。经常听身边的朋友抱怨说杨梅里有一种白色的小虫虫,这是一种果蝇幼虫,繁殖能力十分强大,所以能遇见的频率特别高。鉴于不能使用杀虫剂,我们只好想另一种办法啦。
用盐水泡是最简单便捷的,能把小虫子给逼出来,如果你十分喜欢高蛋白的物质,直接吃也未尝不可哦(小编宁愿看着恶心的虫子被逼出来,就算没了食欲)~
胆小怕虫的宝宝也不要担心,杨梅在新鲜食用以外,还经常被制成蜜饯,不过就是杨梅的味道减弱了,甜味增强了,吃这个也还是能解解馋的。爱喝酒的宝宝不妨试一下杨梅酒,日本德岛县的杨梅清酒可是相当不错滴。
除当作一种水果,杨梅还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里记载:“生津、止渴,和五脏,能涤胃肠,除烦溃恶气。烧成灰服,断下痢。盐藏而服,去痰止呕吐,消食下酒。常含一枚咽汁,利五脏下气。干后制成屑,喝酒煎服方寸匕,止吐酒。”
其实说起杨梅,就不得不说荔枝。本来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两种水果,可因为我们古代的文人墨客爱拿来对比,小编就觉得有必要也给大家看一下。
第一次拿来对比的是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四言诗《杨梅颂》,其中写道杨梅“宝跨荔枝,芳轶木兰”;后来又有“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价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沪南荔子深”;就连写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苏轼都在感叹“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
小编大胆猜想,兴是因为二者的外表都是红彤彤的,外形也有点类似,所以才给杨梅安了这样一个假想敌吧,反正我是觉得他们没什么好比的,都好吃我也都爱吃。不说了,我得去找找杨梅采摘园,去亲自尝试一把收获的滋味~
至于那些奇怪的杨梅龙虾、杨梅炒肉,还有什么油炸杨梅这些黑暗料理我就不说了,免得大家都有了心理阴影!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