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疹专治医院介绍手部湿疹怎么样治疗好 http://pf.39.net/bdfyy/zjdy/210405/8814636.html
本文为作者在阅读完整原文基础上对原文精彩之处的节选,就节选哪些内容而言,是作者原创。基于作者对著作权底层架构的认知,特此声明,注明出处及作者即可转载作者的文章,该等行为不构成对作者著作权的侵犯,作者的认知与现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规定不一致之处,构成作者对转载者的豁免承诺。
第二十一章从世界贸易的变革论法律与贸易的关系第一节几点一般性的考虑虽然贸易有可能发生巨大变革,但是有时候某些天然的原因……也能使贸易的性质永恒不变。……一切同印度贸易的民族总是带着硬币去,带着商品回来。这是大自然本身所规定的后果……第二节非洲的民族非洲沿岸的民族,多半是野蛮或半野蛮的民族……他们没有工业,也没有工艺;他们有丰富的贵金属……所有文明的民族都能够和他们贸易而占到便宜;能够使他们把毫无价值的东西当做宝贝,而从他们取得极高的代价。第三节南北方民族需要各异在欧洲,南方与北方之间存在着一种均势。南方国家,生活上的便利应有尽有,需要很少;北方国家则需要很多,而生活上的便利少。对南方的国家,大自然给与的多,要求的少;对北方的国家,大自然给与的少,要求的多。大自然把怠惰给与南方的国家,把勤劳与活动力给与北方的国家,就这样维持了南北国家之间的均势。北方国家不得不努力工作,否则将缺乏一切,而成为半野蛮人。南方的民族采用了奴役的制度,因为他们既易于荡尽资财,也就更能够荡尽自由了。但是北方的民族需要自由,因为自由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手段去满足大自然所给他们造成的一切需要。因此,北方的民族,如果不是自由或半野蛮的话,那就不合乎自然。而几乎所有南方的民族,如果不是奴隶的话,则大抵就要作乱。第四节古今贸易的主要差异……由于气候的不同,各民族非常需要彼此的货物…………古时的贸易是在地中海的港口间进行的……相同气候的民族的出产都差不多,彼此之间不像不同气候的民族间需要那么多的贸易。所以欧洲过去的贸易范围不像今天那么广。这和我关于我们和印度间贸易的说法,并不矛盾。因为气候过于悬殊反而使相对的需要等于零。第五节其他差异贸易有时候被征服者们破坏,有时候受到君王们的困扰。但是它跋涉寰球,避开压迫它的地方,到可以自由呼吸的地方去休息。它今天所统治的地方,过去只是一些沙漠、海洋和岩石,它过去所统治的地方,今天却只是荒野。……贸易的历史是各民族交通的历史。各民族形形色色的毁灭、人口的或涨或落、劫掠的时起时息,是贸易史上最重大的事件。第六节古人的贸易希拉米斯王后无数的财宝,不可能是一天获得的。因此,我们可以推向,亚述人自己曾经劫掠其他富裕的国家,像后来其他国家劫掠他们一样。贸易的结果是富裕;随着富裕而来的是奢侈;随着奢侈而来的是工艺的精良……亚洲各帝国曾经有过大量的奢侈性贸易。奢侈史构成了贸易史的一个绮丽的部分……亚洲曾经发生过巨大的变化。在波斯东北部……古时繁盛的市邑,现在已不复存在……把里海和黑海隔开的那条地峡,过去全都是城市和国家,现在却不能再见了。……亚述人、米太人和波斯人的大帝国……同东方和西方最偏僻的地区建立交通的。这种交通已不复存在。所有这些国家都受到鞑靼人的蹂躏而成废墟。这个破坏成性的民族现在仍然在这些地方横行霸道…………当亚洲各帝国经营奢侈性贸易的时候,推罗人却在世界各处展开节俭性的贸易…………多数民族对远方民族缺乏了解,这对那些经营节俭性贸易的国家是有利的。这些国家在贸易中可以任意做暧昧的事情。作为广见多闻的国家,它们占到了闭塞无知的民族的种种便宜。埃及……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它就是那时代的日本;它是自给自足的。……腓尼基人就不是这样……他们的俭约、智巧、勤劳、冒险和辛苦使世界各国都需要他们。……吃水深的船只,无论风向哪里吹,差不多都能向同一方向行进…………大船……较能抵御风雨的猛袭。第七节希腊人的贸易最初的希腊人全都是海贼……但是当希腊人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的时候,雅典人真正取得了海上的霸权,因为这个经商又胜利的国家给当时最强的君主制定法律,并摧毁叙利亚、塞浦路斯岛、腓尼基等海上势力。……色诺芬说:“雅典在海上称霸;但是阿的喀和大陆是连接着的,所以当雅典人出征远方的时候,雅典却受到敌人的蹂躏……但是,假使雅典人居住的是一个岛屿,同时又控制了海洋的话,那末他们做着一天海洋的主人便将有一天的势力去扰害别人,而不致受到扰害。”你也许要想,色诺芬这里说的是英国吧!雅典人心理充满着追求光荣昌盛的计划……按照他们的政治制度,平民分享公共赋税,夫人反受压迫,因此不能从经营庞大贸易得到任何好处……雅典人的贸易……局限于希腊和黑海……哥林多……它隔开两海,是伯罗奔尼撒的咽喉,是希腊的门户……当希腊民族就是天下、希腊的城市就是列国的时代,哥林多是一个最重要的城市……第八节亚历山大及其征略亚历山大时代曾有四件事情发生,引起贸易的大革命,就是:推罗的攻略、埃及的征服、印度的征服和该国南方大海的发现。波斯帝国伸展到印度河。在亚历山大很久以前,大流士就曾派遣船只沿该河而下,至于红海。那末,为什么希腊人竟然是最先由南方经营印度贸易的人呢?………………人们都认为,在亚历山大远征以前,印度南部是无法住人的……亚历山大从北方进入。他的计划是向东方进军;但是他发现南方满是大国……他企图征服它们,并且把它们征服了。……这位征服者建立亚历山大里亚,目的在确保埃及……只有印度洋的发现才使他产生了贸易的思想。甚至在发现印度洋之后,他似乎对亚历山大里亚并没有任何新的想法……他看经过印度河,也看见过尼罗河;但是他对存在于二者之间的阿拉伯诸海,毫不了解……他发现那个“波斯的心怀”原来是大洋的一个湾。他便对这个海进行了解……这一切说明,他的计划无疑是要通过巴比伦和波斯湾经营印度的贸易。……第九节亚历山大后希腊各君王的贸易当亚历山大征服埃及的时候,人们对红海知道得很少,至于和红海相接,一面冲洗非洲沿岸、一面冲洗阿拉伯沿岸的那部分大洋,则还无所知。因此,他们甚至认为绕过阿拉伯半岛是不可能的……波斯人任何航业也没有…………在埃及的希腊人是能够经营范围很广大的贸易的;他们是红海诸港口的主人……叙利亚的君王们把印度南方贸易放弃给埃及的君王们,自己则倾全力于印度北方的贸易………………今天的人由大海的航行发现陆地;过去的人由陆地的征服发现大海。…………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印度贸易远不如我们广泛;我们知道一些他们完全不知道的广漠地区……第十节绕行非洲……在罗盘针发现以前,人们曾经四次试图绕行非洲……绕行非洲的主要关键是要发现并绕过好望角……由红海出发,则发现好望角的路程要比由地中海出发短一半。从红海到好望角的海岸比从好望角到赫库利斯武神的标柱(即,直布罗陀——摘者注)的海岸少一些浅滩暗礁……要从赫库利斯武神的标柱出发,去发现好望角,就必须先发明罗盘针,才能够离开非洲海岸,驶入大洋……因此,当时的人十分可能从红海来地中海,而不能从地中海返回红海。既然如此,人们就不绕这个大圈,因为只能去而不能返。人们就自然地从红海经营东非的贸易,并从赫库利斯武神的标柱进行西岸的贸易了。……第十一节迦太基和马赛迦太基的国际法是怪异的。它把到撒地尼亚贸易和向赫库利斯武神的标柱方面进行贸易的一切外国人全都溺死……它是地中海所冲洗的非洲沿岸的主人,所以就延着大洋海岸扩张。汉诺依据迦太基元老院的命令,把三万迦太基人分布在赫库利斯武神的标柱与塞内之间。他说由塞内到赫库利斯武神的标柱和标柱到迦太基是一样遥远……汉诺在塞内时,曾作另一次航行,希望在南方有更多的发现………………汉诺不作怪异之谈。他关于气候、土壤、居民的风俗、行仪等一切叙述和今天人们在非洲这一带海岸所看到的正相吻合………………这本记事是古迦太基的不朽之作……由于它是古迦太基的不朽之作,所以被人当做是荒诞不经的。这是因为罗马人甚至在毁灭迦太基以后仍然怀恨迦太基人。但是人们纯粹依据战争的胜负来断定到底应该说迦太基人可信或罗马人可信。有些近代的人仍然承袭这种偏见…………在那结束了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条约里……迦太基最注意的是保持海上霸权,罗马是保持陆地霸权……在早期,迦太基和马赛曾经因渔业问题发生几次大战。在和平之后,它们同时进行节俭性的贸易。马赛更加嫉妒了,因为在工业上它已和它的劲敌平等,但是势力却不如它。这就是马赛对罗马人矢尽忠诚的原因。罗马人和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战争是马赛赋予的泉源。马赛起着货栈的作用。迦太基和哥林多的灭亡更增长了马赛的荣华显赫;要是没有内战,要是马赛不参加任何一方,马赛在罗马的保护下应该是幸福的,因为罗马人对它的贸易没有任何嫉妒。对这些内战,马赛本来是应该不加理睬的。第十二节德洛斯岛和米特里达特罗马人毁灭了哥林多之后,商人们退却到德洛斯去……这个岛的位置很适宜于经营意大利和亚洲的贸易。在非洲没落和希腊积弱之后,这种贸易更为重要了。……从早期起,希腊人就已派遣殖民者到普罗本蒂斯和黑海去。在波斯人的统治下,这些殖民地仍然保持它们的法律和自由。亚历山大……并没有攻击这些希腊殖民者。旁都斯各君王占领了他们的几个殖民地……也没有在政治上取消它们的政府。它们一旦向这些君王屈服,这些君王们的权力就增加了,米特里达特就能够到处招买军队……得到工人、船只、战具;获取同盟者;贿赂罗马人的同盟者,甚至贿赂罗马人本身;雇佣亚洲和欧洲的野蛮人,进行长期战争……最后,他经得起巨大损失并忍受巨大挫折,而不至于灭亡;假使……没有破坏了以前的伟大君主……建立的东西的话,他是不至于灭亡了。正因为如此,所以当罗马人的荣华显赫已达顶峰……的时候,米特里达特却又一次企图推翻……局势。这次战争的惨酷是史无前例的……希腊和亚洲的人民,或作为米特里达特的朋友或作为他的敌人而遭受毁灭了。德洛斯就处在不幸的人民大众的包围中,它的贸易从各方面衰落下去了。它的贸易的毁灭是十分必然的,因为人民本身也遭受毁灭了。罗马人……他们是破坏者,而不能以征服者出现……当旁都斯各君王成为黑海希腊各殖民地的主人的时候,他们提防破坏那些可以使他们获致荣华显赫的因素。第十三节罗马人的气质和航海事业罗马人只着重陆军…………他们用于航业的人员都是那些不够重要,不能在罗马军团里得到地位的公民。他们的航海人员通常是脱离奴籍的人。我们今天对陆军并不那样尊重,对海军也不那样轻视。在陆军,技术被降低了;在海军,技术被增高了。现在,人们对一件事情的尊重,是按照做好这件事情所需要的才能的多寡而决定的。第十四节罗马人的气质和贸易……罗马人……进攻迦太基是因为它是一个竞争国,而不是因为它是一个商业国。他们优待经营贸易的城市……他们对野蛮人极为害怕,但对经商的民族则无所畏惧。加之,他们的气质、他们的荣耀、他们的军事教育、他们的政体,使他们远离了贸易。在城市,他们只致力于战争、选举、阴谋和诉讼;在乡村,他们只致力于农业;在领地,他们严厉而暴虐的政府同贸易是格格不相入的。他们的政制反对贸易,他们的国际法也同样加以排斥……他们的民法也同样是暴虐的……我很知道,有些人充满了两种思想,一种认为,贸易是世界上对一个国家最有用的东西;另一种认为,罗马人的施政在世界上是最好的,所以这些人相信罗马人一定曾经大大鼓励并尊重贸易;但是事实上罗马人很少想到贸易的事。第十五节罗马人和野蛮人的贸易……罗马的政策是隔断同一切未被臣服的国家的来往;他们害怕致胜的艺术传入这些国家;这就使他们忽略了致富的艺术。他们制定法律,禁绝同野蛮人的一切贸易……铁的输出是被禁止的………………在罗马帝国极弱的时候,野蛮人曾经强迫罗马人建立市场同他们贸易。但是这件事本身正足以证明,罗马人的心思是不愿意贸易的。第十六节罗马人和阿拉伯、印度的贸易……阿拉伯人拥有巨大的财富。这是从他们的海洋和森林取得的。又因为他们买少卖多,所以他们把他们的邻人的金和银都吸收去。奥古斯都知道他们的富裕,就决意同他们做朋友,或做敌人。他派遣爱留斯·加路斯从埃及到阿拉伯去,加路斯发现那里的人民懒惰、安静、不惯于战争。他打了一些仗,围了一些城,仅仅损失七个士兵;但是向导们的欺诈、行军、气候、饥饿、疾病、措施失宜,却使他丧失了全军。因此,他不得不满足于同阿拉伯人做买卖……带着金银去换取阿拉伯人的商品……今天人们还是这样同阿拉伯人进行贸易……大自然给阿拉伯人规定的命运是经商,而不是打仗……这些安静的人民到了帕提亚人和罗马人的边境时,他们就成为……辅助者。爱留斯·加路斯发现他们是商人;但是穆罕默德却发现他们是战士,他用热诚激动他们,因此,你看,他们是征服者了。罗马同印度的贸易是可观的……但是这种贸易还只是用他们的银子维持的……普利因说,从那里带回来的商品在罗马以一百倍的利润出售。我想他的说法太笼统了……罗马人……不得不送银子到那些地方去,但又不像我们有美洲的富源来供应我们送出去的银子……印度商品如果真是以百倍的价格在罗马出售的话,罗马人的这种利润也是从罗马人得来的,决不能使罗马帝国富裕。人们可以说,在一方面,这种贸易使罗马人得到了巨大的航业,也就是得到了巨大的势力;新的商品增加了国内贸易,有利于艺术,又支持了工业;国民的数目依照新的谋生手段的增加而增加;这种新的贸易产生了奢侈……奢侈有利于一人统治的政体,但却可制数人统治的政体的死命;这种贸易一经建立,罗马人的共和国政体就陷于衰亡;奢侈对罗马是必要的,把世界的一切财富全都吸收了去的一个城市完全有必要通过奢侈把这些财富返还给世界。……罗马人对贸易是门外汉,但他们对印度贸易的注意却超过埃及各君王……这点有加以说明的必要。亚历山大死后,埃及的君王们在印度建立了沿海贸易;叙利亚的君王们,拥有帝国最东方的各处领地,所以也拥有印度,因而维持了这种贸易……它是通过陆地与河流进行的……结果欧洲就经由埃及和叙利亚王国而同印度交通。叙利亚王国的瓜分产生了大夏王国……在叙利亚和大夏各君王的时代……商人所走的道路……经过中国西部的那些国家……这时,叙利亚帝国的陆上商业迅速地发展,而埃及的海上商业却增进得很少。帕提亚人出现了,并建立起他们的帝国……罗马和帕提亚是两个竞争的国家……在两帝国之间,荒漠形成了起来……不仅没有任何商业,连交通也是没有的……东西间的贸易曾经有过几条路线,这是只剩下一条了;亚历山大里亚成为唯一的市场……关于国内贸易,我只要说一句话。就是,为维持罗马人民生活而运来的小麦是国内贸易的主要部分。但是它,与其说是贸易的对象,毋宁说是施政的问题。在这件事上,水手们获得一些特权,因为他们的戒备使帝国得到安全。第十七节西罗马灭亡后的贸易罗马帝国受到侵略;这个一般性的灾难的一个后果就是贸易的毁灭。起初,野蛮人只把贸易当做是他们抢劫的一个对象……当他们定居以后,他们对商业并不比对农业及被征服人民的其他职业更为尊崇。不久以后,欧洲几乎没有什么贸易了;统治着各地的贵族不再被贸易所烦劳。……这时期制定了那些不合理的《未入籍外国人遗产充公法》和《船难法》…………给全世界制定法律的罗马人,对船难制定了极为人道的法律……第十八节一条特殊的规定虽然如此,西哥特人的法律有一项有利于贸易的规定,就是当来自海上的商人们之间发生争讼时,将由他们的本国法官按照本国法律进行裁判。这是建立在这些混杂的民族所共有的一个既成的习惯上的,这个习惯就是,人人按照本国的法律生活……第十九节东罗马衰弱后的贸易伊斯兰教徒出现了,他们进行征服战争,他们自己又分裂了。埃及有了些特别的君主;继续经营印度的贸易。它是印度商品的主人,因而吸收了其他一切国家的财富。它的苏丹们是当时最强大的君主……他们……箝制了十字军的热情、激奋和鲁莽。第二十节贸易如何冲破欧洲的野蛮……繁琐哲学家们迷恋着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并……借来他们关于利息贷款的许多说法,其实在《福音书》里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利息贷款的渊源。他们对利息贷款……一概加以非难。因此,仅仅作为“贱人的职业”的商业更成了“狡诈的人的职业”了……贸易转入了一个当时名誉扫地的民族之手;不久,贸易就不再同……一切以诡诈方法获取金钱的事情有所区别了。犹太人由勒索致富,而君主们用同样残暴的手段对他们进行掠夺………………犹太人轮流在各国受到放逐,而发现了保全他们的财产的方法。他们就这样永远地建立起他们固定的隐蔽所;因为君主们虽然很愿意舍弃犹太人的人身,但却不愿意因此而舍弃犹太人的银钱。犹太人发明了汇票……最富裕的商人的财产都看不见了,又可以寄送到各地去,什么地方都不留痕迹。神学家们不得不限制他们的原则了。贸易曾经被粗暴地同寡信联在一起;如今就好像是重新回到诚实的怀抱了。因此,随着贸易的破坏而来的一切不幸是由于繁琐哲学家们的空论;君主们的贪婪反而导致另一种事物的建立,使得贸易多少脱离了君主们的权力的支配。从这时候起,君主们的治国便要比他们自己所想像的还要明智些,因为肆行威权结局总是笨拙的。经验证明,政府除了仁厚而外没有其他东西能够带来繁荣。……第二十一节两个新世界的发现与欧洲的情况……人们发现了亚洲和非洲,过去只知道它们的几段海岸而已;人们也发现美洲,过去对它是茫然无知的。…………几个民族的做法是非常聪慧的:他们把统治权交给商人的公司。这些公司管辖遥远的国家纯粹是为着商业;它们成了一种附属的大国,而不使本国感到为难。人们在那里建立的殖民地具有一种附属的性质;不论今天的殖民地是属于国家本身或是属于某个建立在国内的贸易公司……建立这些殖民地的目的是要在比同邻近民族贸易还要优越的条件下进行贸易。同邻近民族贸易时,一切利益是相互的。既成的惯例是:只有母国可以同殖民地通商。这是有重大理由的。因为建立殖民地的目的是扩展贸易,并不是创建一个城市或一个新的帝国。因此,欧洲仍然有一条基本法,就是:同外国殖民地进行的一切贸易都被看做是一种纯粹的“非法营业”……人们又公认,母国间建立了贸易,并不因此就可同殖民地进行贸易。殖民地永远是在禁止之列的。殖民地失掉了贸易的自由。它们的这种不利的地位显然由于母国的保护而得到补偿;母国用武力保卫它,或用法律支持它。由此就引申出欧洲的第三条法律,就是:当外国被禁止同殖民地贸易的时候,外国就不得在殖民地的海域航行,但经条约规定者不在此限。……我们的殖民地极为辽远,这对这些殖民地的安全并无妨碍;因为母国保卫它们虽然感到辽远,但是母国的竞争国要征服它们也是同样辽远的。…………我们在西印度各岛的殖民地可真妙极了。它们拥有的贸易品是我们所没有,也不可能有的;而他们又缺少我们的贸易品。发现美洲的后果就是把欧洲、亚洲和非洲连接起来了。欧洲同亚洲那一大块被称为东印度的地区进行贸易,美洲则把贸易的货品供给欧洲……作为商品的银,又已称为世界上最庞大的贸易的基础了……非洲的航行成为必要的了;它供给人手到美洲的矿山和田地去工作。欧洲的权势已达到了极高的程度………………欧洲经营着世界其他三个地区的贸易和航业;这就同法、英、荷几乎经营着整个欧洲的航业和贸易的情况是相类似的。第二十二节西班牙从美洲吸取的财富……西班牙……它从新发现的世界吸取了极多的金和银……但是戏班也几乎处处都受到苦难的摧残…………这是因为这些财富的性质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天然的缺点,使财富化为乌有;这个缺点并且是与日俱增的。金和银是一种拟制性的或标记性的财富……它们的数量越多,它们的价格就越降低,因为它们代表的东西更少了。……一些国家建立的公司和银行减低了金和银作为财富的标记的价值;因为通过一些新的拟制,它们大大地增加了财富的标记的种类,以致金和银只起着一部分这种作用,因而就不那样宝贵了。所以,对于这些公司和银行,公共信用就是他们的矿山…………一种财富,既不是凭借国家的工业,不凭借居民的数目,也不凭借土地的耕种,就仅仅是凭借偶然的因素而取得的,这种类型的财富是不好的……第二十三节问题西班牙既然自己不能经营印度的贸易,如果它将这方面的贸易向国外开放,是不是更好呢?解答这个问题不是我的责任。我只要指出,倘使西班牙在它的政策所能容许的范围内,尽量少给这种贸易以障碍,则对西班牙是便利的……PS:《论法的精神》第二十一章:作者回忆了在他那个时代能看到的贸易史,每当作者的离开他那精致的君主、贵族、民主政体三分的概念体系,他的文章就变得思路清晰言之有物起来。通过从第一节到第十九节的贸易史的回顾,我们可以知道贸易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很大程度上依赖一个具有很强的社会资源调配能力的国家,因为只有这样的国家,才能够扩展商路、保持商路的畅通和安全。而贸易兴衰,往往伴随着国家本身或者它的邻居的崛起或衰落。通过第二十节,我们可以窥见犹太人的苦难。如果我们以古罗马帝国为正朔来看的话,不管是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亦或是英吉利,这些都是从文明世界的边缘以外闯入的野蛮人,而犹太人则是在文明世界内部就已经存在了千年的已知民族,作为没有土地的民族,经商成为犹太人几乎唯一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犹太人的经商史就是他们的民族史,如果我们可以把拥有自己独特文化独特经济基础的民族定义为一个国家的话,那么犹太民族国家的历史恐怕比比这些野蛮人的历史都要长久。只不过这个国家是无形的,它潜伏在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英吉利乃至任何有犹太人的地方的。这个民族没有被自己所处的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主体民族同化,他们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以宗教的方式保持着自己的语言、血统、意识形态以及国家信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民族的苦难就在于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又始终保持与自己所处的有形的国家的主体民族的距离。而这个距离使得他们无法被自己所处的有形的国家毫无保留地接纳。但换个角度看,正因为没有土地或者说一直以来存在着对自己的土地的渴望,犹太的民族、血统、文字、文明以及国家信仰才能够一代代传承。在第二十一节,作者描绘一个完美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欧洲主宰全球,殖民地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宗主国的贸易利润服务,为此,殖民地没有贸易自由,不能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只是宗主国的附属。而宗主国将为殖民地提供军事保护和法律支持。作者说宗主国之间的竞争关系不大可能对其他国家的殖民地开展军事征服。以当时欧洲国家的动员能力来看,确实如此,那么宗主国对殖民地的军事和法律力量的作用对象显然就主要是针对殖民地当地的土著了,这点作者虽然没有写,但是稍微懂一点历史的便不难知道。当然,在这样一个完美世界里,非洲依然在向美洲输出着人手。第二十二节是到目前为止在我看来技术含量最高的一节,其中甚至可以看见某些现代货币和金融理论的影子。同时作者也提到了一个在今天看来都很有价值的观点:快速增长的货币的数量对一个国家来说未必是好事,而真正的财富应该建立在工业、人口、耕地的基础上。
马小希读者的肯定是继续码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