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书房比你以为的更聪明重新认识灰喜

解忧书房

刘思伽/汪冰

本期推荐好书《万物》

你留意过身边的鸟么?比如灰喜鹊。灰喜鹊的身影在城市中极为常见,但是它们的聪明才智可能你还不太了解吧。不如一起来听劲硕讲讲灰喜鹊为什么这么聪明吧。也一起来观察其他的鸦科动物。当我们放眼更广阔的自然,是不是会发现生活本身也变得可爱起来了呢?

——思伽

今天做客节目的博物大咖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今天会聊到哪些有趣的博物知识呢?让我们从《万物》杂志,关于灰喜鹊的内容开始吧......有一则广为流传的伊索寓言,一只口渴的乌鸦为了喝到窄口瓶里的水,机智的向瓶中投石子,让原本很低的水面上升。虽说古代预言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动物行为,但是现代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秃鼻乌鸦、新喀鸦真的能投石子,让瓶中水位上升,从而吃到浮在水面上的虫子。鸟类中只有聪明的乌鸦能完成这样高难度的任务吗?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动物行为与保护实验室近期的一项研究给出了有趣的答案。研究团队利用灰喜鹊进行动物认知研究时发现,它不仅能再现乌鸦喝水的故事,还能胜任更高级的挑战。科研人员用试管替代水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测试灰喜鹊的认知能力。结果发现灰喜鹊不但知道投入物体能让试管水面上升,还知道这招对装着沙子的试管没用。它还明白要选择会沉入水底的重物,不能用浮在水上的轻物,要选择实心的物体,而不是空心物体。但灰喜鹊的材质也有极限,如果给它两个直径存在差异的试管,它不知道往较细的试管里扔东西更有效。如果是两个水面高度不同的试管,它也不知道要选择水面更高的一个。在曾经难倒了新喀鸦的u型管测试中,灰喜鹊也败下阵来。这个测试给它提供了一边粗一边细的优型管。细的那边浮着虫子,但扔不进去东西,灰喜鹊不明白两边其实是相连的,往粗的一头扔东西,也可以让细的一头水面上升。实验结果表明灰喜鹊具有训练迁移和类比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结合以往的实验,研究者得出了灰喜鹊具有较高认知能力,且在某些方面可以与鸦科鸟类中公认的天才物种新喀鸦相媲美的结论。新喀鸦新喀鸦,拉丁文学名是Corvusmoneduloides,也叫新喀里多尼亚乌鸦,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雀形目、鸦科、鸦属的一种动物,英文名称是NewCaledonianCrow,命名人为Lesson,命名时间在年。年11月24日,研究人员发现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岛上的新喀鸦,是自然界非人类最会使用工具的其中一种动物。年,英国鸟类学研究者拍摄到这些新喀鸦会用喙制作带钩的棍子,然后用这些棍子从树干缝隙中把昆虫钩出来。新喀鸦

更多往期回放请前往喜马拉雅FM/听听FM

搜索“思伽汪冰解忧书房”专辑

《万物》

《Howitworks》是风靡全球的青少年科普百科杂志,全球拥有15个国际版本,陪伴上千万青少年家庭。它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万物背后运转的科学原理,横跨七大学科,涵盖环境生态、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太空探索、自然科学、历史人文、生物医学等各领域。由世界公认、首屈一指的科普专家创作,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杂志构建了权威、系统的知识图谱,将复杂的科学化繁为简,充分满足孩子对世界的好奇,以及全家大小的求知渴望。

好书慢读:《阿勒泰的角落》节选

哈迪娜在店里也是受益匪浅,从最开始只会用汉话说句,老板你好,到后来简直能够又轻松又愉快的汉哈交杂着,跟我妈交流育儿经,甚至还可以清楚地向我们表达他的弟媳妇有多坏,还列举了。

可惜除此之外,她做裤子的技术实在没有任何进步,平均每天磕磕巴巴做一条,稍顺利一点的话能做一条半。速度慢不说,做出来的裤子门禁那儿总是拧着的,怎么跟她说都没用。我妈就把那条裤子穿在自己身上,把毛病耐心地指出来给她看,她这才终于明白过来时的研究半天,最后把我妈身上穿的毛衣扯扯直,一下子就严严实实地遮住了门筋拧着的部分。

从那以后她做的裤子门筋就更加心安理得地拧着了。总有一天这女人会砸了我们娘俩的饭碗。才开始和当地人做生意的时候,还想指望这个哈迪纳能够充当一番翻译的角色,结果无论什么话,只要一经她翻译就更难理解了。

比如我们很简单的问人家,想穿宽松一点的还是刚合适就好,经她转口则一下子就复杂异常,狠狠地难为对方好半天。那人站在那反复的推敲琢磨才勉勉强强,甚至是小心翼翼地回答出另外一些毫不相干的话来。

天知道她在其中做了什么可怕的加工,还不如撇开这个哈迪娜,直接和顾客面对面的用手势、用表情、用纸笔写写画画,来得更可靠。我们想辞她,又不好意思开口,这个女人笨是笨了点,但人家又不是故意笨的。后来幸亏她自己走人了,她家里实在是家务繁忙,顾不过来。

几乎我们所知的每一个哈萨克女人都终生沉默,在家务活的汪洋之中,也不知道她们都从哪找了那么多事来做,而男人们从外面回来,鞋子一踢,齐刷刷的往炕上躺倒一排,就一直那样躺着,直到茶水饭食上来为止,真是可恶。

总之哈迪娜走了,不久后又来了另一个徒弟柴立克。柴立克是个文静腼腆的女孩子,很聪明很灵巧,由于在县城打过工,很会说一些汉话,我们都很喜欢她。她是家里的老大,有一大群如花似玉的妹妹们。其中有两对是双胞胎,每次来看姐姐的时候就会叽叽喳喳欣欣欣欣地挤进来一屋子,一直排到门口。

站不下的就趴在外面的窗子上,脸紧贴着玻璃往里看。当地的孩子们小的时候都很白很精致,目光和小嗓门水汪汪的,头发细柔明亮。可是稍微长大一些后就很快粗糙了,轮廓模糊,眉眼暗淡,恶劣的气候和沉重的生活过滤了柔软的,留下了坚硬的。

《阿勒泰的角落》是作家李娟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年6月。获年第四届天山文艺奖、年花地文学榜年度散文金奖。

该书讲述了李娟一家在阿勒泰山区开着一个半流动杂货铺和裁缝店时的生活故事。作者以自然笔调记录日常点滴趣事,向读者展示了北疆阿勒泰地区淳朴自然的风物人情。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是个多民族聚集地,其中哈萨克族约占人口总数的一半。李娟一家之所以选择来阿勒泰,是因为当时家中所有的钱只够用来在一个偏远的地方租房子做生意。她们到达阿勒泰的第一站是喀吾图,在喀吾图开了一家裁缝店,之后又转行开杂货铺。因为做生意的缘故,李娟一家跟随牧民在夏牧场和冬牧场之间辗转迁徙,流动的生活让她走遍阿勒泰的各个角落,见识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各式各样的人。随着经历的增长,李娟便慢慢创作出了《阿勒泰的角落》中的散文。书中收录了李娟自年到年之间陆续发表在《文汇报》《南方周末》上的短篇散文。

END

原创文章版权归刘思伽所有

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转载和二次修改

合作与转载请联系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meiaa.com/zyjr/5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