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访惠聚之星星光璀璨照亮村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212076.html

在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驻村干部聚焦总目标,紧握“接力棒”,肩扛责任和使命,扎根基层保稳定谋发展,甩开膀子干实事暖民心,帮助一人、感动一户、带动一村、影响一片,在广阔的基层天地,不断开创“访惠聚”驻村工作新局面。

“新疆访惠聚”今日推出“五个”新作为展示第47期,一起去看看村里的“访惠聚之星”!

真情奉献群众实干赢得民心

记新疆储备物资管理局驻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镇托格热克斯木村工作队

“来到村里就要干出个样子,要迅速转变角色,全力帮助托格热克斯木村强班子、促脱贫、聚民心。”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朱江在第一次工作队例会上说道。

驻村以来,新疆储备物资管理局驻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镇托格热克斯木村工作队真情奉献、真抓实干,从一件件小事做起,让这个偏远小山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为“火车头”装上“新引擎”

基层扎实,坚如磐石。为解决村干部威信不高、村级后备力量不足的突出问题。工作队与村干部结成“一帮一”对子,帮助村干部理思路、把方向、教方法。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积分争星评定会,按照“个人自评、干部互评、书记总评、结果公示”的程序,对每名村干部的政治表现、工作作风、责任履行、任务完成等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张榜公布。同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对党务、村务、财务定期公开,有力提升了村“两委”的公信力。

驻村以来,工作队把群团组织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抓手,配齐配强群团组织力量,通过村级“党员之家”“妇女之家”“团员之家”等平台,推行以村“两委”决策,党群议事会议事,村民监督委员会审议的工作机制,为村级治理装上了“新引擎”。半年来,在工作队帮助下,村“两委”开展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活动40余场次,召开党群议事会、村民监督委员会会议22次,审议村“两委”决策25条。

“如今,党支部的威信也树立起来了,村里的年轻人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今年,有25人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村党支部书记艾麦提·图尔孙说。

办“暖心事”架起“连心桥”

村民开米拜尔妮萨·图尔荪家中只有她一个劳动力,地里小麦已经成熟,无人收割,像她这样的家庭村里还有十几户。“三夏”时节,工作队组织成立“三夏”志愿服务队,积极协调大型农业收割机3台,播种机2台,免费为15户贫困户和无劳力的农户抢收小麦余亩、种植青贮饲料玉米余亩。

“幸亏有工作队和村干部帮忙,我家的麦子才能收割,青贮饲料玉米才能及时种下去,太感谢了!”村民拜尔妮萨·图尔荪感激地说道。

暑假来临,为解决村民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的问题,工作队与返乡大学生一起开设了暑期班,为村里的孩子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舞蹈、画画,受到了村民一致称赞,还经常为工作队送来自家院子里的蔬菜表达谢意。

驻村以来,工作队筹措40余万元,安装了盏太阳能路灯;新硬化活动场地平方米,添置了健身器械,进一步满足了村民文化休闲的需要。为村民吉力力·依斯拉木等6位村民送去救命钱1万余元。工作队始终带着真心走访群众、怀着真情倾听诉求、拿出真意解决困难,让困难村民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用自己的行动架起了干群“连心桥”。

用“金点子”托起“致富梦”

托格热克斯木村以种植棉花和伽师瓜为主,种植结构单一,村民增收空间较窄。

为此,工作队立足村情实际,突出就业导向。积极宣传外出就业政策,鼓励贫困户外出务工,工作队建立就业奖励机制,对外出务工家庭实行土地清理收益再分配就业补助,外出务工就业家庭每人每年奖励0元。在工作队的鼓励下,28名贫困户外出务工,人均月增收元。

“工作队知道我有烤肉的手艺,在镇上帮我联系了烤肉店打工,月工资多元,家里还能享受土地清理利益再分配就业补贴资金,日子越过越好了。”贫困户阿迪力·克日木满意地说道。

工作队多方筹集资金规划建设村级创业场所,鼓励有技能的贫困户自主创业,为有自主创业愿望的12户贫困户提供创业场地、资金的支持。同时,帮助村集体成立伽师县西克尔托格热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经营模式,吸收村民尤其是贫困户以资金、生产资料、劳力入股,由村干部负责具体管理,种植伽师瓜、新梅、杏桃、枸杞等特色林果业。目前,种植伽师瓜亩,新梅亩,杏桃亩,枸杞亩,为79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增收0元。

驻村以来,工作队始终以初心践行诺言,强班子、带队伍、抓脱贫、促增收,始终将群众的冷暖记挂在心头,从点滴入手,脚踏实地,努力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让托格热克斯木村民生活变得更幸福、更美好。

“三本账”理出幸福生活

记新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驻莎车县米夏镇阔古希艾日克村工作队

新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驻莎车县米夏镇阔古希艾日克村工作队驻村后,聚焦总目标,扎实推进“1+2+5”目标任务,始终怀着真心访民情、投入真金惠民生、带着真情聚民心。

算好“作风账”提升向心力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驻村伊始,工作队针对村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村“两委”制定《阔古希艾日克村干部管理考核制度》。坚持每天利用“晨会”由第一书记下发派工单、“晚会”逐人汇报,对当日工作的完成情况自评、互评,最后由第一书记对完成情况逐一点评,并根据个人工作的完成进度实行百分制赋分,做好一周一汇总,一周一排名,一周一奖惩,并将相应结果呈报上级党委作为年底考核的重要依据。

“工作队的这个办法真管用,现在村干部的作风实了,精神面貌也好了,再也没有村民来几次都找不到村干部的情况出现了。”村干部如孜尼亚孜说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作队在转变村干部作风的同时,与7名村干部、16名村级储备年轻干部和26名入党积极分子结成帮带对子,一起学习、一起劳动,在互帮互助中学习经验和方法,把村干部推向前台,让村干部工作热情不断高涨,威信不断提升。

村党支部书记麦麦提吐尔孙·孜依提由衷地说:“工作队帮我们理思路、出主意、教办法,全力支持我们村‘两委’的工作,让我们干劲越来越足,‘七一’我们村被米夏镇党委评为先进集体。”

记好“诉求账”用心解民忧

“我们要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李少枫经常这样叮嘱队员们。

年初,3小组新建的居民点和柏油路及耕地之间各有条水渠,都是用几根木头架起来一个简易桥,村民生产生活十分不便还很危险,工作队得知后立即投入1万多元修建两座预制板桥,还安装了铁栏杆。村民吐尔孙·艾拜都拉高兴地说:“我们都叫它便民桥,有了这两座桥,我们到地里干活都方便了,也安全了!”

驻村以来,工作队发挥派出单位优势先后投入24万余元,为困难群众捐款就医、为新居民点改造电路、架设便民桥,为文艺队购买乐器服装音响、为文化活动广场安装路灯,修缮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乒乓球场设施等,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30余件,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和肯定,有效凝聚了民心。

村民再乃普·托合提尼亚孜的女儿德丽拜尔因从小先天性听力受限,难以和别人正常交流,工作队发挥派出单位后盾作用,安排专人医院检查、植入元的人工耳蜗,让这个姑娘重获新“声”。“感谢工作队!感谢你们,我一定好好学习报答你们的恩情。”德丽拜尔抹着眼泪激动地说。

管好“增收账”真心帮民富

村民乎加木尼亚孜·阿巴斯一直想扩大自家的木材加工作坊,贷款一直批不下来。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对村里想发展生产但缺资金的村民进行了摸排建档,并迅速向新疆银行党委汇报。不到一个月,一款专门面向村民,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下浮10%的新疆银行首款农户贷款产品应运而生。鉴于村里没有新疆银行服务网点的情况,工作队员当起了“前台业务员”,对需要贷款的村民调查资料审核,短短一周内就将存有5万元贷款资金的银行卡送到乎加木尼亚孜·阿巴斯的手中,现在还有9户需要发展生产的村民贷款正在审批中。

“工作队解决了我的大困难,有了这笔钱,今年我的木材加工作坊一定能赚得更多,太感谢他们!”乎加木尼亚孜·阿巴斯拿到贷款后开心地说道。

驻村以来,工作队把转移就业作为促进村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来抓,村民阿布力海提·喀地尔和努尔艾合麦提·吐尔孙两兄弟一直有外出务工的愿望,工作队一边帮助他们认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就业技能,一边积极和企业联系,在县城的海尔家电为他们找到了一份安装工的工作,现在他们俩每人每月收入达元以上。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全村有32人实现了外出就业。工作队还利用新疆银行捐款30万元成立莎车康乐畜禽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启动资金开展规模化养殖,为贫困户提供了4个稳定就业岗位,还出资3万余元为31户具备养殖条件的贫困户免费发放鸡笼和只鸡苗,户均预计增收0元以上。

勇毅笃行做群众的“定盘星”

记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驻沙依巴克区友好南路片区管委会西北路南社区工作队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友好南路片区管委会西北路南社区辖区流动人口多,群众管理服务难度大。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工作队驻社区后以“用心、细心、贴心”的工作理念,抓宣教、强基础、办实事,筑牢了基础,凝聚了民心。

用导向鲜明的活动厚植群众基础

“不愧是央视百家讲坛的讲师,升国旗宣讲太精彩了!”“今天的活动太丰富了,有川剧变脸、魔术、小品,还有党的十九大知识有奖互动!”进驻社区以来,为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优秀文化活动的传播力和感染力,组织各类特色宣讲、文化惠民活动。并在活动中以有奖问答、居民互动等形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穿插其中,不断培育辖区居民社会主义价值观,强化“五个认同”意识。工作队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解读等宣传册发放给居民,每份宣传册上都印有“访惠聚”驻社区工作队员的联系电话,居民有什么不明白、不清楚的,或是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可以随时和工作队联系。

“感谢工作队丰富了我们文化生活,还让我们懂得现在的好生活来之不易。”辖区居民古扎努·吾买尔真切地说道。

工作队还注重开展“结对认亲上门讲”活动,组织工作队员、社区干部与结亲对象共话民族情、同唱一首歌,共读一张报,在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中引导结亲对象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筑牢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半年来,工作队与社区干部一同开展各类宣讲活动58场次,民族团结联谊活动8场次,宣传教育群众人次。

用扎实有效的举措夯实基层“堡垒”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工作队建立“六同步”工作机制,形成“访惠聚”驻社区工作队和社区党组织、社区警务室、便民警务站责任共担、大事共商、实事共办、困难共帮、民族团结共建的工作合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会议流程和内容。为提高社区党组织生活质量,开展“分享我的成长”活动,由工作队员与社区干部、党员结成帮带对子,工作队员将自己多年来撰写过的党性剖析材料与结对干部进行分享,一同找差距,相互谏言,共同探讨自我完善的方法和路径,在交流互助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之前很少主动寻找自身的问题,缺乏主动进步的意识,在看完工作队员们的成长经历后,发现自身有很多不足,让我受益很大。”社区干部努尔沙黑感慨地说。

为提升社区党组织吸引力,工作队与社区党支部创新开展“青春畅谈会”3次,组织辖区从业人员、青年学生、警务站干警和工作队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还邀请辖区老党员为居民讲述“我与党的故事”,用老党员对党的无比忠诚和深厚感情感染年轻一代。在工作队和社区党支部的努力下,辖区有17名居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今天听了任雪民老人的故事,我非常感动,他16岁参加革命,一辈子都在为革命事业奋斗,晚年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积极参与帮助社区工作,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做对民族、对人民有益的人。”刚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社区居民艾丽菲亚动容地说道。

用真诚细致的服务赢得群众“赞誉”

“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小事办细”。工作队坚持从社情民意出发,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承诺。在“大走访”时工作队员建立起自己的“群众反映困难问题台账”,大家一边走访,一边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认真填写记录,梳理汇总并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努力做到件件有回声,事事有回应。

年初,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辖区居民王大爷,受蛊惑参与了非法理财,损失了养老钱,辖区内还有几名老人也有类似遭遇。得知这一情况,工作队着手编印了“防骗小常识”册,将当下常见的欺诈形式、识别技巧和防骗常识,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面对面向居民开展防骗讲座。

“骗子太可恨了,不知不觉就被他们的花言巧语骗了。幸亏上次来听讲座了,要不前两天的电话诈骗我就上当了。”辖区居民张大姐气愤地说道。

工作队多次召开“群众工作直通车”座谈会,倾听居民代表说问题、提建议,自觉接受居民群众监督,受到辖区居民一致好评。半年来,工作队帮助古扎努·吾买尔的女儿就近免费入托、为辖区号院的13口地下井进行全面疏通、对居民小区破损的地下管道进行更换、清理辖区号院落地下室……用一件件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好事赢得了辖区居民交口称赞。

万家灯火的“守护者”

记和田地区公安局驻和田县罕艾日克镇帕尔其村工作队

人民警察为人民,驻村入户砺初心。和田地区公安局驻和田县罕艾日克镇帕尔其村工作队入驻以来,聚焦总目标,紧紧围绕“1+2+5”目标任务,用自己的忠诚和智慧,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赞誉。

稳定隐患的“排查员”

“思想决定行动,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蒋胜利常说的话。

驻村伊始,工作队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从抓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入手,抓好思想隐患摸排,坚持隐患一天一汇总、一周一梳理,对思想隐患分类研究、分类解决,组成“思想攻坚小组”对村民的苗头性思想问题,始终做到抓早、抓小,半年来,解决思想隐患21余起。并组织包户住户干部、辖区党员干部群众利用周一升国旗宣讲、村民大会等活动,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四老”人员、返乡大学生、村民发声亮剑20余次,旗帜鲜明地向“三股势力”和“两面人”宣战。

返乡大学生买合皮热提·米吉提在发声亮剑中说:“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作为一名返乡大学生,我要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工作,落实总目标,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带动亲人、朋友积极主动的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作队还不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服务,帮助村民树立法治意识。针对群众中存在的夫妻双方因生活习惯、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产生的家庭矛盾,采用“讲案学法、以案释法”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开展各类法治宣讲32场次,受教育群众1.7万余人次。

“工作队开展法律宣讲以来,给村民解开了很多疑惑,也让村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现在村里的各类纠纷少了很多,我村村干部开展工作也顺利许多。”村干部古丽克孜·吐孙高兴地说。

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为实现全村贫困户如期脱贫,工作队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突出抓好村民就业工作。工作队发动一切资源寻找就业岗位,并依据岗位所需职业技能组织开展技能培训8场次。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全村余名村民找到了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60户人。

“工作队介绍我到和田县图力帕纺织品有限公司工作,现在不仅可以照顾老人孩子,一个月还有0元的工资,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全家的生活也好转了。”贫困户米尔古丽·如则托合提感激地说道。

年初,工作队协调帮助帕尔其村成立了“惠农牛羊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基地+贫困户+就业+市场”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规模化肉羊养殖,利用农村信用社贫困户贷款两免一补的政策,贷款万元,购买只优质绵羊、39匹骆驼和37头毛驴,还吸收40户贫困户以生产资料、劳动力入股,牲畜以托养的方式由合作社统一饲养,肉羊育肥后由合作社统一销售,此项目共有45户贫困户受益,每户年增收入0元左右。

“我家里养了20只羊,以前都围着羊转,一年下来才收入元左右,现在把羊交给合作社,一年收入可以增加至0元,我还可以出去打工挣钱,好日子终于有了盼头。”吾格尼沙·巴克激动地说道。

基层组织的“建设者”

“若要枝繁叶茂,根茎必先强健”。村“两委”工作滞后、效率低下等问题一直是制约村级发展的瓶颈。工作队从着力提升村干部能力入手,依照每名队员、村干部的自身特长科学分工、相互协作、相互配合,通过与村干部“一帮一”结对,从最基础的理论学习、电脑操作到如何更好开展工作,工作队员都手把手的教,将工作带入“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中,还组织村干部到其他先进村学习先进理念和典型经验,不断提升激发村干部干事热情。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掌握了常用各项惠民政策知识,对党建工作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从看着别人干到自己干,我的工作能力提升了很多。”村党支部副书记阿迪力说。

为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服务群众意识,工作队与村“两委”履诺践诺,对于群众反映的困难诉求,认真分析研判,村委会能解决的,村干部负责;村委会不能解决的,工作队协调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立即上报上级相关部门予以解决。目前,共解决余条群众反映的困难诉求,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件。

“现在的村干部哪里有难事,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村民有难事第一个想到就是找村干部,村干部服务意识越来越强,村‘两委’在村民心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仅第二季度又有20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村党支部书记吾加布拉·艾买尔信心满满。

政清人和新风来

记乌苏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驻夹河子乡邓家湖村工作队

“工作队来了后,我们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干部的作风实了,村里的难事也有人解决了,还带领村民发展特色采摘园,现在全村上下都干劲十足!”乌苏市夹河子乡邓家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貊祖东口中的工作队就是乌苏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驻村工作队。

红色党建激活“一池春水”

“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堡垒。”为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树好旗帜,工作队从抓党组织生活入手,规范“三会一课”流程,在政治学习中采取每位党员“轮流读”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强化了党员的宗旨意识。

为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工作队多方筹集54万元资金加强基层阵地设施建设,打造“红色党建基地”。利用村委会围墙绘制了一面长10米、高2米的“红色宣传墙”,展示村队党员先锋示范事迹展、党员活动图片、党员学习成果、党群互动内容。依托村级文化广场阵地,建立“红色映像馆”,组织开展红色电影、红色记录片、爱国教育影片展播30余场次,受教育党员群众余人次。建立“红色加油站”,通过收集、购买、捐赠等方式,筹集各类优秀人物事迹、政策理论等图书0余册。持续强化党员、村干部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意识。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为进一步提升村干部能力和纪律意识,工作队帮助村“两委”制定《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党员积分制度》《村干部民主评议制度》等20余项制度,并规范各类村级事务办理流程、时限10余项,有效解决村干部不会干、干事慢问题,提高了为村民服务的效率。村“两委”在村民心中的威信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有志青年纷纷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已有10人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工作队将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具体,让村干部的能力明显提升,村民们的凝聚力更强了,参加农牧民夜校、周一升国旗、集中学的村民越来越多了。”村干部纷纷说道。

惠民项目送去“春风化雨”

“惠民生项目是党中央对群众的关怀,作为工作队我们必须要当好宣传员、监督员,真正把项目实施好,把‘惠民工程’真正建在群众心里,让各族群众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这是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奚超航在联席会议上给工作队、村“两委”提出的要求。

工作队通过开展“进百家门,问百家事,解百家愁”活动,了解到邓家湖村下潮地多,灌渠多年失修且无法引水和排水,部分农田因地势特殊引水入地难,致使庄稼连年受旱减产,给农户们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为帮助村民解决这一难题,工作队争取派出单位支持,出资联系施工队开挖引水渠米,排水渠6米,解决了12户村民的90余亩地的灌溉,还争取到自治区水利滴灌项目资金万元,解决了多年的农田灌溉难题,惠及余户村民近0余亩地。

村民王远兴激动地说:“有了工作队的帮助,我的10亩地都按时浇上了水,现在庄稼长势喜人,今年一定可以丰收了!”

为确保各项惠民项目实施到位,工作队与村干部、村民成立项目监督小组,轮流监督万元的村道路硬化、美化建设、路灯安装等美丽乡村项目实施情况、进度监督,确保每惠民项目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特色采摘撬动“致富杠杆”

邓家湖村地处乌苏市东片区城乡结合部,全村户,人,有耕地亩,人均3.7亩,以种植蔬菜、瓜果为主,人多地少、无特色、收入低,如何增收致富是村干部和村民心中的大“疙瘩”。

结合村情实际,工作队依托“区居城郊、交通便利、信息通达、资源富集”四大优势,为村民制定“特色种植+特色采摘”模式的发展思路,带领村民走出去学习经验,引进了优良甜瓜新品种“甜红玉”和晚豇豆等蔬菜品种。以绿色、生态为主要种植理念,农产品错峰上市,大力发展“特色采摘农家游”。因品质优秀、品种齐全,村里的四季大棚果蔬采摘已在乌苏、奎屯小有名气,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采摘,有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如今,在工作队的带领下,邓家湖村发展“特色种植+特色采摘”农户超过了一半,种植的蔬菜、瓜果已有亩,人均收入增加近0元。

“工作队想的这个‘金点子’为我们带来很大收益,拿我来说,特色采摘的甜瓜及晚豇豆就有10万元利润,比往年增加了近2万元。”村民刘进江高兴地说。

强班子、真帮扶、有作为,在村民眼中的工作队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他们用实际行动改变着这里的一切,让邓家湖村在政清人和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推荐阅读:

1.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陈全国主持

2.全区组织工作会议召开陈全国出席并讲话

3.我是第一书记,我为村里的特产代言

4.让抖音告诉你:驻村生活有多美!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meiaa.com/jtqk/6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