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院长张来康矢志不渝追求卓越努力打

崇德

博学

人文

卓越

医院副院长张来康:

凤凰网陕西专访医院副院长张来康

坐落在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三路,占地亩的医院是由西安市委、市政府全额出资医院兴建的市医院。医院于年2月8日正式开工奠基,在年12月15日开始接诊试运营,年11月3日全面开诊,虽然只有短短两年多时间,但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及涉外医疗为一体医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凤凰网陕西走进医院,通过与医院副院长张来康的深度对话,医院如何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发展成为一所数字化、人性化、医院,全方位、医院追赶超越的医疗步伐。

凤凰网陕西专访医院副院长张来康

凤凰网陕西:医院是由西安市委、市政府全额出资医院兴建的市医院,从年12月15日开始试运行,医院在建院后都做了哪些工作,在发展中遇到过什么样的难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张来康:从年我来到医院筹建处工作,医院的周围只有很少的楼盘,环境也非常的一般。从建院到试运营中间经历了非常多的磨难,包括资金、手续办理、当地居民的一些干扰等因素。但这些都没有成为建院路上的绊脚石,在医院建成后,我医院最重要的是什么,那便是医务人员,那便是人才,于是我们积极响应市政府要求引进人才的政策,抓住机遇医院的骨干和一大批原医院、医院的13支专家教授团队及省市优质医疗资源。

成长是跌跌撞撞和忙忙碌碌的,但付出总会有回报。医院在发展路上快速积累经验,寻找自己的发展模式,在医院就达到了床位数张,发展的速度也超乎了上级领导的预料,算是实现飞跃式的发展。

发展是伴随问题发现的过程,发展的越快,显现的问题和遇到的难题可能就越多。医院是一个新型的、医院,医院聚集了大量来自不同地方、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和领导班子,大家专业不同,能力经验不同,前期相处可能会出现一些工作上无法避免的磨合性问题。但也正因为它的“新”,使它包容度和接纳力更强,大家能快速进入角色,迅速积累经验,充分将医院工作相结合,实现了在其位谋其政的效果。医院70%医务人员都是年轻人,年轻人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干劲、有拼劲、有冲劲,我们一号召,一动员,就能形成合力,并能发现各类人才,医院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医院自年5月22日挂牌“医院”以来,医院与西北大学一直协同协作,优势互补,他们需要医学系,我们需要教学和科研人才,所以我们联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医教研齐头并进。

不管是人才问题,还是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经验缺乏,或是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问题,我们都正在积极进行查漏洞,补短板,防风险,促发展。我们不断地开展头脑风暴,做自我批评,列成清单,形成台账。把漏洞找出来,努力的在把短板补上去。

凤凰网陕西:医院是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作为更加年轻的医院肯定更加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医院在对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张来康:医院致力于国际化医疗服务体系,每年送出业务骨干走出国门海外进修,培养年轻化、国际化、高学历医疗专业人才,医院学科带头人。鼓励学术,尊重人才,用高薪酬、高奖励去推崇学科建设,从而推动他们在科教研等学术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同时,院内数名学科带头人被西北大学聘请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

凤凰网陕西:据了解,医院是率先在全市建立以数字化建设为基础的智慧医疗信息系统,一直医院建设做努力,您能具体介绍下这种医院中的应用吗?它为就医服务模式带来了哪些创新变化?

张来康:医院建设是目前的一个方向,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建设过程,因为它更新换代特别快,一直在不断优化、完善。但这些软件的程序它要基于硬件的建设,我们目前硬件建设的投入在全西安市应该是最多的。

作为市卫健委医院,我们大力推进医院建设,深入推广“互联网+医疗”模式,用互联网思维解决医疗服务供给。我们开设了手机挂号,利用线上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meiaa.com/csfz/3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