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印度洋之战的序幕
实际上,英国将要对日作战这件事已经是路人皆知了。
早在45年,苏联正在于纳粹德国鏖战之时,在丘吉尔黯然下台后临危受命,组织战时内阁的艾德礼首相就在议会下院发表演讲,表示,英国不光应该与德国人交战,也同样应该与日本法西斯交战。
究其原因,英国人坐不住了而已。
美国在太平洋两次被日军全歼太平洋舰队主力,导致美国的力量被日军牢牢牵制在本土和太平洋,基本无力在欧洲发动大规模攻势。
虽然在埃及,英美联军在多次失败后,终于接着希特勒全力准备乌克兰战役而大量抽调非洲军团兵力的东风,顺利将隆美尔赶出埃及,但是,在巴尔干开辟第二战场的努力,被德国人迅猛而有效的反击直接击败。
英国人不得不坐视苏联独力解放了欧洲,不,英国还是采取了一些努力的。
比如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停止了对德国的战略空袭......
但是没用,在德国投降后,英国才得以火急火燎的在欧洲占地。
但是,苏联几乎独霸欧洲的局面已经成型了,如果不是美国的支持和亲自出马对苏联实施威慑,英国几乎连最后一点儿根据地都要丢光。
英国感到了危机感。
由战前的一流强国衰落到跟在美国后面的跟班的地步,同时还要在最前线直面苏联的恐怖。
这个是英国所不能够接受的。
但是,还有希望,那就是殖民地。
只要殖民地体系还在,大英帝国就还是一流的强国!
所以,参与对日作战,下手抢占东南亚的殖民地,并且控制关键水道,就成了英国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而美国方面,则被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拖的不轻,两次近乎全军覆没的败仗,几乎彻底打断了美国海军的脊梁骨。
装备的损失从来不是重点,总数约20万,受过良好训练和富有经验的海军官兵的损失才是美国最为惨痛的损失。
就连作为决战兵器的亚利桑那级决战型超级战列舰上的水兵和军官,也不得不从老旧战舰上抽调船员作为骨干,大部分也都是一群从商船上征调的水手罢了(否则政委同志也不可能只凭请了几杯酒就套出了衣阿华受伤的真正原因)。
而日本海军,这个顽强狡猾的对手,仍然没有遭遇决定性的失败,他的力量仍然强大,并伺机反击。
这个如同恶魔般的对手让美国伤透了脑筋。从公开的资料来看,早在41年末,罗斯福总统在国会的演讲,就有劝说议员们不要将目光只盯着这个小丑一般的对手身上,而是要投向欧洲。
但是第一次努美阿的惨败,让总统先生的这一企图完全破产,虽然实施了战时新闻管制,美国社会仍然到处流传着日本会在旧金山登陆或者派出超级战列舰沿海岸线轰击沿海城市的谣传。
就连议会,也被如此程度的惨烈失败震惊了,议员们一方面群情激奋的要求复仇,并且对于海军的重建计划大开绿灯,一方面却又要求军方保证美国本土的“绝对安全”——即使日军真的对美国本土实施登陆,军队也要能够顶着那两条恶魔战列舰的炮击把日本人推下海!
这极大的破坏了总统先生原本的计划,原本用于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资源,不得不投入到国内,化为一座座海岸炮台和各种要塞。
更不要说为了能够对付联合舰队,尤其是那两个恶魔,如山似海一般的资源被投入到无底深渊一般的海军重建计划中。
但是犹似如此,美国居然还是仅仅占据上风而已!
那个狡猾顽强的对手仍然在反击!
如果英国人能够分散日本人的注意力,即使是不能取得什么战果,仅仅是日本人为此而调动兵力,美国海军就可以扩大优势,压缩日本海军的活动范围,用高强度的战略轰炸来让日本流尽最后一滴血。
所以美军对于英国人的反击计划并无异议。
而日本......貌似被我给坑了。
英国在印度和东南亚实施的战争准备,日本并不是没有看到,而是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准备应战。
但是......
日本目前的策略,其实最好的就是等待,不采取任何行动。
因为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的矛盾已经越来越公开化了。
如果日军按兵不动的话,说不定在英国人推进到日本的绝对国防圈之前,同盟国就会因为欧洲问题而面临分裂。
届时,日本如果操作得好,就能够左右逢源,即使完全倒向一方,也可以避免被彻底击败的命运。
但是,被整个世界排除在外的日本只能根据自己的猜想来推测世界形势。
他们并不知道在巴黎和会上这越来越深刻的裂隙,而是闷头继续进行着战争。
而日军的战略,就是抓住机会,击沉一条,争取两条英国的决战型战列舰。
就这么简单。
因为日军从之前的一系列战役中得出的经验教训是——飞机鱼雷什么的都是锦上添花,真正一锤定音的还是决战型战列舰之间的对决!
真是抱歉......
而对于第三次努美阿和之后的瓜岛补给作战的分析,让日军认为,米军和英军的决战型战列舰性能弱于大和级,但是占据数量优势(美国4,英国1或者2),所以在即将到来的决战中,日本处于不利地位。
但是,从第三次努美阿的实战经验出发,三条大和级大致可以和5条米英的决战型战列舰对抗,如此,只要在英国和美国分开的时候击沉其中的两条,那么在即将到来的决战中,大和级就只需要面对4条左右的决战型战列舰,从而获得核心战斗力上的优势。
至于之后的事情......之前的大本营确实是一筹莫展,因为即使两次把太平洋舰队打的近乎全军覆没(航母都损失一小半),都没有能够阻止美国人重建太平洋舰队并一次次卷土重来。
但是,随着丸九计划补充案——阿苏级重巡一号舰阿苏号的下水,一切似乎都有了希望。
阿苏级重巡,一开始并未包含在丸九计划正式文件中,她是在第二次努美阿战后,美国人开始在澳新航线实施破交后,日本用于运输舰队护航舰队的重巡急速损失的情况下出现的需求。
日本的重巡在护航任务中面对美军以比利·比格弗洛格·雷米雷特上校带领的袭击舰队时,几乎难以在炮战中阻止对手急速逼近,并实施雷击。
而其本身也在这种小规模的战斗中逐渐损失。所以,日本海军继续一种新型的重巡来充实舰队。
阿苏级就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在丸九计划的补充案中,顶替了船政本部设计的御坂级重巡,成为了下一代日本重巡的中坚。
本该如此。
在第三次努美阿战役最后阶段我陷入昏迷后,阿苏号和其他丸九计划造舰一样,在第二天出现了重大的安全事故(指挥塔装甲板在焊接完成的第二天从焊接面上脱落,造成施工现场4名工人当场死亡,另有2人重伤,十数人不同程度受伤)至此,建造趋于停滞。
大本营和船政本部在山本政变造成一片混乱后,试图接着完成丸九计划,但是没了我的暗中帮助,怎么可能呢。
没有资源,甚至连装模作样提供钢材的八幡钢铁厂也被美军的战略爆击夷为平地,日本已经没有能力来完成了。
但是,努力总是会有一些效果的。阿苏级由于需求的迫切性(日本的重巡损失越来越大)在建造过程中投入的资源最多,所以更加接近完成,在发生事故前,船体的建造已经完成了近乎98%了,那块脱落的装甲板是最后一块需要焊接的装甲板。
所以,在甚至发动了工人拆毁港口沉船来提供材料的情况下,日本终于将阿苏级一号舰,阿苏号建造完成,下水试航了。
说起来,阿苏能够顺利完工,恐怕更多的是依靠了我所提供的主要部件。
之前在顶替掉船政本部设计的御坂级重巡的时候,船政本部就表示,阿苏级使用的大量新技术难以保证可靠性,为了堵他们的嘴,山本要求我提前将阿苏级所需的各子系统和关键设备准备好,并在舰体建造前就开始试验可靠性,这才让船政本部无话可说,同意终止御坂级二号舰的建造,拆除已经铺设完毕的龙骨,来为阿苏级三号舰紫珠号的建造腾出船坞。
所以日本在建造阿苏级的时候,只需要把仓库中已经制造完毕的子系统按部就班的安装在船体上就成了。
堆砌了大量新技术的阿苏号不负众望,在海试中跑出了37节的极限航速(轮机系统超载%,半油),而多达十座全自动双联高平两用炮塔构筑的防空火力网,也足以胜任护航任务。
前后各一个的四联装高平两用主炮更是让人赞叹,没有使用海军常规主炮管用的丝绸软质药包,而是使用了金属弹壳定装弹,并配合全自动装填系统后,这门4根炮管并联,口径足有8寸(毫米)的主炮,居然达到了单管射速12发每分的恐怖射速。
大本营被阿苏号的性能折服了,他们相信,如果能够完成丸九计划,联合舰队将彻底压倒海面上的一切敌人。
只要给足够的时间......
战役,在各方的期待中打响了。
----------------------------------------------------------------------
如果您觉得有趣想要打赏作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